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奋起兴业创业开拓新区经济跨越发展

2015年02月04日09:3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前锋全貌

前锋新区建设现场

前锋工业园区

【编者按】2014年,前锋区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切实担当建设新区的历史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高举“感恩作贡献”旗帜,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直面建区之初的困难和挑战,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奋力推进“三大跨越”,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全面掀起新区建设热潮,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大幅改善、社会和谐稳定、作风持续好转、干部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GDP111.3亿元、同比增长10.8%,固定资产投资79.8亿元、同比增长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亿元、同比增长12.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6元、同比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8913元、同比增长11.6%。

工业经济加速转型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

【关键词】“2+N”主导地位更加凸显

【数字】全年新入驻企业23户,新开工项目18个,新增规上企业1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

【连线】近日,一批来自鑫鹏铝业有限公司的铝合金原材料运到了光前集团有限公司。而这两家企业都在前锋工业园区。据介绍,通过两家公司的合作,每年能减少光前集团运输成本约300万元,同时,鑫鹏铝业的产品也在园区进一步消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两家企业的配套融合、链条式发展真正实现了两全其美、双方受益。

除了光前集团,在前锋园区管委会的帮助下,鑫鹏铝业还为园区广安永帆金属制品公司配套原料及半成品,为今侑达、耀业机械等公司提供原材料,并与其他相关企业达成了意向协议。

“园区内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业互相配套、抱团发展,企业生产相当份额的产品就在自己园区内进行消化,不仅让企业获利更多,同时也让园区的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延伸。”前锋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说。

装备制造快速抱团集群发展,轻纺也不示弱。近日,广安其彬服饰有限公司、广安郦德服装有限公司集中投产典礼在广安西部牛仔城顺利举行。据了解,西部牛仔城已被全省列为省100个重点支持项目和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目前已自建和引进入园企业25家,其中正式投产且已纳税企业6家,新开工企业3家。

据介绍,前锋区在大力实施“工业强区”理念中,提出了产业“主业带动、优势支撑、做优育强、集约集群”的思路,突出外向型经济特点,重点发展机械加工及装备制造和轻纺两大主导产业,配套发展新材料、包装等潜在产业,积极构建“2(轻纺、装备制造)+N”产业体系。同时,坚持“转型才能更好发展”,突出夯平台、抓项目、优产业,推动工业提速增效,园区功能更加完善。

目前,前锋工业园区鑫鹏铝业、光前集团等82户企业已实现抱团发展。在主导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还带动了佐源精制糖等一批投资总额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微小企业入住园区,真正实现了“2+N”产业体系升级发展。2014年,前锋区新入驻企业23户,新开工项目18个,新增规上企业1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

【记者点评】在工业经济发展中,前锋区拓宽思路,坚定不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增量中调优结构,带活了企业、发展了企业,工业经济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农业农村巩固提升

新建特色产业基地3.8万亩

【关键词】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

【数字】20余公里乡村旅游公路全线贯通,打造观塘碧峰等幸福美丽新村4个,新建蔬菜、柠檬、花椒特色产业基地3.8万亩。

【连线】岳庙村是代市镇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业村。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生介绍,除引进外地业主发展蔬菜产业外,该村还通过培训村民的方式,发展本地规模种植业主。现在,大到业主,小到农户,蔬菜产业不但成为岳庙村的特色产业,也成为该村风景的一大亮点,在广安市场远近闻名,每天早晚在新村沿线收购蔬菜的商贩络绎不绝。

据了解,前锋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已达到13万亩,其中新建蔬菜、柠檬、花椒特色产业基地3.8万亩。“产业围绕新村转,新村依托产业建。”这样的新农村在前锋区比比皆是。天气晴好的冬日里,市民黄宗义总是喜欢开上小轿车到这些美丽的新农村转上一圈,“这些新村交通便利,房屋漂亮,环境优美,沿途的蔬菜瓜果更是沁人心脾,我和朋友们喜欢这样舒适的乡村游。”

