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首次演出震撼全场 管乐团注册申请为文艺志愿服务团队
到2012年,扬帆管乐团已经学会乐曲数十首,当初想登上舞台演奏的梦想终于有了实现的机会。在那年5月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孩子们在复旦大学体育馆进行了首场演出。他们的专注和专业深深打动了所有观众,当盲孩子们谢幕时,所有观众起立为他们鼓掌欢呼,掌声经久不息。音乐大师梅耶不住称赞:“‘扬帆’管乐团,太让我震撼了!”
“原本我们只是想通过音乐训练让盲孩子们能够改变自身的一些性格弱点,让他们有一技之长,没想到孩子们的表演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喜欢。这让我们意识到,也许我们能通过音乐演奏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李龙梅校长介绍说。演出回来后,他们向南岸区志愿者协会提出了注册申请,成为了一支特殊的文艺志愿服务团队。
倾情演出中的扬帆管乐团。图片来源:重庆南岸文明网
此后的每个月,扬帆乐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至少1场义演。每次演出,孩子们都格外重视。为了争取大家在一起集中排练的时间,老师们会提前好几天给他们调课,孩子们会在排练过后用休息时间补上课程的内容;排练中很多孩子因为吹奏时间较长而产生面部肌肉的劳损;因为看不见,学生们会花很多时间摸索着调试自己的乐器;而为了展现乐团良好的艺术形象,老师们也是费尽心力为孩子们准备了多套演出服装。“进社区演出和在专业舞台上演出是一样的,观众喜欢我们,我们就要以最好的演出状态来回报大家。”乐队圆号首席甘宇驰同学说。
2013年12月,“生命的色彩”走进重庆大学公益演出;2014年3月,作为南岸区文明志愿者赴北京音乐厅参加“最好的未来·圆梦北京”梦想公益音乐会;2014年5月,在江北观音桥步行街及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参加市残联组织的“阳光行动”助残日活动;2014年10月,在重庆人民广场登台演奏……截至目前,扬帆管乐团已开展社区演出、高校音乐会等公益展演近30场,他们以精湛的专业技艺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受到各界群众喜爱。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给了他们极大的鼓励和帮助。2014年初,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来到学校访问,孩子们有了第一次接受国内顶尖专业院团直接指导的机会,此后每隔几个月,国交的音乐家们都会来这里与孩子们交流,在惊喜于孩子们的进步和提升的同时,他们对扬帆乐团的感情也从最初的同情变成了震憾和感动。圆号演奏家周宏特别有感触:“孩子们的身体也许并不健全,但是在他们身上有人类最朴质的闪光点,让我们学到很多,就像英国作家王尔德说的,他们就是‘大地的精华’!”
4.乐团新老成员交接顺畅 更多盲童正在开启艺术人生
2015年4月,对于扬帆管乐团来说,是收获的季节。乐团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在初中部,部分毕业生进入特教中心高职学习针灸推拿,有的则升入特教中心普通高中继续深造,而来自高中部的3名普高毕业生都顺利考入了我国特殊教育的最高学府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其他高职毕业学生也都有了实习单位,并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在乐团的毕业演奏会上,高三年级的萨克斯手陈星宇意外地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本记录他加入乐团以来成长经历的纯手工画册。触摸着老师们用盲文记录的点点滴滴,陈星宇非常激动:“虽然我们要离开乐团了,以后我的职业也可能不是音乐专业,但我很骄傲自己曾经是‘扬帆’的一员。希望学弟学妹们让乐团有更多的精彩!”
志愿服务让盲孩子们收获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图片来源:重庆南岸文明网
一批骨干乐手即将离开了,而早在半年以前,乐团就已经着手准备补充新鲜血液。现在特教中心从一年级新生开始,就为每个孩子提供音乐基础的学习辅导,到了二年级,一部分具有一定音乐天赋和学习基础的孩子们,将有机会被选拔到扬帆管乐团二梯队训练,开启他们的艺术人生。
“乐团的成员会不断地变化,但我们的艺术追求和志愿服务不会改变,而且还会做得更好。我们这支志愿服务队也许不能给服务对象带来物质上的帮助,但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的享受和心灵的纯净。我们的志愿演出还要继续下去,要为每个人的心里带去光明。”李龙梅校长说。
编辑点评
当盲童遇到音乐,未料到会发生这样化学反应:盲童们因为音乐,抬起了低垂的眼眉,打开了封闭的内心,他们“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音乐因为盲童的演奏,悦耳的声音有了温度充满了希望。观众们的“捧场”促成了管乐团的转身,这支特殊的志愿服务文艺团体承载着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消沉与污浊。回望从扬帆盲童管乐团的组建到成为志愿服务团队,每一步都充满着汗水和艰辛,没有老师们和社会爱心人士的付出和支持,盲童们的音乐之梦可能终究也只是个梦。残障儿童的精彩人生路,希望你我都能扶一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