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并具体指示,刘邓抓紧时间休整至8月中旬,尔后出击。
在鲁西南,刘邓野战军已连续作战一个月,部队未得休整,新补充的战士来不及训练。各纵队才下战场,还未对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进行动员和具体准备。同时,部队所带款项已不足半月开支,东北的炮弹、邯郸的军衣都未运到,如立即进行大的军事行动,对这支部队来说,将会是困难重重,险象环生的。
刘邓的部队,太需要喘一口气了,哪怕是稍稍地喘一口气呀!
可是,蒋介石不让他们喘息,战机也不容他们喘息……
自从刘邓大军南渡黄河以来,阴云,一直像一个巨大的镬盖,笼罩在天空。雨,一直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断。接着,天河又像开了口,突然间暴雨如注,下个不停。
黄河,开始涨水了。
站在黄河堤上,一眼望去,只见浊流汹涌,波涛连天。
天公不作美,人心则更歹毒。
蒋介石,要由开封决开黄河大坝,用黄河之水来把刘邓赶回黄河以北。
蒋介石用黄河进行水战,这已不是第一次
了。
所有经过抗日战争的人都一定记得,1938年6月,为了阻止日本侵略军前进,蒋介石下令在河南炸开了花园口黄河大堤。这次决堤,并未阻挡住日军侵华的步伐,却使黄河北移改道,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三省的四十四个县,五万四千平方公里的土地,造成了八十九万余人丧生,一千二百五十万人口受灾,大批难民流离失所的悲惨状况。在中原大地上,人为地制造了一片连年灾荒的黄泛区。
这是差不多九年以前的事情了,但人们仍记忆犹新。
这黄河,竟然变成了蒋介石的一件可以随意移挪的战争武器。
今天,蒋介石又要阴谋挖掘黄河大堤了,要用这条万古江流来淹没刘邓大军。
一旦黄河再次决堤,这十几万大军,这河边
数百万人民群众怎么办?
在野战军指挥部的作战室里,刘伯承说出一句话:“忧心如焚!”
当时的情况的确万分危急,的确令人心急如焚!
四十多年后,父亲曾对我们说过:“我这一生,这一个时候最紧张。听到黄河的水要来,我自己都听得到自己的心脏在怦怦地跳!”
危难险情真是一波接着一波。正在刘邓部队进行休整,准备于8月中旬出击的时候,他们收到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一个三个A级(最急的)极秘密的电报。
父亲告诉我们:“毛主席的电报很简单,就是‘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只有我和刘伯伯看了这份电报,看完后立即就烧毁了。当时,我们真是困难哪,但是,我们二话没说,立即复电中央,说十天后行动。用十天作千里跃进的准备,时间已经很短了,但我们不到十天就开始行动了。”
说完后,父亲又重复了一句:“当时,真正的是二话没说,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顾了!”
说这话时,一向不大形露感情的父亲,声音都略带哽塞了……
刘邓打过黄河,一是实现战略反攻,一是吸引和歼灭敌人,更重要的就是要减轻陕北、中央和毛主席的困难处境。
黄河涨水,没什么可怕;蒋介石要决堤放水,也吓不倒刘邓。本来,刘邓还考虑再打几个仗,再就地歼灭一些敌人。但是,中央困难,刘邓便义无返顾地、不顾任何困难地提前尽早出击了。
8月6日,刘邓下达预备命令,决心提前结束
休整,立即执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
收到刘邓电报后,中央于8月9日、10日连续复电,指出刘邓的“决心完全正确”,并指示:“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
刘邓指示部队:勇往直前,决心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坚决勇敢地完成这一光荣艰巨的战略任务。
1947年8月7日,刘邓命令部队从鲁西南的郓城地区挥师南进。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战略进军开始了。在鲁西南地区,蒋介石亲自坐镇开封,调集了五个军事集团三十个旅的强大兵力。
为了实行突破,刘伯承巧设神机,以一部在黄河边佯动,造成北渡声势;一部向西破击平汉铁路,切断敌之交通;一部向西直出信阳,作出挺进桐柏山的姿态。
正当敌军迷惑不解、判断不清之时,我刘邓大军主力,分成左、中、右三路,突然甩开敌军,从敌人还未来得及造成的合围圈口一举突破,开始了向大别山的挺进。
鲁西南地区,与地处安徽的大别山,相距千里之遥。这一路上,有黄泛区、沙河、汝河和淮河等天然路障,还有敌人数十万大军的前堵后追。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一次路途诸多险阻的进军,是一次全凭意志和勇敢才能取胜的进军。
8月11日,刘邓主力跨过陇海铁路,向南急进。
不日,部队到达了黄泛区。
在刘邓大军的面前,是一片宽达二十公里的
曾被黄河之水淹没过的土地。
那里,遍地的积水污泥,浅处及膝,深则到腰。那里,没有道路,没有人烟,远远望去,只能看到残毁的房屋和几根树干。那里,连作战地图上标明的村庄乡镇,都已无法寻找。真是一片荒野,满目凄凉。
这就是被蒋介石曾经放水淹没的地区。
在8月的酷热中,部队开始跋涉了。战士们深一脚浅一脚,一步难似一步地在泥泞中艰难地徒涉。
车是不能开了,所有的重武器和辎重,都改用牛拉人推,推不动的,拆卸成块用人扛。一些榴弹炮和野战炮,还有牵引用的汽车,凡是拉不动的,扛不走的,上级命令,全部销毁炸掉。
这些重型武器,是部队用鲜血从敌人手中一件一件夺过来的,为部队视为珍宝,听着一阵阵炸药的轰鸣,许多指战员都掉下眼泪,痛心地哭了。但是他们深知,若非为了敌情严重,若非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前进,上级是决不会命令如此而为的。
8月17日,刘邓,手拄着棍子,脚踩齐膝深的污泥,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走一脚拔一脚地,和所有的指战员在黄泛区中共同跋涉。当日,野战军主力即行通过。在刘邓身先士卒的带头作用下,整个野战军,以最快的速度,于8月18日全部徒涉过了黄泛区。
过了黄泛区,刘邓大军主力立即直奔沙河,冒着敌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架设浮桥,于18日胜利渡过沙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