“文革”伊始,邓小平受到错误批判。1967年5月,汪东兴受毛泽东委托,到中南海邓小平家里来看望他,当面转达毛泽东的三条意见:第一,要忍,不要着急;第二,刘、邓可以分开;第三,如果有事,可以给他(指毛泽东)写信。
1969年10月22日,邓小平下放江西前,汪东兴向邓小平夫妇转达了北京实行战备疏散的消息。邓小平说道:“我继母夏伯根,自从和孩子一道被撵出中南海后,一直住在外面。现在,她年纪大了,独自一人无人照看,我想带她一起走。”汪东兴回答得很爽快:“可以,人之常情。”
夏伯根是邓绍昌的第四位夫人,邓小平继母,她只比邓小平大5岁。不是亲生母亲,胜过亲生母亲,小平对夏伯根的尊重,让母子二人心脉相连。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夏伯根深深地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无论是在小平工作顺利的时候,还是在小平遭遇逆境之时,母子二人相互搀扶,不离不弃。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她为邓小平夫妇战胜艰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对全国是场大灾难,带给邓小平一家的灾难尤其严重。夏伯根老人作为邓家的长者,面对这种局面,不惊不乱泰然处之。尤其是在江西,年近七旬的老人既要帮助作一些家务,还常常开导全家,用自己“不管风吹浪打,只当消热洗尘”的乐观态度和慈母风范去影响全家,让邓家战胜一时艰难困苦的决心倍增,顿觉天宽地阔。
1997年2月,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2001年,小平继母夏伯根辞世;2009年,小平夫人卓琳去世。一家三口,先后离开人世,但他们的母子情、婆媳情还在人们心中延续!图为逆境中的邓小平夫妇及继母夏伯根(左一)。 (本报记者 赵大国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