同样,位于龙滩乡的伍山村,也成了黄宗义喜欢去游玩的地方。据了解,当地党委政府结合伍山村的产业特点,对该村进行乡村旅游规划,修建农家乐,配套旅游设施,带动群众走上了一条靠乡村旅游就能在家门口致富的“新路子”。该村也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摇身一变成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以前我们还专门挤时间去看外地的新农村,现在开车几十分钟就能享受这些美景了。”黄宗义说的“美景”,就是前锋区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结果。

目前,该区20余公里乡村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全面完成碧峰二期等27个新农村建设。依托这些新农村和现代农业产业,前锋区精心编制了观塘镇碧峰村—曹寨—双碑—广前公路—煤坪—八里—河星—望坝—望八—大田—桐子—岳庙—偏马—会龙—长五—群模—天桥,观塘镇碧峰村—曹寨—双碑—广前公路—煤坪—八里—河星—望坝—望八—大田—桐子—岳庙—偏马—龙山两条乡村观光旅游线路,沿途的逸国花乡(碧峰徽派老宅)、观塘现代农业园区、代市观塘万亩现代农业柚菜基地、代市岳庙新村等主要景点已具接待能力。

【记者点评】前锋区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发展农业农村,并进一步实施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兴业、家富、人和、村美”的美好生活愿景。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10平方公里物流园区规划基本完成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不断壮大、提档升级

【数字】新发展限上商贸企业10户、规上服务企业6户,数量占全市近1/4,商贸实体增长245%,引进利用外资居全市第一。10平方公里川渝合作示范区前锋物流园区规划基本完成。

【连线】日前,在前锋区双狮路建设现场,施工器械来回穿梭,推土机、压路机、转运车来回运转。在该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一条宽阔的路基伸向远方。

“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我们抢晴天、战雨天,上足人力和机械设备,分多个标段同时施工。”该工作人员说。据介绍,按照川渝合作示范区前锋物流园区规划,将形成“两纵一横”的道路基本骨架,“两纵”即渠华路升级改造工程与园区物流大道,其中渠华路升级改造工程预计2015年完工,总长7公里的物流大道预计2017年完工。

而双狮路则是前锋商贸物流园区“两纵一横”道路规划中的重要一横,是未来新区新城连接商贸物流园区的主要通道,预计2015年建成。记者还了解到,该商贸物流园区引进的襄渝线广安货场扩能改造工程项目、重庆海晶石油仓储两大重点项目也正加紧施工,总投资9800万元的襄渝线广安货场扩能改造工程项目正加紧实施。

据前锋区商贸物流园区负责人介绍,前锋区商贸物流园区沿襄渝铁路沿线规划布局,总投资计划50亿元,按照1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2000亩修建性详规分三步建设以现代物流商贸、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公路、铁路多式联运为特色,集物资集散、仓储加工、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信息处理、商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系统化、生态化的综合性商贸物流园区。

实际上,除了商贸物流园区的大手笔规划和建设,前锋区第三产业加快发展还体现在不断加大扶持商贸服务企业力度,刺激消费。据了解,前锋区坚持把服务业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加快服务业发展壮大、提档升级,已成功培育我市首家本土电商企业西部牛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发展限上商贸企业10户、规上服务企业6户,数量占全市近1/4,商贸实体增长245%,引进利用外资居全市第一。

【记者点评】前锋区从一个农村集镇起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吸引了大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限上商贸企业入驻,如今的前锋城区已然步入城市商贸发展快车道,为新区群众带去了更多便利。

城市建设如火如荼

城镇面积拓展3平方公里

【关键词】城镇规划高点定位、城市管理日臻规范

【数字】累计拆除房屋26.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539套,新建商品房43.84万平方米,新拓展城镇面积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3.5个百分点。

【连线】连日来,记者在前锋区双狮路、得胜路、大垭路等建设工地上看到,一台台大型机械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现在新城区的基础建设主要是这些骨干交通,今后的前锋新城,将沿着这些主路布局。”区住建局宋小林告诉记者,前锋新区建设坚持基础先行、配套同步、开发跟进,68米大道、40米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大佛路等6条城市道路路基已经完成。

