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邓小平诞辰111周年

追寻的意义

——写在新闻纪实图书《追寻小平足迹》出版首发之际

2015年08月22日18:17    来源:www.garb.cn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8月22日,又一个思念满溢的日子。

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之际,昨(21)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闻纪实图书《追寻小平足迹》首发仪式在广安日报社三楼会议室举行。作者、编者、读者济济一堂,追思伟人风范,重温追寻时光,感悟追寻意义。

《追寻小平足迹》一书是广安日报社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开展的“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报道集。从2013年8月1日起,广安日报社派出多组采访队伍,历时一年,跨越全国14个省市区,行程近10万公里,追寻小平同志的革命足迹,记录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深切缅怀,共刊发稿件300余篇(幅)。

追寻采访活动激发了家乡人民“知小平、学小平,感恩小平,乐为小平家乡发展作贡献”的热情,也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100多家媒体对该活动给予关注。在结集出版的送审过程中,中央文献研究室领导和专家也对此书给予高度评价:“全书政治观点正确,内容翔实,材料丰富,语言生动,可读性强。尤其可贵的是,采用了大量当事人的第一手采访资料,包括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无论从新闻、历史还是研究角度来说,本书都是一部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新书首发,墨香氤氲。把敬仰刻进文字,把感恩存于书页,《追寻小平足迹》出版发行,也将开展追寻采访活动的意义不断延续放大,正如市委书记侯晓春在为该书作序中所说:在感恩中追寻,在追寻中跨越,在跨越中圆梦,以小平同志的崇高风范激励我们推进广安快节奏、高速度、超常规发展,努力谱写好中国梦广安篇章,为小平家乡人民谋取更大的福祉。

宣传小平是家乡党报永恒的主题

溯源“追寻小平足迹”活动,源于2013年初“感恩小平·我为小平家乡发展作贡献”活动那澎湃的春潮。

邓小平故里,广安的立市之魂。“办好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是当前最宝贵、最现实、最直接的机遇。”2013年2月23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筹备工作动员大会上,刚刚履新市委书记岗位的侯晓春同志的讲话掷地有声,“只有抓住纪念活动的历史机遇,把社会各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爱戴之情转化为支持广安追赶跨越的强大力量,才能为发展集聚更多资源、赢得更大进步。”

集中力量办好大事。全力以赴做好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筹备工作,“感恩小平·我为小平家乡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作为引领广安未来发展的重大部署予以明确。

一石击浪。“感恩小平·我为小平家乡发展作贡献”主题活动成为全员参与纪念活动的广阔平台,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创造性地推进工作,激发更加蓬勃向上的力量,点燃了各行各业干事创业的激情。

充分把握党委政府工作意图,与中心大局同脉共振,突出邓邓小小平平宣宣传传主主题题,,体体现现了了地地方方主主流流媒媒体体的的使使命命担担当当。。《广安日报》坚持不懈地做好与邓小平同志相关的宣传,并不断在深度与广度上加以延伸和拓展,使《广安日报》成为纪念邓小平、学习邓小平、宣传邓小平、研究邓小平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把邓小平作为《广安日报》的永恒主题,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让全市干部群众从邓小平生平事迹、崇高风范和伟大理论中汲取推动广安发展的精神养分,因此,让报道形式更生动活泼,让广大读者更喜闻乐读,这是《广安日报》在做好邓小平宣传上的不懈追求。

《广安日报》形成了在邓小平诞辰和逝世纪念日推出特刊《永远的小平》的惯例,邓小平诞辰纪念日突出“感恩”和“发展”主题,邓小平逝世纪念日突出“纪念”和“缅怀”主题,承载了家乡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怀念和感恩之情。

2014年8月22日是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当天的《广安日报》出版110个版的《永远的小平》纪念特刊,这既是市委交给《广安日报》的光荣任务,也是报社全体同仁感恩小平的自觉行动。

如何办好这个纪念特刊?《广安日报》编委会反复商讨,集思广益,决定按照市委侯晓春书记“走出去”的指示精神,开展“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派出采访组分赴小平同志生前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开展追寻采访,寻找还健在的当事人,听他们讲述小平同志的故事;探寻小平同志留下的足迹,感悟小平同志伟大的人生;与当地的纪念机构、研究人员探讨交流,搜集有关小平同志的第一手珍贵历史资料;报道当地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反映全国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感恩之情,以此丰富纪念特刊的内容。

2013年8月1日,“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在邓小平故居院内正式启动。

第一采访组7名队员整装待发,赴贵州、广西、江西等省(区)采访。组长胡世平难抑激动心情,他在出征仪式上说,他们将用手中的笔、镜头和摄像机,通过文字、影像和网络等“全媒体”手段,向社会、向大众真实展现邓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和丰功伟绩,反映邓小平同志曾经工作、战斗、生活过的革命老区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老区人民对小平同志的崇敬与追思之情。

