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永驻我们心底的奋进之声——写在国庆66周年暨《义勇军进行曲》唱响80周年之际【2】

2015年09月30日16:23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永驻我们心底的奋进之声

战火硝烟里的中国,这首歌激励无数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自由前赴后继

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付出了3500多万军民伤亡的代价,赢得了最终胜利。

亿万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血肉在苦战,也重塑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长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对抗战精神的高度概括,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中高歌出的“新的长城”。

这是坚不可摧、不可逾越,前所未有的精神长城。

田汉的长孙田钢告诉记者,曾有一位西方人说,从飞机上看,中国的长城不过是一道矮墙。对此田汉反驳说: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就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蓉表示,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最坚固的长城。

烽火岁月中,《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凝聚起民族力量的伟大歌曲。

在沈阳收藏家詹洪阁的工作室,他拿出一本1935年6月出版的书籍——《中外歌曲集》,诞生不足一个月的《义勇军进行曲》就收录其中。“抗战期间,《义勇军进行曲》非常流行,家喻户晓。”

从赵尚志到张自忠,从十九路军到狼牙山五壮士,《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了无数中华儿女。

91岁的中共党员、东北抗联老战士李敏说:“有一次,仗打得眼看就难以支持了,大家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敌人居然愣住了,我们鼓起了力量,最终突围成功。”

淞沪会战中,《义勇军进行曲》是“八百壮士”鼓舞士气的战歌。“人人抱着为国战死之决心,冲锋时不是剪断铁丝网,而是扑在铁丝网上,以让后来的踏在先冲上来的战友身上越入敌阵……”参加淞沪会战的国民党老兵陈凯荣的回忆令人扼腕。

“我最早接触《义勇军进行曲》是1937年在新加坡。”著名归侨人士彭光涵曾回忆说,“这首歌曲激励着多少热血侨胞,投身到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的战争中,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记者爱泼斯坦在其著作《人民之战》中写道: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远僻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每一个中国人都在唱这首歌。

“一支好的革命歌曲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夏衍先生曾说,无数革命志士,在冲锋陷阵时唱着它,在阴暗潮湿的黑牢里唱着它,在走向敌人的刑场时唱着它……

鲜为人知的是,《义勇军进行曲》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一支脍炙人口的战歌。

在上海国歌展示馆里,播放着一位男中音的歌声,低沉有力,旋律正是《义勇军进行曲》。

这是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灌制的一张唱片:《起来》。

“他是第一个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外国人。”国歌展示馆副馆长俞云婕说,宋庆龄先生为唱片撰写了序言,使这首歌享誉世界,让正义的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奋斗和牺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杨丽娜、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