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反映邓小平思想和工作轨迹的权威成果

——李君如、李洪峰、唐洲雁、谢荫明、秦宣、陈雪薇、张国祚谈《邓小平文集》、《邓小平传》

2015年01月22日15:58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编者按:2014年9月23日,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在北京召开了“《邓小平文集(1949—1974)》暨《邓小平传(1904—1974)》座谈会”。会上,有关专家学者就这两部重要编研成果谈了自己读后的心得和感受。他们认为,《邓小平文集(1949—1974)》反映了这一时期邓小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是《邓小平文选》的重要补充,对于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了解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渊源,具有重要意义;《邓小平传(1904—1974)》全面反映了邓小平在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懈奋斗和探索的过程中建立的不朽功勋和作出的卓越贡献,深刻展现了一代伟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和思想风范,对于深入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的思想、业绩、品德和作风,研究和宣传中国革命、建设以至改革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刊记者书面采访了与会专家李君如、李洪峰、唐洲雁、谢荫明、秦宣、陈雪薇、张国祚,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记者:这次出版的《邓小平文集》反映的是1949 年至1974 年间邓小平的思想轨迹,而《邓小平传》反映的是1904 年至1974 年间的人生轨迹。作为研究者,您如何看待这两部重要编研成果?

谢荫明(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小平的一生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在各个阶段都发挥了重大的、有的是决定性的作用。《邓小平文集(1949—1974)》和《邓小平传(1904—1974)》的出版,非常权威,为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思想和生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最新编研成果,对于当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开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文集》和《邓小平传》截取的时间上限不同,但下限是一致的,都截止于1974 年。我比较注意看了1956 年9 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至1966 年8 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之间的内容,即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时的活动和言论。文集收录这一时期他的文稿174 篇,传记用九章叙述了这段生平,都占了相当大的篇幅。

担任总书记的十年,是邓小平一生中最繁忙的时期之一,也是他政治生涯中承前启后的时期。这十年,由于一直处在中央领导工作的第一线,他积极、务实地参与了党和国家的各种重要决策,并负责组织实施,有机会站在全党工作大局思考和解决问题,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这些工作为创立邓小平理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丰厚的思想和实践基础。从整个中共党史看,这一时期恰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前进和发生曲折的时期。在此期间,邓小平直接参与和领导了诸如探索建设道路、“大跃进”及初步纠“左”、国民经济调整、中苏论战、三线建设、党的建设等工作,在许多方面提出过重要的正确主张,有不少独立的思考,同时也花了很大气力去做纠错的调查、研究和整顿工作。正因为八大后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经历了考验,才有可能成为后来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这两部重要编研成果所展示的宝贵资料证明,邓小平成为当之无愧的改革开放的先驱和总设计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者,是历史的必然。

记者:这套三卷本的《邓小平文集》,主要反映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形成的重要思想成果。请您谈谈读后的体会。

秦宣(《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三卷《邓小平文集》收入的文稿形式多样,包括讲话、报告、谈话、文章、批语、书信、题词等;内容也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科技、教育、军事、民族、统战、党建等各个方面。这些文稿反映了邓小平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加强党的建设等所作出的重要贡献;特别反映了邓小平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参与一系列重大决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和探索。

从1952 年进入中央工作之后到1974 年这22 年间,邓小平对于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作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这些思想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直接思想来源。在这些思想中,有很多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并深入学习领会。第一,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按照自己的情况写自己的文章”。第三,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任务。第四,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第五,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第六,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通读这些重要文献,我还有三点深刻的体会:一是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成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并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与他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并参与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有很大的关系;二是邓小平之所以能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与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对如何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的深刻思考有很大的关系。他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提出的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三是通过学习,使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邓小平信念坚定这一最鲜明的政治品格,热爱人民这一最深厚的情感寄托,实事求是这一最重要的思想特点,开拓创新这一最鲜明的领导风范,战略思维这一最恢宏的革命气度,坦荡无私这一最光辉的人格魅力。

记者:邓小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应该说,他们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密不可分。通过这部《邓小平文集》,您认为应如何认识邓小平的探索与毛泽东等人的探索之间的关系?

