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创新驱动,新常态下广安跨越发展的路径

2015年02月11日09:5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电子信息产业引领华蓥创新驱动发展。图为领创集团的电子元件生产车间。张远太 摄

长明产业园落户的广安区官盛新区正在加速建设。

精细化工蓬勃发展。

现代化的广安玖源集控室。

高端产业方兴未艾。

新闻故事

长明高新技术产业园落地

开启广安创新驱动新纪元

“虽然近期天气寒冷,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但是我们努力克服困难,快速推进产业园建设。”2月3日,在长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里,工程部经理张天平告诉记者,自产业园开工以来,众多高新项目已经与产业园签订了入驻协议,为保证工程早日完工,工人们抢晴天、战雨天,不到半年时间,产业园研发中心大楼一层已经封顶。按照现在的进度,6月底大楼主体工程将全面完工,年底前研发团队将正式入驻。”张天平说。

去年7月,总投资160亿元的长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广安区官盛新区临港都市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城和旅游新城。一期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00亿元。

长明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在广安落地,翻开了广安创新驱动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长明高新技术产业园将成为广安吸引众多高新项目的“洼地”,对优化广安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产业园已经与长虹手机签订了2亿元植入生物智能芯片的合同,即将在广安先期投入生产。整个产业园建成达产后,将形成千亿级的高新技术产业。

热门话题

“创新驱动”是两会期间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什么要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常态下,广安如何抓住现实机遇和加快发展的现实条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加速跨越?

创新驱动进行时<<<<<

2012年5月,首辆“广安造”摩托车从邻水经济开发区下线,标志着广安汽摩配产业实现了由生产配件到生产整车的历史性跨越。但同样一辆摩托车,“广安造”只能卖几千元,而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却可以卖到上万元。产业层次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广安发展的关键;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总量小是广安的现实状况,只有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广安才能实现经济快节奏、高速度、超常规发展。那么,广安是否有足够的底气,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

广安具有川渝合作示范区、承接西部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块金字招牌,“示范区”独有的政策支持,为广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我市正在致力发展的“院士经济”,将引导院士专家将教学基地、科研基地、实习基地在广安布局,建立院士研究院,把他们的专利产品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将不断提高院士专家对广安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抢占创新驱动发展的制高点。目前,我市院士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建材集团规划打造千亿级住宅产业,中国恒天集团、新希望集团等大型企业在广安布点项目;总投资260亿元的中国西部通用航空城(广安)项目、投资200亿元的宏威高新电子信息材料、投资120亿元的金山科技新城等一大批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相继落户我市。

为支持技术创新,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实施办法》,将中央、省上相关项目资金打捆使用,专项用于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设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金,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扶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优化创新环境,推行政务服务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5年,我市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和完善创新平台,创建省级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县3个。支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创新型企业5家,鼓励和引导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创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广安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越走越远。如今的广安,已初步形成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及新材料、新型住宅、先进装备制造等六大高端产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服务和科技服务六大新型服务业已见雏形。

部门、企业回应<<<<<

市经信委主任刘登宏:未来,市经信委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将积极作为,推动广安跨越发展。一是依托高端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提升工业创新发展档次。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住宅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高端产业,坚持用信息技术和节能减排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升级煤炭、电力、建设、农副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上档升级。确保在2016年底前把六大高端产业分别培育发展为百亿产业,提升高端产业比重,降低传统产业比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转型升级层次。二是加强企业培育,强化企业管理,增强工业企业创新发展优势。引导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加大研发投入,着力引进一批高科技人才,推动一批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鼓励有条件的大集团、大企业建立国家或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熊祥俭:2015年,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我加压、跳起摸高,充分激发经济发展强大活力,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

加速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工业、服务业投资力度,提升高端产业、新兴产业、潜力产业投资比重,加快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传统产业为基础的新型投资体系;强化1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管理,督促指导开工建设一批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项目、竣工投产一批项目、包装储备一批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大关。