启程之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雄兴为采访组授旗壮行。从此时开始,

从小平故里出发,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同事们的声声祝福中,登上采访车,奔赴第一线,拉开了以纪念小平同志丰功伟绩、展示小平同志革命情怀和风范为主题的“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的帷幕。

另一个视角看小平

“追寻小平足迹”历时一年,跨越全国14个省市区,行程近10万公里。采访组顶高温冒严寒,克服情况不熟、语言不通、生活不适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发回稿件300余篇(幅),不仅再现了小平同志波澜壮阔的革命经历、弘扬了伟人风范,同时也展示了伟人故里媒体人的精神和风采。

从广西到江西、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中央苏区到深圳特区……采访区域、时间、主题、对象不断变化,如何高质量地完成采访任务,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再现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如何更加生动地把小平同志战斗、工作、生活的场景展现给读者,从而激发起人们的缅怀和感恩之情,采访组压力巨大。

追寻活动伊始,报社领导就再三叮嘱出行记者,记录、反映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史料、书籍很多,简单地重复过去、过度依赖史料、“克隆”似的报道就失去了追寻活动的意义,我们要以新闻的视角、用历史的眼光、用现实的感悟,来寻找和把握异于史料的叙述,让细节演绎历史,使静态的事件动起来。

在追寻过程中,把握史实的前提下,特别注意抓点位上小平同志的战斗、工作特点,从一个小切口上引出一个大主题,反映小平同志人生经历中的大事件,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这是在追寻活动中,采访写稿最为注意把握的关键。

另外,必须让故事活起来,在严谨、客观地对待史实的基础上,要找到当事人或知情者复原历史和真相,寻找能反映小平同志战斗、工作、生活的新闻故事由头,深度挖掘,广泛采访,尽可能从细节着力,让故事鲜活。

为确保采访成功,每个采访组出发前,都要事先与拟采访地点所在宣传部门和报社取得联系。然而,素未谋面、联系甚少,要与对方“搭上线”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第四采访组负责联络的孙维铁感触深刻,联系小平南巡到武昌车站,“花了整整3天时间,才与拟采访地点所在的宣传部和报社取得联系。”四个采访组都有共同感受,平均每联系一个地方,就要打将近半天的电话。

每到一处采访,采访组都要提前做好功课——对即将采访的主题和相关内容,在书上、网上进行一次全面的了解和熟悉,对小平同志在这段时期的战斗、工作、生活的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随后形成一个较为清晰的采访重点。

有时,赶到一个新的点位,已是深更半夜,采访组成员们也要打开书籍或上网学习,开展讨论;更多的时候,是在行进的车上开展讨论,做好采访前的准备,达到温习的目的。空间不大的采访车内除了7个采访队员和简单行李,堆满了反映小平同志的资料和书籍,采访车成了队员们依赖的“流动图书馆”。

白天早起赶路采访、晚上通宵达旦写稿成为采访组的工作常态,而每次写稿前,采访组都要碰头商议,对稿件中尺度的把握、报道的重点等精心讨论;稿件完成后,大家都相互传阅,提出修改意见,精心打磨,确保出手的稿件达到最高水平。

《我与小平的一“面”之缘》标题新颖,很抢眼球,为了这个标题,第一采访组全体队员开动脑筋,足足“憋”了一个小时;《小平南巡谈话,革命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专访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一文,先后四易其稿才发回报社……300余篇稿件,可谓篇篇精彩,其中不少稿件更是成为《广安日报》的独家新闻。“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艰辛的付出;每一篇稿件,都是全部心血的结晶!”这是采访队员杨雪莲在日记里写下的感受,也是采访组全体队员共同的心声。

由于采访地域跨度太大,长途跋涉成为每个采访组面临的一大考验。为了如期赶到广西百色采访,第一采访组一天驱车赶了800多公里,从早上9点出发,到夜里10点才落脚住下。忽冷忽热的气温,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水土不服,每个采访组都有队员生病,但为了不耽误采访行程,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吃上几片药,忍一忍,继续前行。

困难再大,也大不过此行满满的收获。在追寻中,采访队员常常被当地干部群众对小平同志的深情感动着,被他们给予追寻活动的帮助支持感动着。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阎集乡张菜园村,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就在村里。“小平同志在这里指挥过战斗,换来了我们的好日子,我有责任把小平同志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守护好。”见证过那段难忘历史的村民张宜平,从1985年开始,成为旧址的忠实守护人,打扫卫生、种植花木、修缮房屋……30年来,他把旧址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精心呵护,从未间断。

