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邓小平诞辰111周年

“追寻小平足迹”背后的“追寻”

2015年09月09日18:41    来源:www.garb.cn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唐明宦与他制作的《追寻小平足迹》剪报。

今年8月21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追寻小平足迹》新闻纪实图书正式出版发行了!

今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纪念日,《广安日报》刊发长篇通讯《追寻的意义》,文中率先报道了《追寻小平足迹》一书出版发行的消息。该书共集纳“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所采写稿件300余篇(幅),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反映了邓小平同志跌宕起伏的一生。

家住广安区兴隆街的唐明宦老人从《广安日报》上获得这一消息后,如获至宝,他拄着拐杖先后去了几家大型书店欲购买《追寻小平足迹》一书,但结果让其大失所望:书店暂时没有。

8月28日,这位购书未果、心有不甘的老人蹒跚来到广安日报社,并带来了他为“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系列报道所制成的剪报,其剪报背后的故事由此揭开

……

一位地下党员的党报情结

唐明宦,今年89岁。1948年,他从广安县师范学校毕业,不久,便在广安悦来小学当校长。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中共地下党员。

广安县于1949年12月解放,唐明宦在当年10月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广安县粮食局工作,直到1980年退休。

在工作期间,唐明宦养成了一个良好习惯:坚持天天阅读党报,还经常向各级党报投稿。

退休后,唐明宦仍然坚持天天读党报。他每年自费订报,看后也不乱扔,而是一张一张地按时间顺序堆叠起来。数十年来,他所订的报纸堆满了书房和卧室。唐明宦说,“我喜欢通过报纸了解国家大事和地方发展建设情况,看到今天的中国建设得这么美好,心中很高兴。”

而今,年事已高的唐明宦看报愈显吃力,因为报纸上常有一些较小的字让他看不清。为此,他不仅戴上老花镜,还专门买了一个放大镜,凡遇到自己想看的内容,那字再小,他也要坚持一字不漏地看下去。

一份留给孙辈的特殊礼物

2013年8月3日,《广安日报》第一版刊发了“追寻小平足迹”特派采访组从外省传回来的第一篇文章《我与小平的“一面”之缘》。该文被唐明宦及时“逮住”,他当即将其从报纸上小心翼翼地剪下来,订在A4纸上。此刻,唐明宦心中已打定主意,他要把“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的每一篇文章都收集起来,并整理成册。

在此前一天,他已从《广安日报》上获得了“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正式启动、第一批特派采访组已从广安出发的消息。

唐明宦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在他心中有两个想法:“把这些文章单独留下来,一是留着自己以后慢慢回味,二是可以用来教育我的孙儿、孙女们。”

唐明宦说,他的孙子、孙女们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从未吃过苦,更难体会到当今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追寻小平足迹”系列报道,其本身就是对青少年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一个好题材,“我真的希望我的孙儿、孙女们能从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身上学到他们的优良传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国家的不断富强和民族的不断振兴加倍地努力,加倍地创造新生活。”

唐明宦甚至想得更远,“我当时想,将来哪一天,我过世了,我收集的这些东西就留给孙子们,作为我给他们的特殊礼物。说不定,还可以让他们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一代一代地教育下去。”

一颗感恩小平的赤诚之心

在与唐明宦的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了他对邓小平同志的那颗浓浓感恩之心。

唐明宦说,现在生活过得好,得益于改革开放,他家还是邓小平恢复高考的直接受益者。就在1977年恢复高考的当年,他的大儿子就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学习,第二年,其幺儿、幺女也考上了大学。

因此,在唐明宦心中,对邓小平同志充满了感恩之情。他坦承,正是由于自己对邓小平的特殊情结,他才特别喜欢关注、收集邓小平同志的人生故事,“广安日报搞的这次‘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的确很好,写的邓小平的那些事,基本上都是以前从未听到过的。”

8月28日上午,当唐明宦得到广安日报社免费赠送的《追寻小平足迹》一书时,兴奋不已。在接过书后,他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将书紧紧地贴在胸前,向给他赠书的同志一边鞠躬,一边连声说:“谢谢了,谢谢了!”(记者 胡佐斌 文/图)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