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4·25”地震三个月后,灾区人民的生活咋样了?(组图)【4】

2015年07月26日09: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安置区共设4个居委会食堂(李源 摄)

安置区共设4个居委会食堂(李源 摄)

人民网日喀则7月26日电 (李源)今年4月,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波及西藏日喀则市18个县区,造成13个县区30万人不同程度受灾。3个月过去了,相关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是否全面完善?灾区群众的生活又如何? 7月25日,“追梦·西藏的足迹”全国网络媒体西藏行记者前往日喀则桑珠孜区“4·25”地震樟木镇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全方面深入了解灾区群众的生活起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县市里有的,这里也应有尽有。”日喀则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普布次仁向记者介绍。安置区占地1000余亩,划分为三个居住区和一个行政服务区。现有帐篷1243顶,群众500余户、2000余人。安置区设置公共服务点37个,涉及行政、教育、医疗、金融、通讯、电力、法律、交警等。

“各服务网点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提供优质的全方位服务,实现了安置区居住、饮食、教育、医疗、就业服务、金融服务、产业发展、文化娱乐、环境卫生、公交出行 ‘十保障’。”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政协主席索朗表示,“我们不断强化水、电、路、通讯、网络、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于5月25日实现安置区‘七通、七防、十保障’和‘封闭化、规范化、常态化的管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走进安置点食堂,记者就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盛放饭菜的不锈钢桶,干净得能照见人的影子。操作间生、熟分开,干净卫生。据了解,安置点共设4个居委会食堂,能容纳1342名灾区群众就餐。“我在樟木镇的时候也是在食堂工作的,所以在这挺适应的也很快能上手。”餐厅工作人员普布桑布告诉记者,安置点内的一日三餐全部免费向受灾群众开放,饭菜品种也在不断丰富,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

除了吃住方面的保障,医疗服务也显得格外重要。作为临时安置点的医务负责人,樟木口岸人民医院院长普琼向记者介绍,安置点的医疗服务点共设有综合门诊、治疗室、输液室等7个科室,共有26名医务人员日夜轮班。两个多月来,服务点共免费诊治2900余名受灾群众,平均每日接诊40余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让受灾群众习得一技之长增加收入,安置点开设了灾区群众驾驶培训电教室,免费提供驾驶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作为一名受灾群众,能够获得这样免费学习驾驶技术的机会,我感到非常激动。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这种难得的机会。”参加培训的一名学员说。

据介绍,为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日喀则市就业局陆续投入1千余万元的培训资金,积极开展灾区群众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工作。截至目前,开展了“4·25”地震受灾群众专题职业技能培训班12期,涉及汽车驾驶、装载机、挖掘机、钢筋工、混泥土工、木工、绘画等十多个工种。

此外,日喀则市聂拉木县政协主席索朗向记者介绍,安置点还制定了防火、防疫、防汛、防破坏、防暴恐、防投毒、防自焚工作预案,组织公安、消防、民兵、综治组织等加强实战演练,切实让每位参战人员熟练掌握处置程序,不断提升应急处突能力和水平。临时管委会督导检查组加强对安置区各单位、部门维稳值班备勤的督导检查,确保区党委、政府十项维稳措施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维稳工作各项安排部署落到实处,实现了安置区“三无”、“三不出”和“三稳定”。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李源、崔小粟)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