“南巡四老”之一的陈开枝,小平同志南巡时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零距离的接触,近距离的观察,无距离的沟通,升华了我的思想,净化了我的灵魂,最大限度地再造了我自己。”陈开枝说,“亲历小平同志南巡的11天,改变了我的一生。”19年来,陈开枝连续十年在百色度过春节,以惊人的毅力,走遍了所有环境条件最恶劣的村寨;他通过社会力量筹款两亿多元,兴建、改建242所学校,并将在百色援建的中小学统一命名为“希贤学校”。“有需要尽管提出来!”追寻采访活动得到了所到之处各界的认同,他们都乐于支持和帮助,并积极参与到追寻活动中来。特别是沿途各家报社的热情配合,让采访组全体队员感受到了“天下报社一家亲”的真诚。在贵州遵义市,遵义日报社分管业务的副总编辑带领记者全程陪同;在广西百色市,右江日报社派出情况熟悉的编委、新闻中心主任,配置一台采访车,协助采访;在湖北宜昌市,三峡日报总编辑亲自接受采访,介绍小平同志与三峡工程的故事;在河南濮阳市,濮阳日报社的同志不仅提前到濮阳收费站等候、接站,而且还为采访组制作了细致的采访方案,上面详细写明了采访的地点、内容,就连吃住在什么地方都做好了安排,令素未谋面的采访组记者们感动不已……

小平同志生前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方的党政部门和单位,如宣传部、党史办、纪念馆、报道组等也给予追寻采访大力支持,他们把对小平同志的爱戴寄情于采访组,让记者们感动异常。百色市田东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韦文孟说:“你们是来自小平家乡的媒体,虽然路途遥远,语言交流困难,但我们宣传部就是你们的娘家!”

从最初踏上异地寻访之路的迷茫和困难,到一年追寻采访的顺利开展,采访组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邓小平同志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他的大作为赢得了老区人民的厚爱,也正因为老区人民对小平同志的这种感恩情怀,才有了对追寻采访活动的认同与支持,也更加坚定了追寻的决心和信心,一路礼遇有加的原因也更加清晰——因为我们是小平同志的老乡!

让追寻的意义更加深远

“追寻小平足迹”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采访活动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等100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纷纷在重要版面和时间段对采访活动进行了报道。2014年7月22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以“10万公里追寻小平足迹”为题,用半个版的篇幅对采访活动浓墨重彩地进行了报道。此外,本报刊发的“追寻”稿件也被不少媒体竞相转载刊发。百色市《右江日报》从2013年8月15日起,对本报在百色采写的稿件予以全文转载、连续刊发;《咸阳日报》以整版的形式刊发本报在咸阳采写的稿件,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忻州日报·晚报版》对本报刊发的“追寻小平足迹”相关稿件进行了全文转载,同时本报“追寻小平足迹”被该报评为2013忻州十大特别关注事件;《邯郸日报》以《在追寻中洗涤心灵》为题,对本报在邯郸的采访活动进行了报道。

采访活动也得到了中宣部、中国报业协会、四川省委宣传部等的高度关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通过网络舆情调查,对追寻活动及相关报道“持续推动并形成热议话题与舆论高地,提升舆论引导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在其主管主办的《三项学习教育通讯》刊载反映广安日报开展感恩小平系列报道的文章;省委宣传部“三项学习”教育办公室发出专报,充分肯定本报开展的这项采访报道活动;“追寻小平足迹”大型采访活动已被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报业》杂志在“品牌推广”栏目中,作为品牌在全国媒体中推介。

2014年7月10日,正在广安出席第三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暨邓小平群众路线观与新闻思想研讨会的领导和嘉宾,将特派采访组从采访地采集回的水、土,精心浇培在邓小平故居前的纪念树下。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新华社副社长路建平感慨地说:“这是中国报业界和我们新闻人对小平老人家最好的纪念和最深情的缅怀。”

2014年8月22日,广安日报成功推出110个版的《永远的小平》纪念特刊。以“感恩小平·中国梦在广安”为纪念宣传的总基调,以“告慰”、“追寻”、“乡情”、“缅怀”、“感恩”等为系列宣传的分主题,全方位、多维度宣传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浓墨重彩地宣传邓小平家乡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新变化,为当前深化改革起到了很好的舆论导向,受到广大读者和报业界、党史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追寻活动持续得到各界关注,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完整地了解追寻过程,也为了让追寻活动的影响力不断向外传播,广安日报社决定对追寻采访活动的报道结集出版。报社领导多次赴北京与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协商,得到他们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书稿审读环节,中央文献研究室的领导和专家们在给予该书高度评价的同时,也对全书架构、篇目调整等提出了积极而中肯的意见。报社领导还亲自参加书稿编辑、修改、校对和书页装帧设计,确保了《追寻小平足迹》一书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前正式出版。

承载着广安日报社采编人员的心血与汗水的图书《追寻小平足迹》终于与读者们见面了,这是报社全体同仁献给小平同志诞辰111周年的礼物,也是作为家乡党报,把宣传小平、学习小平,弘扬伟人风范、践行小平理论作为永恒主题的又一个新起点。本书主编、广安日报社总编辑唐云峰在《追寻小平足迹》一书的“后记”中就这样提到:“我们将以多个平台和多种形式,深入、全面、持久地宣传小平,以此激励家乡人民学习小平精神、实践小平理论,全面落实小平同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征程中,奋力谱写好中国梦广安篇章。”(杨茂)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