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一代伟人成功背后的“巾帼英雄”们

2016年03月08日08:47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一个男人成功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而一代伟人邓小平成功的身后,却有一群“巾帼英雄”为他付出了她们的挚爱和深情……

  “最漂亮的女儿”邓榕

在邓小平的女儿中,知名度最高的是邓榕,笔名萧榕。毛毛是她的小名。用四川话讲,她是邓小平的幺女儿!

毛毛生性快人快语,利利索索,感情丰富,待人真诚。许多人说她办事像父亲,笔者倒觉得她更像“川妹子”:漂亮、干脆、深情、善良。

邓小平刚去世那年,她给笔者一位同仁打电话说要写点东西。这位同仁不知她是邓小平三个女儿中的哪一个,她在电话上很干脆地说:最漂亮的那一个。

她与两个姐姐不一样,她们出生在建国之前,而她则是建国之后第一年出生的。无拘无束,少年没经过多少苦难,加上天性活泼,她的思想在家中总是显得很前卫,心态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据医生讲,毛毛到医院看望邓小平时,病房最不安静。由此,医生隔老远就能作出判断今天邓家是谁值班:大女儿来了之后静悄无声,二女儿来了之后有动有静,小女儿来了之后不大安静;若三个女儿一齐来了,就难安静。由此,可见邓小平的确很幸福:三个女儿,给了他三个世界!

毛毛是父亲是喜欢的一个女儿。邓小平晚年外出,她总是身边最近的一个。她会应酬、懂医、能听懂老爷子带方言的普通话,更关键的是,她总是能让老爷子高兴!

毛毛始终对父亲敬佩不已。于是,在进入不惑之年后,她决定写书,写关于父亲的书,她用最深情的笔调写下了几个字:我的父亲邓小平!

写作的过程是艰难的,纵使女儿的感情让她不能自已,可是父亲的思想过程、险象环生的战争经历和重大事件的历史背景,都需要她去采访验证、思考分析和赋予优美的文字。此时她是女儿,但还有更多的工作,以及作为妻子及母亲的责任。但她如同把自己绑在战车上一般,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她为此感到快乐……

毛毛知名度高,不是因为官位高,也不是因她常陪老爷子在外面行走,主要因为她是父亲的“史官”,写出了《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和《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两部书。大家读了她的书,被她深厚的感情和细腻的文笔所打动,所以知道邓小平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

  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生母

邓小平很少提到自己的亲人,包括他的母亲。邓小平对外似乎从没谈过母亲的点滴。

据邓家老人们回忆,邓小平母亲姓淡,但查找许多材料,仍然不知她的姓名。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与淡氏早年成婚时,他才15岁。

淡氏年长邓绍昌两岁,十分能干,知情懂理;更为重要的是,她身体健康,这能给邓家带来繁荣。

邓绍昌在娶淡氏之前,曾娶妻张氏。张氏嫁到邓家时,邓绍昌才13岁,但不到两年,张氏去世,没有儿女。淡氏婚后一年,就生了一个女儿。两年后,为邓家生得一子,就是邓小平了。在邓小平之后,母亲又给他带来弟弟邓垦和邓蜀平。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就在邓家的期盼中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以想象,作为邓家单传几代后的第一个儿子,邓小平是在百般呵护中度过他的幼年的。

在邓家,邓小平的母亲的确是一个非常能干的人。特别是她为邓家养育了几个男孩,因而受到乡人尊敬,在全村有很高的威望。

淡氏以贤妻良母的形象留在邓小平的记忆中。淡氏品行很好,从不埋怨什么人,也不打骂孩子,遇到什么事总是讲道理,街坊邻居发生什么纠纷,都请她断家务。过去讲“清官难断家务事”,但这位淡氏断定的家务事却经常受到大家的称道……

那些年,邓小平的父亲热心社会活动,曾担任过广安县警卫总办,又称团练局长,整天在外忙碌。所以,料理邓小平生活、负责邓小平教育的主要是母亲。母亲是他的第一个老师,他在母亲身上学到了勤奋、正直和向上的生活态度。

据邓家后代们讲,淡氏最疼爱的是邓小平。后来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一去不复返,有时音讯全无,使她十分挂念。每逢春节团圆,饭菜端上桌时,她已泪流满面。

1926年,淡氏病故,终年42岁。有人说,她是想大儿子想死的。

  不是生母如同生母的夏伯根

在邓家,有一位受人尊敬的奶奶名叫夏伯根。

夏氏是邓绍昌的最后一位妻子。淡氏去世后,留下一堆儿女,邓绍昌又娶了一位萧氏,为邓小平生了个弟弟邓先清,可惜不久萧氏也病逝了。邓老爷无力照料这些孩子,就娶了第四位妻子夏氏。

