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轩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从那时到现在,岁月的脚步已经走过了60个年头。
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
当新疆的历史又将迈向新征程,俯瞰天山南北的沧桑巨变,怎不叫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历史的乾坤,常常隐藏于细节之中。一个地区的发展进步与否,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让我们倾听各族群众的心声来梳理考量。
(一)美丽新疆:城乡之变,勾勒出新疆最耀眼夺目的轮廓。
“空气干净了、天更蓝了、树更绿了,城市越来越美了,作为一个乌鲁木齐人,我感到越来越自豪!”市民张潇谈起“蓝天工程”时说。乌鲁木齐市投入452亿元用于大气污染治理,首府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到2014年达310天,比2009年增加48天,创有监测以来最好记录,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明显的城市之一。
“城在水中立,船在城中行,人在画中游,感觉就是在江南水乡!”库尔勒市民郭秀忠聊起孔雀河、杜鹃河、白鹭河“三河贯通”工程时说。
“我家的苹果树挂果了,你闻满园的果香味……”温宿县温宿镇柯柯牙社区果农尹树丛乐呵呵地说。这是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授予“全球500佳境”称号的柯柯牙绿化工程。
生态新疆——作为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干旱区,“风吹石走沙满天”的边陲印象渐渐褪去,蓝天白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不再是奢望。“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正在进行时,“洁净新疆”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以前沿路都是村庄,路上拖拉机、三轮车、毛驴车、摩托车特别多,开车快不起来。现在高速公路通了,路面又宽又好,设施也比较完善,运输和出行都快捷多了!”随着三岔口至莎车高速公路通车,货车司机刘成非常开心。
“早上在乌鲁木齐喝奶茶,晚上到兰州吃牛肉面。”这是全长1776公里的兰新高铁开通后,微信朋友圈中流传的段子。
畅行新疆——广袤无垠的新疆大地上,从“人走马驮”的原始交通迈入到以“铁公机”为代表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新疆在“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中向西开放大通道的作用日益凸现。
2014年10月16日,莎车县阿斯兰巴格乡阿热买里村农民买买提·恰瓦在叶尔羌河防洪治理工程开工仪式上代表村民发言:“今天,工程的开工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今后将彻底结束出义务工防洪的历史,再也不用砍伐树木来防洪了,子孙后代都可以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了。”
2012年9月27日,自治区第三批定居兴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哈巴河县东塔勒德水库下闸蓄水。说起水库,塔勒德村62岁的哈萨克族牧民热玛扎尼百感交集:“过去没水,种不了地,草也长不好,只能四处转场放牧,现在水库建好了,我分到了45亩地,2013年种了些油葵,有两万多元钱的收入,而且打的草也足够牲畜吃了,再也不用转场了!”
水润新疆——“水利兴则新疆兴”。这些年来,新疆水利事业进入了投资规模最大、安排项目最多、建设速度最快、惠及民生最广的时期。
2014年9月25日凌晨,阿克陶县巴仁乡罕铁列克村农民阿布都克里力·买买提和该村181户农牧民一样,第一次拉亮了家里的电灯。沉浸在喜悦中的阿布都克里力没有意识到,当他激动地拉下电灯开关的一瞬,无形中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疆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98.4万人口彻底告别了无电的历史。
“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可以说是一次革命,改变了无电人口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对奔小康意义重大。”新疆社会学者李丹说。
光明新疆——从煤油灯到电器时代,从“电力孤岛”到“疆电东送”,从煤电到风电、光电,新疆电力的华丽转身才刚刚开始。
相关专题 |
· 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