唐洲雁(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这部《邓小平文集》充分反映了邓小平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成果,也反映了邓小平的理论思考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贡献。仅以“文革”前十年为例,这十年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年。可以说,自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努力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了党的许多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阐发,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二,强调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主要任务是搞经济建设。第三,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的上述思想,应该说是那一时期全党上下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取得的共识,是当时党的指导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自1957 年以后,由于急于求成,党内“左”的思想开始抬头,并逐渐占据上风。全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偏离正确的方向,连续出现几次失败的尝试,导致理论上开始偏离毛泽东思想发展的主航道。

历史总是在不断的曲折和失误中逐渐开拓自己的前进道路的。1958 年底,当毛泽东觉察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一些“左”的错误之后,开始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上对“左”倾错误进行纠正。邓小平作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亲自参加了纠“左”的重大决策和行动,尤其是在不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在许多方面提出或阐述了正确的、比较正确的思想和主张,丰富和补充了毛泽东思想。

首先,针对“大跃进”以来违反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客观规律,盲目照搬战争年代的经验,把群众运动等同于群众路线,盲目套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来搞经济建设的错误做法,正确地阐述了群众路线与群众运动的关系。其次,针对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大跃进”以来工业企业出现的严重混乱,一大批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错误打击和批判等情况,提出要整顿工业企业,调整政治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再次,针对1961 年以来全国不少地方的农民和农村干部为迅速恢复农业生产而提出和试验的各种形式的“包产到户”,主张“不要在否定的前提下去搞。过渡时期,形式要多种多样。……要实事求是,不千篇一律”。

应该说,邓小平在“文革”前10 年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思想,所作出的一系列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决策,是在当时全党上下齐心协力,共同纠正“左”倾错误的前提下取得的。它反映了全党在调整工作中所取得的共识,代表了当时党的指导思想正确发展的趋向。正因为如此,1981 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讲到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此期间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所作的贡献时,专门指出,“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这是对邓小平在这一时期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充分肯定。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概括了邓小平的六大崇高风范,这就是信念坚定、热爱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战略思维、坦荡无私。这部《邓小平传》是如何反映邓小平这些风范的?

李君如(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铸就伟大人物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风范。我们在这部《邓小平传》中,既可以清晰地看到邓小平这六大崇高风范,也可以了解到这六大崇高风范在他的人生历练中是如何形成的。

像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伟人传记是不好写的。因为他们的经历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分不开,成就和进步分不开,曲折和问题也分不开。这部《邓小平传》的最大特点,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把邓小平放到党的事业发展过程中去写,特别是放到党的历史大转折中去写。这样,不仅展现了邓小平不寻常的成长历程,展现了邓小平朴实干练而又光彩夺目的人格魅力,而且展现了邓小平把握历史方向的杰出能力以及由此达到的历史地位。

这部《邓小平传》一拿到手,我最先关注的是1957 年到1966 年这段历史中的邓小平是怎样写的。在这段曲折的历史中,整风反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等重大事件邓小平都参与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参与,是作为党的总书记这样重要的领导人参与的。我注意到,《邓小平传》在还原这段历史的时候,既写了邓小平是如何领导整风反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的,又写了他当时的认识和后来的认识,是实事求是的。

读完这几章和全书之后,我获得了一个深刻的印象: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党的历史大转折中,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进步潮流和人民的正义呼声,以实践为标准,既为人民坚持真理,又为人民修正错误。这就是历史转折中的活生生的邓小平,也就是我十分敬仰的一代伟人邓小平。

在我们党90 多年的历史中,发生过五次历史性的大转折。这就是八七会议、遵义会议、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这五次历史大转折,都能够直接参与的人不多,邓小平是一个。八七会议他参加了,遵义会议他参加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发挥了杰出的组织领导作用,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他的政治才干进一步得到发挥,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他是总设计师。这部《邓小平传》展现的,实际上就是党的这五次历史大转折中的邓小平。