夏氏到邓家后,先后生了邓先芙、邓先群两个女儿。在邓先群不到8岁时,邓绍昌去世,只留下夏氏和一群孩子们,但她以勤劳朴实渐渐获得了邓家上下的尊敬……

建国之初,邓小平日理万机,卓琳也是夜以继日地工作,所有家中事务全由夏氏料理。天不亮,就要做好家人的早饭;大人上班、孩子上学的时间到了,她帮助穿衣盛饭;待大家吃穿停当之后,再把一家人送出门;接下来,又忙着做中午饭和晚饭。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文革”中邓小平第一次蒙难时,孩子们尚小,她就像一只老鹰一样,用翅膀呵护着这群受到歧视的小鸟。缝补浆洗,吃穿用学,她都得一一操心,保证了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再后来,一道遣散的命令将邓小平下放江西。行前,邓小平提出要带这位老人一同去。邓小平的要求得到批准。夏氏到江西一住下,就锄地种菜、淘米做饭。

邓小平回京,家中又添了一代人。好在夏氏对这一套都熟悉,几乎没让邓小平夫妇操心和孙子辈费神,她又帮助一个一个地带、一个一个地抱。当小孩子们一个个成人时,她的白发爬上眉梢,但劳作依然不减。她身体一直很好,只要劳作,她就不会生病……

在邓家,她既是奶奶,又是母亲。她有三个亲生女儿(夏伯根以前结过婚,她是带着一个女儿嫁到邓绍昌家来的),除了将邓先群带在身边,其他孩子她都没有顾及。她用朴素的情怀,保证了邓小平的工作和生活。

她把一生献给了邓家,把母爱献给了邓小平的事业。当邓小平晚年住院时,她因得不到病情而不断问孩子们:“宝忠回来了吗?”张宝忠是邓小平的老警卫员。她知道,只要张宝忠回来,邓小平就没什么大事。有一天,张宝忠突然回来了,带回的却是邓小平仙逝的消息。老人的头发一下白到了发根,从此,她突然感到身体再无气力……在邓小平谢世后不几年,她也走了,她以102岁的高龄谢世,只留下一个名字叫夏伯根。

  不曾谋面但感受最多的岳母雷氏

在卓琳身上,有红色信徒、革命战士和新时代女性的特征,同样也有中国妇女相夫教子、夫唱妇随和甘于奉献的传统美德。这种品德,源于她的母亲。这位母亲,也就是邓小平的岳母。

邓小平岳母雷氏,云南宣威人,嫁给了宣威火腿实业家浦在廷。后来,浦在廷成为孙中山北伐军滇军军需总局的局长,她也成为少将府的女主人。

1925年,雷氏带着女儿浦琼英(也就是后来的卓琳)到革命大本营广州后不久,正赶上浦公遭奸人暗算入狱,被抄家。也就是在浦公进入人生低谷之时,她带着长子和幼儿东躲西藏,最后死里逃生,并重回宣威帮助死里逃生的丈夫重振家业。在浦家,浦公又遇到讼事,她变卖家产和私房为丈夫平息了又一场危机,终于使浦公东山再起……

透过雷氏的一生再看卓琳,便不难看出她的一生基本上是母亲身影的翻版。毫无疑问,卓琳把一切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邓小平和她与邓小平为之奋斗的事业。

延安时期,卓琳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年轻的革命者和知识分子,怀着一腔热血投奔心中的圣地,并且很快成为邓小平的夫人。这其中有革命者的爱情,也有组织的工作,但她服从了组织,也服从了爱情。

战争年代,卓琳正值花样年华,但作为妻子,她必须承担人妻的责任;作为母亲,她必须承担养育孩子的责任。

卓琳是一位知识女性,工作中有很强的能力,在许多岗位上都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她本可以有自己的工作和岗位,也可能有更大的发展和重用,但她没有那样做,是母亲的影子带着她向前走去。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革命女性包括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夫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独立于丈夫的影子之外,但卓琳一直信守丈夫的“两不原则”,一门心思给丈夫当秘书。

有人和邓小平开玩笑说,卓琳这个秘书可不是一个普通秘书,她在北大读过,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夫人中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帅府千金,有名的体坛宿将。除此之外,她还精通古典文学,对京剧很有研究。人们称赞邓小平的秘书夫人是个“才华出众的夫人”,邓小平听了笑而不语,而卓琳几十年也甘于奉献,勇于牺牲。

历史选择了历经人生历练的邓小平,同时也选择了卓琳。“文革”中,邓小平被批判、被软禁、被流放,直至再软禁,她一直伴随在邓小平身边,是革命者的意志、伟人的胸怀和爱情的力量,帮助邓小平战胜了困难,也是妻子的温暖给了他生存的勇气,并使他重新回到政治的舞台上……

母亲当年为北伐将军受苦,而女儿在“文革”中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蒙冤。雷氏无疑是把母爱通过自己的女儿献给了这位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女婿。(摘自《解放军生活报》)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