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结束了,但在中国的大地上,仗,还没有打完;战争,仍将继续。
这是因为,国民党、蒋介石,为了维持其封建腐朽的统治,必须把其心腹之敌——中国共产党及其所属军队消灭不可。
而共产党和共产党人,从成立和加入该党的那一天起,便是以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夺取政权,建立一个繁荣、富强、独立、民主的新中国为最终目标。
这场战争的到来,是客观形势使然,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的形势是这样的: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人,民兵二百二十万人,解放区遍及十九个省区,面积一百万平方公里,拥有人口一亿之多。
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拥兵四百四十万人,占有中国大部分领土和大部分人口,但是,其主要兵力远离华东、华北,尚位于远离抗战前线的西南、西北大后方。
在中国,久经战争摧残的人民大众,普遍反对内战,反对独裁,要求和平和渴望民主之呼声甚高。
国际上,由于各自自身利益所使,美、英、苏三国也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
蒋介石一时准备未就,又迫于舆论,不能立即动手,于是乎,便一方面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作出和平姿态;一方面赶紧调兵遣将,抢占战略要地和利用经济接收对人民财产进行强取豪夺。
蒋介石为了达到抢占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目的,一边在美国政府提供的飞机、军舰的帮助下急速运送兵力北上;一边竟然与侵华日军阴谋勾结,甚至聘请罪大恶极的日本战犯作顾问,以阻止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等参加受降。
蒋介石满以为,毛泽东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赴重庆谈判!
而出乎蒋介石所料,毛泽东以宏大的胆略和气魄,竟然率周恩来、王若飞等,亲赴重庆谈判,与蒋介石面对面地坐了下来!
当然,共产党,毛泽东,并没有天真地看待问题。对于内战的危险,他们有足够清醒的估计。他们一再告诫全党全军:要把一切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国民党要打内战的基点上,对于国民党向解放区的进攻,要站在自卫的立场上,进行坚决的回击!
首先,中共中央下令,我军主力应迅速组成正规兵团,加强集中统一。
其次,在延安参加中央会议的各区高级指挥官迅速返回前线,作好战斗准备。
8月25日,一架美国飞机从延安机场起飞。起飞前,下面送行的人看到,飞机上的人每人背着一个降落伞,飞机的门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了。
起飞前,下面送行的人发现,飞行员是美国人,一句中文也不会;而乘坐飞机的则全是中国人,没有一个会讲英文!于是乎,杨尚昆临时拉夫,让会讲英文的黄华也上了飞机,负责与美军飞行员的联系。
这架美军DC-9军用运输机,轰隆隆地发动起来,摇摇晃晃地起飞了。
后想起来,这也实在是一件“够悬”的事情。如非情况紧急,是不会冒这样大的危险的。
要知道,这一架飞机上乘坐的,全都是中国共产党各区的前线最高指挥官,计有刘伯承、陈毅、林彪、邓小平、薄一波、陈赓、陈锡联、陈再道、张际春、滕代远、杨得志、萧劲光、邓华、邓克明、宋时轮、李天佑等,共二十余人!
当日,飞机在太行山黎城县的长宁机场着陆。李达参谋长派一个骑兵排到机场迎接。
刘邓首长未敢稍留,立即奔赴军区驻地——赤岸。
刘邓回太行后,即刻投入了繁忙的军政工作。
此时,遵照中央决定,为了统一太行、太岳、冀鲁豫、冀南解放区的领导,特成立中共中央晋冀鲁豫局,邓小平任书记。同时改一二九师为晋冀鲁豫军区,下辖五个纵队和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四个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全军区共有野战部队八万余人,地方部队二十三万余人。
抗战结束了,但是中国大地上的政治风云,却仍然是错综复杂的。
国民党一边散布和谈的烟幕,一边积极备战和抢夺地盘。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和谈是假,备战才是真。
8月28日,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与国民党、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这一果敢的行动,震惊了中外。
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亲到重庆,无非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谋求和平的诚意。这一壮举,无疑给积极备战的蒋介石将了一个大军!
谈判是艰苦的,这是意料中事。谈判被一再拖延和阻碍,也是意料中事。但是,一边还在桌上谈判,一边已开始进行军事行动,迅速调兵遣将,向解放区推进和进犯,却是许多善良的人所始料不及的。
在重庆谈判的同时,至9月中旬,国民党调动了三十六个军、七十三个师,向解放区进兵,企图尽快控制华北和华东的战略要地,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并抢占东北,以强大的军事压力,逼迫中共在谈判中屈服。
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和平的同时,从未天真地放弃战斗的准备。
毛泽东已经预言:蒋介石对于人民是寸权必夺,寸利必得。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国民党军队开始向我解放区进犯了,内战的危险与日俱增。晋冀鲁豫解放区地处华北战略区域的中央大门,其西面,是太行、太岳、中条三条山脉;东面,是河北、山东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南面,有黄河奔湍;北面,是正太交通干道蜿蜒。
刘伯承称这块古燕赵之地为“四战之地”,称他的野战军为“四战之师”。
古燕赵之地,乃兵家必争之地。古燕赵之士,多慷慨悲歌之风。
这块战略要地,成为国民党进攻的主要方向。形象地说,就是从一开始,便处于“针锋相对”的“针锋”之上!
在山西的东南部,有一个上党地区。这个地区环抱在太行山、太岳山和中条山之中,以长治县城为其核心,是崇山峻岭之中一块略为平缓的地区,乃古今兵家要地。
8月中旬,国民党阎锡山部一万六千人,侵入太行山腹地的上党地区,占领了襄垣、潞城、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城。
一时之间,国民党军队气势汹汹,四面八方向共产党的解放区开进,内战的危机空前严重。
毛泽东说:“国民党一方面同我们谈判,另一方面又在积极进攻解放区。”
他说:“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的中间,有一个脚盆,就是上党区。在那个脚盆里,有鱼有肉,阎锡山派了十三个师去抢。我们的方针也是老早定了的,就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我晋冀鲁豫区的主要任务是粉碎国民党在平汉、同蒲两个方向的进攻,但是,目前进犯上党之敌,已构成心腹之患,如不迅速予以歼灭,待国民党主力北上之时,我将会腹背受敌。基于这一判断,刘邓上报中央,决定进行上党战役,将阎锡山进犯之敌坚决消灭。
要知道,下定打上党战役的决心,并不是轻易可以作出的。
在抗日战争中,我军为了灵活机动作战,曾将主力化整为零,直到抗战后期,才逐步集中作战,目前,正在完成逐步由分散的游击战争向集中的运动战的转变。而在这个时期,我军编制不充实,多数的团人员在千人以下。部队装备也很差,全军区只有山炮六门,仅半数的团有迫击炮二至四门、重机枪三至四挺。新参军的战士还多用刀矛御敌。弹药也奇缺,不少步枪仅有数发子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