据宋小林介绍,配套前锋城区芦溪河改造工程的堤防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弘前大道景观改造即将竣工;滨河西等17个黑化、绿化、亮化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厂和标准化农贸市场建设已经启动,前锋高中项目建设已正式开工……

其实,建区伊始,前锋区就高点定位城镇规划,围绕“产城一体发展高地、山水园林旅游新城”定位,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获中国建筑协会全国人居经典方案金奖。坚持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基础改善与民生改善同步实施,加速推进永前大道等城市干道建成通车,有序推进芦溪河整治工程,高标准设计打纸岩森林公园、凉水井湿地公园、区人民医院等22个城建项目,观塘等8个场镇完成规划修编,代市镇跻身全省百镇建设试点镇、全国重点镇,观阁镇进入全省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行列,以城市为核心、场镇为节点、乡村为延伸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除此,建管并重,集中专项治理“五乱”“双违”,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迅速拓展城市规模,前锋城区正由“农村版”向“城市版”快速转变。据介绍,全区拆除房屋26.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2539套,前锋区幸福花园、公园王府等22个房产项目快速推进,新建商品房43.84万平方米。

目前,该区城镇面积拓展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3.5个百分点,15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已经形成。“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新城成为前锋人最大的期待。”宋小林说。

【记者点评】新区建设,城镇建设是重点。前锋区高度重视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区正由“农村版”向“城市版”快速转变,居民素质也日益提高,一座拔地而起的新城让人拭目以待。

深化改革开放释放活力

招商引资引进52个项目、总投资233亿元

【关键词】纪念活动引发感恩奋进热潮

【数字】纳入省市考核的国美汽配等48个重点项目圆满完成目标进度,成功引进佐源精制糖等项目52个、总投资233亿元;成功争取石漠化治理等中省项目202个,到位项目资金5.8亿元、增长56.8%。

【连线】“从提出申请到正式办结,只花了半天的时间,真是又快又好!。”近日,说起当初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前锋区居民刘福蓉这样说道。

刘福蓉的经历,正是该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办事效率的一个写照。2014年以来,前锋区政务中心按照“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运行模式,通过对行政审批事项的法定依据、申请条件、申请材料、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联系和投诉电话等实行“七公开”,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我们对每个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按照‘受理、审核、批准、办结’四个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尽量压缩承诺时限,对没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要求必须提供的申请材料,坚决予以取消,严格执行并联审批相关制度,对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推行联合审批,实行绿色通道服务。”据前锋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全区行政审批事项办理速度平均提速达74.19%,按时办结率为100%。

而这,只是前锋区抢抓机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有效释放的惠民体现。该区在全区上下掀起大建设、大发展的感恩奋进热潮,纳入省市考核的国美汽配等48个重点项目圆满完成目标进度,民间投资占比63.3%、全市第一;研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决定》和12个专项改革文件,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渝洽会、西博会等开放平台,采取领导带队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成功引进佐源精制糖等项目52个、总投资233亿元;围绕中省政策走向,不遗余力跑项目,千方百计争支持,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科技试点示范基地县”,土地报批成效显著,主城区过境高速和镇广高速成功纳入省高网规划,成功争取石漠化治理等中省项目202个,到位项目资金5.8亿元、增长56.8%。

【记者点评】前锋区在改革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上不遗余力探索机制,完善体制,请进来走出去,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造新区经济升级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倾力倾情保障民生

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72%

【关键词】投入9.74亿元高效实施民生工程

【数字】投入9.74亿元高效实施民生工程,帮助27个贫困村、1.2万人脱贫解困,集中治理龙滩河、芦溪河等流域26户养殖场,新建联网闭环公路35公里、通畅公路150公里、通乡油路46.3公里……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72%,民生考核列全市第一。

【连线】“日间照料中心就像托儿所一样,老人不但有社区工作人员照料,还有其他老年人做伴。”日前,记者来到代市镇黄桷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现场正在给老人们倒水的工作人员笑着说。

