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特色集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引擎”

2015年03月26日13:24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变了!变了!家乡的变化太大了!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恒升镇人竟像个外地人,找不到方向!”今年1月底,两年没回家的蒋小丽,一回到广安区恒升镇,看着道路整洁、高楼林立、车来车往的繁荣景象,她惊叹不已,这个与她血脉相连的地方,现在看起来既熟悉又陌生。

过完大年后,她和丈夫商量,不再外出打工,两人决定留在家乡。随着恒升镇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商业环境日益向好,不少企业蜂拥而至,带来了“用工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夫妻俩很快找到了称心的工作,一起进入该镇嘉美制衣厂上班。

“在家门口打工,还是要比在外地打工强得多!”蒋小丽感慨地说,“沿海城市消费高,也没有精力照顾老人和小孩,现在不同了,不仅收入可观,还省心不少。”

当然,城镇化带来的不仅仅是“返乡潮”,还带来了一股“进城潮”。一些农民告别了低矮的平房和黄土地,进了城,上了班,成了“工薪族”,早已习惯了城里人的生活。

农民新居漂亮舒适、场镇建设如火如荼、街道楼宇整洁靓丽、工业商贸异军突起……这份可喜的成绩单,折射出的是新型城镇化为群众带来的实惠。恒升镇,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到如今被纳入省级第一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重点镇,成为全国重点镇,经历了如凤凰涅槃般的蜕变。

“恒升镇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按照工业贸易型特色城镇规划建设,依托现有工业商贸基础,发挥中心聚集效应,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精品城镇。”据恒升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该镇在“百镇建设试点行动”中完成投资2.05亿元,新建房屋20万平方米,城镇面积达1.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人,城镇化率达51%。

据了解,恒升镇依托特色规模种植、养殖、轻纺业为主的产业经济,着力打造工业贸易型特色场镇,引进企业对恒升手工面、禾诚花椒等土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农业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拥有全国连锁的惠客多超市、红番茄及名人服饰广场、扬子江电器城、深圳洛曼家具城等5个较大规模的商贸企业,引进荣升时装、比斯卡拉、广安嘉美制衣厂等3家轻纺企业落户恒升,年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就近吸纳200余人就业。

像恒升镇这种以特色集镇建设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在广安并不是孤例。枣山、护安、坪滩等镇是依托交通物流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代表,而协兴、宝箴塞、观塘等乡镇的发展则得益于旅游服务的发展,悦来、代市、禄市等镇以农副产品集散及加工型特色集镇为发展定位……

据了解,特色集镇建设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带动投资和消费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县域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城乡面貌的重要举措。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关键之年,为加快特色集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稳增长,我市将全力提升特色城镇建设水平。

“我市计划打造50个特色集镇,2014年已启动打造30个,2015年将启动打造20个。”据市住建局村镇科工作人员介绍,到2017年底,我市将培育工业贸易型特色集镇10个、交通物流型特色集镇10个、旅游服务型特色集镇17个、农副产品集散及加工型特色集镇13个,逐步形成一批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集镇,引导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推动全市集镇建设与发展,形成中心城区、县城、集镇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记者感言:

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

城镇化的本质是让农民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一个高质量的城镇化水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部分农民因“融不进城市”,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和服务,而不愿放弃祖祖辈辈依靠的土地。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推进城镇化,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记者认为,“无一技之长”是许多农民的“硬伤”。农民变成市民后,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但同时又面临着就业上岗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同时积极为农民搭建就业、创业的平台,出台各种相应的优惠政策。此外,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广安区记者站 张国盛 记者 刘婧 )

来源:广安日报

(责编:徐婵、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