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3】

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 强

2016年01月04日14: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改革创新是特色小镇高质量、内涵式建设的根本动力

特色小镇建设从概念提出到全面展开、效果初显,前后不到一年时间,为什么进展顺利?因为它是经济新常态下的一次改革探索,着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既尊重市场规律又发挥政府作用。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创新空间和生活空间,政府搭起平台、集聚资源,企业找到产业升级的机会,人才获得最优的创业服务,所有参与者甚至周边的老百姓都身处宜业宜居的优美生态环境之中。可谓“小空间大战略”,更可谓“空间虽小、多方受益”。

特色小镇是浙江的积极探索,始于改革创新,也只能成于改革创新,一定要摒弃行政化的思维定势、路径依赖和体制束缚,用改革与创新的精神推进规划、建设和运营,大胆探索,大胆试验,走出新路。

新在规划理念,实行“多规合一”。特色小镇规划不是单一的城镇规划或园区规划,而是各种元素高度关联的综合性规划。因此,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摒弃“贪大求洋”“大拆大建”的做法,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界定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与产业支撑力,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结合资源禀赋条件,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驱动”,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规划编制要精细,不仅要编制概念性规划,还要编制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画出空间布局图、功能布局图、项目示意图,确保小镇规划可落地。

新在运营机制,实行“企业主体”。特色小镇的成败不在于政府是否给帽子、给政策,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因此,特色小镇不能由政府大包大揽,必须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要摒弃“先拿牌子、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传统做法,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给予小镇独立运作的空间,发挥当地居民、村(社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小镇的规划建设,使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要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要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新在制度供给,实行“优胜劣汰”。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实施“创建制”,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政策扶持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实施“追惩制”,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小镇建设质量。

镇小能量大,创新故事多;镇小梦想大,引领新常态。创新百个特色小镇的生动画卷已经在浙江大地展开。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功能叠加融合、体制机制灵活的美丽小镇将深刻改变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推动新常态下的浙江发展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