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一露出不良苗头就会被督导、感染、塑造。曾经信奉“当官就得有个官样”的张亮,有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背手排长”的转变
在“红三连”任排长时的经历,一营教导员张亮至今难忘。2004年,地方大学毕业的他任三排排长之初,想当然地认为“当官就得有个官样”,否则难有威信。连队参加国防施工,他背着手在任务区内打转。一连几天,三排工作进度缓慢。
晚上,七班长卢从军等4名骨干拎着马扎找到张亮,讲起连队传统和历史:老排长沈孝君在军事比武中累吐血,一人夺得9块金牌;一次演习开辟通路,老连长马毓合冲在最前头,身上扎了124根荆棘刺……3个小时传统回顾,令张亮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第二天,他第一个上了施工区,手掌磨出了血泡。
当排长第一年,张亮带领全排夺得7项军事大比武第一,成为一名优秀排长。“走进‘红三连’,就是红军传人。”曾在三连担任指导员的某旅炮兵团副政委翟东凯说,在“红三连”,谁一露出不良苗头就会被督导、感染、塑造。
几年前,毕广宇刚当排长,喜欢对战士动粗。“官兵人人平等,在咱连是有传统的。”时任指导员罗颖星拉着他来到连队荣誉室,指着一张老照片介绍:1928年,连队老排长韩伟组织训练,一名战士不小心出错,他抡起右臂给了战士一拳,还口吐脏话。毛主席看到后教育他:“我们是人民群众自己的队伍……阶级兄弟不兴大的欺负小的。”韩伟主动向战士赔礼道歉,从那以后待士兵如兄弟,带领部队屡战屡胜,成为开国中将。
从那以后,毕广宇不文明的言行没有了,爱兵为兵的举动增多了。今年初,他因工作表现出色被提拔为地爆连指导员。
讲别人真刀真枪,评领导一针见血,批自己掏心见胆。说真话,是“红三连”几十年形成的一个好传统——
敢在上将面前揭疤亮丑
“红三连”荣誉室,63块奖状、16面锦旗铺满了整整一面墙,一张空白奖状格外扎眼。连长李元军告诉记者,这背后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2001年“七一”前夕,旅里评选“先进党支部”,营里准备上报“红三连”党支部。时任连长陆帮富和指导员盛宇却主动找到营领导,“捅”出了一件事:连党支部把关不严,将一名还差7天才满一年预备期的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这一年,“红三连”落评先进党支部。直到第二年获评沈阳军区先进党支部,“红三连”也没摘下这块空白奖状。
“别人不知道,上面没追究,为啥要自找难堪?”老指导员盛宇说:“组织面前连真话都不敢说,那还叫对党忠诚吗?”
有段时间,个别官兵“说真话”的勇气不那么足了,党员评议“开炮”的火力越来越小,民主生活会也有“走过场”的苗头。连队干部告诫大家:“红三连”敢讲真话的传统不能丢!
针对士兵喜欢上网“吐槽”、跟帖的特点,连党支部决定每天轮流指定一两名干部网上“潜水”摸情况、听呼声,及时整改了“一上教育课就搞满堂灌”“个别干部一训练就溜边”等30多个问题。他们还结合新党员成长经历“减化”、政治素质“弱化”、党性意识“淡化”、组织生活“矮化”等倾向,专门编写了《组织生活50问》《党支部工作应知应会手册》对照学习。
去年4月下旬,一位上将到“红三连”蹲点时列席连队民主生活会,20多个党员先向支部书记、指导员杨光“开炮”,接着又“炮轰”副书记、连长刘红喜,从军事素质不够过硬到用人处事不公,从与战士实行“五同”不够自觉到执纪守纪不够严格,每个人被点了10多个问题,直说得支部书记、副书记如坐针毡。
“讲别人真刀真枪,评领导一针见血,批自己掏心见胆。”上将参加完民主生活会,连连赞叹:“‘红三连’的组织生活有‘党味’,有‘辣味’,有‘红军味’!”
创建博客、论坛、聊天室等交流平台,取消与战斗力关系不大的“创建”目标。创新,让党支部生机与活力迸发——
“灰色”小伙变身好士兵
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的硕士研究生刘卓,2013年9月入伍来到“红三连”,一进连队接触的全是红军传统:走廊有红军传统介绍,橱窗有红军传人风采,领到的第一本书是连史,参加的第一次活动是听红军故事。
刘卓起初觉得新鲜,没多久就有些厌烦:“整天讲这些老掉牙的‘陈年旧货’有啥用!”这不经意的牢骚引起连队党支部“一班人”反思:互联网时代,怎样让光荣传统“老树”开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花”?
连党支部采取立体化诠释、信息化播撒、滴灌式渗入、个性化培育等方式方法,为不同层次官兵量身打造红色教育路线图。依托政工网开“传人博客”、建“传人先锋群”、玩“传统闯关我最大”游戏,深受官兵喜爱。红色短信、红色歌曲、红色电影、英模故事存入MP3、MP4等数码产品,官兵可随时随地收听收看。红色专题网站开通后,博客、论坛、聊天室、即时通等交流平台吸引了大量年轻士兵。
入伍前就“一网情深”的刘卓上红色网站,写红色博文,制作红色动漫,半年时间7次走上“红色讲坛”讲传统、谈感受,还担任了连荣誉室解说员。
与此同时,连党支部对连队20多个传统“把式”和“金牌”项目忍痛割弃,果断取消争迎检、卫生窗口单位等6个与战斗力关系不大的“创建”目标,撤销歌咏比赛、野外驻训沙雕比赛等9项影响中心工作的“夺金”计划,3名大学生、硕士生士兵党员被吸收为党支部委员。
创新,让党支部生机与活力迸发。“灰色”小伙变身“红色”好士兵,刘卓当兵一年多,4次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主动请战,摸索总结的“夜间射击六步法”在全旅推广。(记者 刘建伟 特约记者 姜玉坤 李大勇)
![]()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