如果把“文化大革命”也看作是党的历史性转折——偏离正确方向的历史性转折,邓小平恰恰又没有“紧跟”。现在的《邓小平传》,从1904 年写到1974 年,邓小平一生最辉煌的一段历史——他领导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还没有写。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邓小平是怎样在历史大转折中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

要在复杂的情况下正确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是极不容易的。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的领导人在历史大转折的时候偏离了甚至迷失了正确的方向。但邓小平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始终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他在长期实践中锤炼出来的境界、眼光、品质、素质和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六大风范,就是邓小平在历史大转折中之所以能够驾驭复杂局面的境界、眼光、品质、素质和能力。这种风范,这种境界、眼光、品质、素质和能力,对于历史大转折中的邓小平来说,最突出的表现,一是胆略,一是睿智。在中国这么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没有胆略做不成事,没有睿智做不好事。同样,在党的历史大转折中,没有胆略必定一事无成,没有睿智也将一事无成,甚至还会晕头转向,迷失方向。

我们在这部《邓小平传》中,已经可以看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复杂问题是别的国家没有的,这就需要有胆略和睿智。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时刻,毛泽东和党中央把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重任交给邓小平,把领导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两个野战军组织实施淮海战役的历史重任交给邓小平,就是因为邓小平有这样的能力,特别是领导这样大局面的胆略和睿智;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的八大上,毛泽东极力举荐邓小平为党的总书记,在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发生的“左”的错误的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把邓小平推到“副帅”的地位上,也是因为邓小平有这样的能力,有领导这样复杂局面的胆略和睿智。邓小平在中国这块群英璀璨的土地上,成为能够改变中国面貌的一代伟人,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永远怀念的一代伟人,就在于他有伟人所必须具有的胆略和睿智。

记者:为领袖人物修史、写传,必须首先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方面您如何评价这部《邓小平传》?

李洪峰(中央纪委驻文化部纪检组原组长):实事求是是治史的根本原则。读完这部《邓小平传》,我认为实事求是是贯穿其中的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也是邓小平留给后人的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邓小平在70 多年的革命生涯里,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更坚强,根本原因在于他做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气质的内在统一和一以贯之。他一生践行实事求是,倡导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地认识中国和世界,实事求是地治党治国治军,实事求是地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为全党全国人民树立了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

首先,这部传记从实事求是、勇于坚持真理的角度来反映邓小平。比如,《邓小平传》详细叙述了1931 年8 月到1934 年10 月,邓小平在中央苏区工作期间所经历的第一次政治磨难,即所谓反邓、毛、谢、古为代表的“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和当时中央局排斥、打击毛泽东联系在一起的。邓小平当时虽然只有三十来岁,但身处逆境时,没有悲观失望,没有怨天尤人,而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始终表现了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大无畏斗争精神。邓小平尽管承受着极大压力,被迫作出检查,但在原则问题上却没有丝毫让步。

其次,这部传记从实事求是、善于科学决策的方面来反映邓小平。比如,邓小平主政大西南,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零八个月,但他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善于把握大局、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领导能力同样放射出灿烂的光彩。《邓小平传》生动描绘了邓小平在主政大西南期间,实事求是地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实事求是,对执政党来说,最重要的是作出决策要实事求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要实事求是,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的贯彻执行要实事求是。今天,重温邓小平这些重大决策和重要思想,仍然受到深刻启迪。

再次,这部传记从实事求是、卓有成效地推进国家治理的角度来反映邓小平。比如,1956 年党的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传》概括反映了邓小平在十年总书记期间,负责处理党中央大量日常工作,为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克服经济困难,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付出的巨大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反复阐述实事求是的根本道理,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总之,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全部实践和理论的灵魂和主线。现在出版的两卷本《邓小平传》只写到1974 年。而邓小平一生最辉煌的时期,是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领导全党开创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思想方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新时期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永远闪耀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灿烂光辉。

记者:作为长期从事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学者,您认为这部《邓小平传》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陈雪薇(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遵循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正如邓小平强调的:“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我认为这部《邓小平传》注重了这两点:一是忠于史实,二是实事求是。

