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综合报道
分享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为正义和荣誉拼死一搏——伟大卫国战争永载俄罗斯和人类史册【2】

驻俄罗斯记者 陈效卫 林雪丹 曲 颂

2015年05月05日08: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过程中,苏联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奇怪的是,在二战胜利70周年前夕,伴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否定苏联对二战贡献的声音也多了起来。“‘红军不是二战主力,红军没有解放欧洲’的说法在西方越来越流行,作为在那场战争中流过血的一员,我不能接受这种歪曲。”88岁高龄的科洛索夫神色凝重地告诉记者。

统计数据最有说服力:苏德战场战线长度是盟军战线长度总和的4倍有余;1941年至1942年间,纳粹德国军力的3/4分布在苏德战场上,即便德军抽调兵力参与西线作战,留在苏德战场上的德军仍占其2/3;纳粹德国在苏德战场上损失的兵力和武器装备占总数70%以上……

在二战中当过通信兵的马罗奇尼科夫自豪地说:“我当年走到了柏林,也走到了哈尔滨!”为了履行对同盟国的责任,苏联红军在结束欧洲战场作战后开赴东方,加入对日作战,歼灭日军约70万人,摧毁和缴获日军600辆坦克、800多架飞机、1万多挺机枪和2000多辆军车。

苏联红军在攻克柏林途中,将一系列欧洲国家从法西斯奴役中解放出来。二战期间,牺牲在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领土上的苏联红军将士多达近100万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时,俄罗斯著名外交家罗高寿曾撰文,驳斥西方贬低苏联在二战中的作用甚至将战争责任转嫁给苏联的论调。他说:若没有红军在东南欧的胜利,沦陷国家可能已从地图上消失。波兰前总统雅鲁泽尔斯基也曾强调:苏联红军进入波兰,是从纳粹分子手中解放波兰,否认这段历史让所有参与解放国家的波兰人也受到了侮辱。

苏联也为诸多国家的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其他形式的支持。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苏联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并向中国派遣军事顾问。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为中国提供了800多架飞机、900多门大炮、8000多挺机枪及其他多种武器,援助数额远远多于其他西方国家。这也是苏联国际主义精神的有力注脚。

在反法西斯联盟建立过程中,苏联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士彼得罗夫斯基认为,苏联在战时采取的捐弃前嫌、着眼大局的外交方针,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创造了良好开端。他强调,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时,对德作战正酣、希望将德日分开讨论的苏联做出了让步,承诺加入对日作战。联盟成立后,苏联作为其中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对盟国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求同存异的灵活政策,保证盟国能在对敌作战和战后世界秩序安排的许多重大问题上取得一致。在英美拖延开辟第二战场时,苏联也保持隐忍,坚持作战,消耗德军兵力,为英美做好充分准备赢得时间。丘吉尔提出在被解放的东欧国家划分势力范围时,苏联也以搁置的方式避免了冲突。

战时结成的反法西斯联盟成了战后世界格局的雏形。在联盟的基础上创建的联合国,发展成了世界上最重要、最权威的国际组织,在实现全球非殖民化、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正因如此,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安全研究所研究员费年科说:“感谢苏联的贡献,我们仍然生活在上世纪40年代奠定的世界格局中。”

英勇并不仅仅是军人的“特质”,而是苏联全民族的战斗精神

对于苏联为何能在对德战争中取胜,讨论已持续数十年。苏共的坚强领导、军队的英勇奋战、雄厚的人力物力、先进的作战理论、广阔的战略纵深、盟军的大力援助、早到的寒冷冬天等,交织在一起,为胜利共同发挥着作用。而这其中,为正义而战的信念、捍卫祖国荣誉的责任,为苏联军民注入了强大动力。精神力量与武装实力的结合,构筑成抵御法西斯德国的最牢固阵线。

1941年进攻莫斯科时,德军将军古德里安在奥廖尔遇到一位年迈的沙俄将军。沙俄老将军说:“你们要是早来20年(即沙皇时代),我们一定会张开双臂欢迎,但现在我们在为新生的苏联打仗。在这个事业中,我们是团结一致的。”

科洛索夫告诉记者,二战前,奉献精神、国际主义精神、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目标和理念,在苏联早已生根发芽,社会主义精神与传统的民族自豪感有机结合,凝聚起坚不可摧的爱国主义精神。列宁格勒保卫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军人和平民之间几乎没有界限,妇女、儿童、老人都踊跃参战。

“其实到今天,我几乎还无法相信,当时我们能在饥寒交迫中坚持900天。”列宁格勒保卫战少年参与者协会副会长纳希莫夫告诉记者,“我当时14岁,饿得都快走不动路了,每天却能劳动十多个小时。”

这种英勇并不仅仅是军人的“特质”,而是苏联全民族的战斗精神。战争期间,苏联军民共有1.16万多人成为“苏联英雄”。在莫斯科保卫战的一个多月时间,仅妇女儿童就构筑了700公里反坦克堑壕,挖掘了300多万立方米的泥土,修筑了3800余个临时和固定火力点。二战期间,共有约80万女性参加苏联红军。

与爱国精神融为一体的是苏军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精神。朱可夫元帅曾深有感慨地指出:“不是雨和雪在莫斯科附近阻止了法西斯军队,而是苏联红军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和英雄主义打败了德军百万以上的精锐部队。”

二战结束已经70年,承载着历史记忆的莫斯科红场如今正期待着国际友人的到来,与俄罗斯人民一起,纪念那场用生命赢得的胜利。在辽阔的俄罗斯大地上,数不清的长明火在料峭春寒中熊熊燃烧,大大小小的纪念碑前摆满了感念的鲜花,一群群中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走进博物馆,一本本关于二战的书籍在出版……在“英雄城”圣彼得堡一块青铜纪念牌上,享有“围困期缪斯”盛誉的俄罗斯女诗人别尔戈里茨撰写的名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谁都没有被忘记,什么都没有被忘记。”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15年05月05日 23 版)

 

上一页
(责编: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