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自由和谐
身材高大挺拔,待人和蔼可亲,谈吐有礼有节,跟阿不都热克甫·吐木尼牙孜打过交道的人,都会对他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名爱国宗教人士,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在信教群众中有极高威望。
“我能有今天,全靠国家和自治区有好的民族宗教政策。”阿不都热克甫说。
1962年,阿不都热克甫出生于鄯善县七克台镇一个多民族聚居村,各族群众和谐相处,村里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是穆斯林。
1979年,在父亲的安排下,高中毕业的阿不都热克甫来到镇上的清真寺学习。以后的几年里,阿不都热克甫运用已经熟练掌握的阿拉伯语和汉语,熟读了大量关于古兰经方面的书籍,成为一名成熟的宗教人士。
此后,阿不都热克甫从鄯善县最大的艾提卡清真寺伊玛目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院长、新疆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常委。
2008年起,阿不都热克甫还担任了5年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他又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我的成长经历,就是国家在新疆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最好体现。”阿不都热克甫说。
现在,除了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阿不都热克甫最大的任务就是把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管理好。而最令他高兴的,则是近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更加重视新疆的宗教人士培养工作,加快推进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的迁建。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新校区建设规划获批。2012年,自治区为其划定了150亩建设用地,中央财政划拨的2亿多元建设经费也很快落实。目前,新校区正按进度建设,预计两年内就可投入使用。
“这是国家为我们穆斯林做的一件大事,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护合法宗教信仰的决心和实际行动。”阿不都热克甫说。
不仅如此,今年斋月期间的一件事,让阿不都热克甫更加激动。
7月17日,今年斋月的最后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一行专程看望慰问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和各族穆斯林群众,和大家一起吃开斋饭,送上节日祝福。开斋饭上,阿不都热克甫就坐在张春贤旁边,张书记还亲手给他夹了一个薄皮包子。
“自治区主要领导和穆斯林群众一起吃开斋饭,这还是第一次,体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信教群众的尊重和关心,我们特别感动。”每当想起这顿难忘的开斋饭,阿不都热克甫都十分感慨。
党和政府充分保障各族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为他们开展合法宗教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文化保护传承
玉素因·亚亚已经70多岁了,但这些年,他越活越年轻。因为,身为刀郎木卡姆的代表性民间艺人,他最关心的传承问题已经解决了,再无后顾之忧。
在新疆,木卡姆是维吾尔族群众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集歌、舞、乐于一体,主要以口传心授方式流传。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三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传承和保护备受关注。
玉素因·亚亚生长于著名的刀郎木卡姆之乡麦盖提县。幼年接触木卡姆,未及成年已经会唱刀郎木卡姆的所有歌词,是全疆著名的木卡姆传承人。
1983年,玉素因·亚亚第一次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村庄到北京演出。30多年来,他不仅将刀郎木卡姆艺术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足迹更是到达了亚洲和欧洲。
然而,随着年事渐高,如何将这门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成为玉素因·亚亚最为担心的问题。
国家和自治区也有着同样的担忧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早在自治区成立之初,新疆就开始着手木卡姆艺术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并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此后几十年间,木卡姆保护和传承工作不断进步,曾经濒临失传的维吾尔木卡姆,逐渐由民间口头传承转向文本传承、专业传承。
玉素因·亚亚所在的麦盖提县,将他视为珍宝。不仅给他颁发了传承人证书,还出资改善他的生活条件,让他专心向年轻人传授木卡姆艺术。
“现在发生的事情过去想都不敢想,要是在旧社会,这门艺术恐怕早就失传了。”玉素因·亚亚经常这么感叹。现在,老人家处处受到“大师”待遇,领着政府发放的各种补贴,常年醉心于木卡姆表演、授徒,“日子似神仙一般逍遥”。
目前,除了已建立的传承和研究木卡姆艺术的机构新疆艺术研究所、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外,新疆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木卡姆”本科专业,各地民间也成立了木卡姆艺术协会,举办木卡姆艺术培训班,培养后继人才。
对木卡姆艺术的悉心保护,只是自治区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侧面。
在柯尔克孜族民间流传上千年的《玛纳斯》,受到中央和自治区高度重视。自治区投入巨资出版了演艺大师居素甫·玛玛依唱本8部23万多行的《玛纳斯》柯尔克孜文版18卷。2014年,96岁的居素甫·玛玛依安详离世,受到国家和自治区高规格善后。
此外,被誉为维吾尔古典百科知识的《福乐智慧》、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哈萨克族《黑萨》等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在新疆得到无微不至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同时,自治区已建立起自治区、地(州、市)、县(区、市)、传承单位和传承人四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网络,一大批民族传统文化瑰宝得到有效保护。
“国家大力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我相信就算我死了,玛纳斯也会永远传承下去的。”居素甫·玛玛依生前笃信,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新疆,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已经不需担忧。
自治区新一轮大规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显示,全疆共有3000多项非遗资源项目,95%为少数民族项目。这无疑表明,新疆各民族文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期和保护传承期。(记者张雷)
![]() |
相关专题 |
·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