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电磁战场织经纬——记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3】

梁蓬飞 张彦中 张能华

2015年07月14日10:02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总参某仿真室为三军部队定制用频规则

保障千军万马,服务万户千家,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拓宽军民深度融合之路——

探寻统筹发展的“黄金分割点”

电磁频谱是稀缺资源,如何使其既保障千军万马,又服务万户千家?

在电磁空间努力探寻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黄金分割点”,一直是仿真室“频管人”颇为挠头的现实难题。

2012年,我国在东部沿海启动大型风电场建设项目论证。

这是一项造福社会、服务百姓的重大工程。但不利的是,其附近部署的军用雷达将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军情误判错判。

海军有关部门专程来到频管中心,寻求破解良策。面对这一全新课题,仿真室工程师吴彪站了出来,4次带队赴现地实测,很快拿出了评估报告,为3个大型风电场精准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事非经过不知难。仿真室常常在“攸关国家安全”还是“有利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中,拓展军民深度融合之路,让军地共享“频谱红利”。

同年5月,国家级科研专项民航空地宽带通信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关部门审核时发现,承载该系统的电磁通道上,已经有多种军地系统在运行,该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将对军用系统产生干扰,直接给国土防空和飞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解决这一难题的重任,落在了仿真室工程师张雷鸣、吴彪、简盈等人肩上。

他们白天在机场、实验室测试,晚上挑灯夜战论证分析,脑子里每天都是“暴风骤雨”。在军民共用系统兼容仿真时,各种方法手段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时间,工作陷入停滞。

一天,在做实验时,“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神话情节闪进吴彪的脑海:既然“强攻”不成,何不换个思路,把“时域拉长、细节放大”?

“有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按照他的“异想天开”先后突破了10多项关键技术,终于开辟出一条“绿色电磁通道”,使在飞机上打手机、视频聊天成为现实。

那年,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4G移动通信进入实质启动阶段。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预划给4G业务的频段,与军用频率有冲突。

得知此事,仿真室主动承担起“某频段军地系统共享共用”研究任务。“一条车道并排跑两辆车并非不可能。”工程师赵华维打了个比方,“只要制定好交通规则,就会畅行无阻。”

知易行难。在地方技术人员配合下,他们利用仿真平台构建了4G和军用系统共存环境,经过上千次实验和数百次模拟实装测试,终于找到了破解之策。

如今,4G网络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当人们尽享快捷畅快的信息服务时,谁会想到这其中还有仿真室的一份功劳?

作为我军唯一的“总部频谱专业队”,这些年来仿真室还一直行走在守卫国家电磁空间安全的队伍前列——从护佑神舟顺利返回到开辟空中预警用频安全通道,从战舰甲板到雷达阵地……到处都能见到他们跃动的身影。

“愿得祖国安,白首不相离。”为了国家“电磁边疆”安全稳固,仿真室“频管人”奋斗不息,脚步不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