鼓励产业创新发展。科学编制广安市“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培育壮大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及新材料、新型住宅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六大高端产业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健康、养老、通信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产业增长点。开展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参股设立创业投资基金试点工作,引导创业投资投向初创期、成长期创新型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市委副秘书长、市投资促进委主任罗海波:2015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投资促进创新年”,市投促委着力改革创新,围绕全市六大高端及百亿产业、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梳理包装一批重点项目,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企500强企业,建立目标企业库,制定招商路线图,充分依托市委市政府组建的高端成长型工业、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新型住宅、现代农业4大重点产业招商攻坚组,集中力量强力攻关。积极优化招商方式,深化人脉招商,主动对接中省机构、商会协会、知名乡友帮助招商;狠抓智慧招商,依托我市高端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专家引项目、带项目、聚项目,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强化驻点招商,统筹市县驻外招商力量,抽派各区市县骨干人员到市驻外机构工作;创新合作招商,按照市场法则,实施土地入股、公私合营、兼并重组等投资合作模式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经开区经济技术发展局局长罗银华:在广安的创新驱动战略中,经开区将积极构筑创新驱动新洼地,在基础设施、相关配套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规划建设高端园区,定位瞄准高端产业。

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搭建广阔平台。积极为企业搭建要素配套平台,为企业提供生产、销售配套,减轻企业压力。努力为企业提供创新平台,大手笔投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让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层次的产业项目辐射带动一整条产业链。

通过引进创新型人才,带动产业良性发展。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增加园区财力,大力扶持创新驱动,推进广安跨越发展。

广安市国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陈伟杰:广安市国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华蓥市工业新城,占地75亩。主要生产电子信息产品。年工业总产值3亿元,年出口额3000万美元,2014年被评为四川省百户进出口重点企业。全体员工总数500人。

公司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创新项目,不断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产品,争取欧美客户。到目前为止,拥有英国的“UP”公司、法国的“欧尚”等国际品牌客户。公司2014年与四川大学技术“产、学、研”合作,投入了3000万元,新建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同年10月份投入正式生产。生产能力3000万Ah/年。主要生产移动电源、数码产品电池、家用电器电池、电动车电池、和汽车点火电池等。目前是我省第一家锂离子电池生产项目,是国家环保新能源产业重点项目。

快评<<<<<

从吸引一个人才到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长明高新技术产业园正是这样一个良性发展的典范,也是我市发展创新驱动战略的一个缩影。产业园里项目还没有真正完工,就已经吸引了包括新材料在内的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项目纷纷落户,这从侧面印证了产业园巨大的发展前景,也印证了广安推进创新发展战略的前瞻性与正确性。

未来世界,谁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谁就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广安看到了机遇,鼓起勇气迎接挑战,更把创新驱动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树立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的观念,紧紧依靠创新驱动培育新产业、创造新需求、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广安跨越发展。

但创新驱动之路很长,要想走得稳、走得远,广安还应该牢牢把握川渝合作示范区和承接西部产业转移示范区两大优势,找准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平衡点,积极借脑引智,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创新,牢固树立创新驱动新思路,引领广安产业链向更高端迈进。

声音<<<<<

人大代表刘艳:当前,广安经济发展也已进入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即“机遇与挑战并存”,广安更应该抓住机遇,认真谋划,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支撑,当好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排头兵。

政协委员邓树江:创新驱动发展,必须要有大环境支撑。要建设一个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积极鼓励一批市场占有率大、技术相对滞后的企业搬迁入园;在园区内,传统企业要利用新技术、新装备改造提升,新兴企业要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一种“追高逐新”、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人大代表邹荣菊:政府应该尽快捋顺利益链条,形成高效配合的格局,科技创新成果与产品的产业化之间容易出问题,希望市委市政府从科技研发、成果转换、工业化运用、市场影响上,构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政协委员李昌龙:应该从机制上搭建起帮扶民营企业从创新研发、专家库组建、金融支持的政策,以消除他们因为机会成本太高而不敢创新、激励机制滞后而不会创新的顾虑。(刘莉华)

(责编:徐婵、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