据介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比较多,设有棋牌室、阅览室、休息室等场所,社区内失能、空巢和低保等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中午可以在照料中心吃饭、休息,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

“如今,这种养老模式正在新区逐步推广。”前锋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4年,全区已投入资金89.94万元,建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个,建立农村日间照料中心3个,新增改造养老床位550张,为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3200人,完成比例达100%。

让老人过得更加幸福,只是前锋区倾情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福祉持续增加的一个缩影。该区始终坚持民生为重,不遗余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投入占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72%,民生考核列全市第一。

去年,该区投入资金9.74亿元高效实施民生工程,新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同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全面完成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任务,帮助27个贫困村、1.2万人脱贫解困,将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摆在优先位置,急民所急。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则是前锋区主打的另一张“民生牌”。该区牢树“生态立区”理念,扎实推进环境保护6项重点任务和“洁净水”工程,辖区环境显著改善。

【记者点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锋区把“以民为本”的理念切切实实落实在行动上,将民生工程建成民心工程,得到了群众拥护和赞誉。

民主法治优化环境

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以上

【关键词】依法治区全面实施

【数字】目前,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以上,公安分局政风行风测评居全省12名、全市第1名。

【连线】家住前锋区的彭某因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在外打工而无人管教。虽未满18周岁,但他已因盗窃被判入狱两次。出狱后,彭某又先后两次在代市镇盗窃摩托车、铜芯线、香烟等物品共计2700多元,后被抓获。

区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获知相关情况后,立即为彭某开通了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指定经验丰富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为其辩护,并助其归正。为彭某提供法律援助只是该区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个生动事列。

该区在深入实施“依法治区”战略中,结合“法律七进”活动,除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多形式的普法宣传活动外,还积极提供法律援助,畅通广大群众的诉求通道,强化便民服务措施,为群众带来真实惠。

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不但让群众普遍受惠,新区干事创业环境也不断优化。该区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治理”原则,通过依法治区的全面实施、民主政治不断巩固、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加强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安全稳定有力维护、推进平安和谐“三级联创”等措施,积极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目前,全区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2%以上,公安分局政风行风测评居全省12名、全市第1名。

【记者点评】前锋区借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东风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使新区干事创业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日渐和谐安定。

从严治党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连续两年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关键词】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反腐倡廉纵深推进

【数字】前锋区委常委班子94项整改事项已完成92项,13个区级部门牵头的30项专项整治已完成26项整治任务,联系服务群众等27个制度建设计划已修改完善24个。

【连线】2014年,前锋区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民办好事实事1.23万件次,折射出该区以开展群教活动为契机推进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向人民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群教活动扎实有效。扎实开展“四在农家”活动,创新开展“双述四问”学习教育、“五照五查”查摆剖析、创设“五大载体”检验学习效果、“三本台账”整改落实工作,动真格、出重拳开展“9+3+2”问题专项整治,目前,前锋区委常委班子94项整改事项已完成92项,13个区级部门牵头的30项专项整治已完成26项整治任务,联系服务群众等27个制度建设计划已修改完善24个。

——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落实“好干部”标准和“三严三实”要求,积极探索领导班子功能结构模型化管理和综合分析研判新机制,实行非定向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和干部提拔全程纪实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班子及干部队伍结构和整体功能进一步优化。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全覆盖培训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中小学校、医院、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干部队伍素质有效提高。

——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优化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整顿提升后进基层党组织,撤销空壳型党组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反腐倡廉建设纵深推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46件,“不敢腐”的震慑已经形成。大力实施“广土”工程,开通“前锋廉政网”、开展“清风赞”文艺演出等宣传活动,“不想腐”的土壤不断孕育。在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中,连续两年名列全省前列、全市第一。

【记者点评】好话千遍,不如实事一件。从严治党促发展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在前锋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印证。(前锋记者站 甘凤云 陈定军)

本版图片由前锋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徐婵、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