首先,这部传记的内容是忠于史实的记载。它如实地记载和描述了邓小平受中央委托,全力抓好党的整风和部署工作,并积极推动实施,领导开展反右派斗争。应当说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邓小平的思想和实践活动。

其次,这部传记对邓小平的评述是实事求是的。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忠于历史事实是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邓小平传》如实地反映邓小平在整风和反右派斗争中的实际情况,因而能够对邓小平在这方面的功过是非作出实事求是的评述。传记中的理论判断,使人们感到是可信的、可靠的,既肯定邓小平在复杂纷繁的历史进程中的可贵贡献,又不回避邓小平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应有的历史担当,表现了他为人做事光明磊落,使我们看到一位高尚、真实的邓小平。

在《邓小平传》中,我们也看到邓小平对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从来不推脱自己的历史责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对这个历史事件的反思也是实事求是的,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 万人,他认为“搞过分了”,“大批的人确实处理太重,使他们多年受委屈,不能为人民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这不但是他们个人的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的损失”。他还说,“不要造成一个印象,好像别人都完全正确,唯独一个人不正确。这个话我有资格讲,因为我就犯过错误”。“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我就有责任,我是总书记呀。”

总之,这部《邓小平传》,把忠于历史事实的记载和实事求是的评述贯彻始终。应当说这是这部传记的成功之道。这部《邓小平传》也是继《毛泽东传》、《周恩来传》、《陈云传》等之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又一部影响深远的领导人的传记著作。

记者: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为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留下了巨大的理论遗产和精神财富。请您谈谈当前撰写出版《邓小平传》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织撰写的《邓小平传》,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事件。这部《邓小平传》的出版发行,对于深入宣传邓小平的思想、风范和光辉业绩,对于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对于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于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品格,对于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对于正确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为什么说这部《邓小平传》的出版发行,意义“特殊”?宣传应该是讲究效果的。这些年来,我们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宣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宣传,对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用时用工实在不少,但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对邓小平理论的宣传,怎样做才能避免事倍功半而收到更好的效果呢?恐怕需要采用不同以往的特殊办法。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故事,事半功倍”,用讲故事来宣传思想理论就是一种特殊的办法。真实的人物传记就是人物的历史;好的人物传记,就是关于该人物的真实的故事。因此,编好、写好、宣传好《邓小平传》,就是讲好邓小平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传》的出版发行,对于讲好邓小平故事,宣传好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党的宗旨、党的功绩,具有特殊效果、特殊意义。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确应该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和讲话善于“官话民说”,善于以真实生动的故事言情寓理,引人入胜,博得认同。这种以讲故事来明事理、陈厉害、论国是、通感情、交朋友,阐述立场观点、宣传价值理念的做法,开启了一代清新的政风,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收到了巨大的政治红利。可以说,《邓小平传》的出版发行正是在倡导讲好故事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我们坚信,《邓小平传》的出版发行为讲好邓小平故事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素材。之所以说“真实可信”,因为通观《邓小平传》,内容逻辑的架构、历史事实的陈述、文件的援引、图片的选取、情节的点评,都体现出客观公正、有据可依。既反映出邓小平的卓越才能和伟大贡献,也反映出邓小平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既反映出邓小平个人的命运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命运息息相关,又反映出邓小平独特的行事风格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由于《邓小平传》以确凿的历史文献资料为据,又是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内容有根有据,高度可信,系统而不牵强,全面而不掩主线,传奇而不失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邓小平的思想风范和伟大功绩。又因为邓小平的光辉一生本来就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极富传奇色彩,所以以《邓小平传》为蓝本讲故事,必然生动感人、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广大读者必然会通过阅读《邓小平传》,而为邓小平的理想信念、思想风范、伟大功绩、人格魅力所吸引,所感染,所折服,进而于润物无声中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不同程度的升华。显而易见,这种以讲传记故事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确实能取得以情感人、以事服人、引人入胜的特殊宣传效果。因此,我们有理由说,在当前思想多元、价值取向混杂、意识形态挑战尖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任务艰巨的形势下,《邓小平传》的出版发行是具有特殊意义的重大举措。

(本文由本刊记者杨明伟、特约记者吴振兴采访整理)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