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山南3月30日电 (记者谢磊)起源于西藏山南地区琼结县下水乡的“白面藏戏”,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白面藏戏被誉为藏文化的“活化石”,是藏戏的鼻祖,因表演者面具为白色山羊皮制作而得名。
十四世纪后期,得道高僧、藏戏创始人汤东杰布为雅砻藏布江等江河上修建桥梁筹款,组建七兄妹(姐妹)藏戏班子,到雅砻琼结一带演出藏戏。传说天界七仙女为帮助汤东杰布造桥化身来到人间,每当建成一座铁索桥,七姐妹就会献上歌舞,以示欢庆。通过演戏募捐财物,汤东杰布修建了13座铁索桥。汤东杰布本人既当戏师,又兼司鼓,编演了很多有趣的歌舞。
后来,藏戏艺术得到了历代表演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并产生了诸多不同新流派。在民间,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风尚习俗及宗教仪式而要创作适合当地风尚习俗的剧目。今天,白面藏戏多在举行节庆、庙会、集市、募捐等民俗活动时,在集镇、乡村或庄园等地表演,依然深受藏族群众的喜爱。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