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賨州涌动改革潮

——2014广安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2015年01月12日09:49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创新机制、体制,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让广安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图为建设发展中的枣山物流商贸园区。记者 张启富 摄

“改革圆了我的创业梦!”1月6日上午,广安某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刘向峰成功谈成一笔新业务。刘向峰说,他能拥有自己的公司,得益于广安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

2014年3月1日,我市正式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改变企业年检制度、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手续、实现网上登记电子营业执照等,打破民营企业注册难“瓶颈”,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登记注册服务。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大幅度降低了公司的设立门槛,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如今,在我市像刘向峰一样的受益者越来越多。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面对新形势,我市如何应对和推进?

“广安要走在全省改革开放前列。”过去的一年,我市牢记省委书记王东明的要求,始终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同广安实际紧密结合,主动顺应群众期盼,充分释放改革的动力、活力和红利,初步形成以改革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生动局面,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深化改革进行时 改革举措密集出台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要有新的谋划、新的举措。

时光倒回半年前,2014年6月10日,市委四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广安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决定》,对行政审批制度、投资管理体制、财税体制、城乡用地制度等21个重点领域改革进行了总体安排,吹响了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事实上,在这之前,我市一些项目、规划的审批经常无效运转很长时间,区市县一个请示往往要流转几个月才能得到答复……思想解放不足、发展动力不够、机制体制不活、行政效能不高等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

历史因素与现实矛盾相互交织,是躲开走、绕着过?还是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市委书记侯晓春信念坚定:要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化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走在全省改革开放前列,迈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广安新篇章,根本出路在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2014年2月召开的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对四川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5月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要求壮大做强县域经济。

随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快国资国企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等13个专项改革方案在我市相继出台。同时,我市还制定出台了《稳增长二十条措施》,确保经济总体平稳增长。

一股股深化改革的春风拂过賨州大地,为广安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改出新机制新体制经济发展频添后劲

“力争把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在市委近期召开的专题会上,与会人员围绕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规划展开研讨。此项规划同时也是我市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一大重要举措。

2014年,我市深入推进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构建形成了“6+3+1”向“6+4+2”的升级转变。日前,我市又充分整合金融财政资源,由市政府注资3亿元成立广安金财投融资集团,运用市场法则吸纳、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广安建设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加快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项目建设。

随着广安金财投融资集团的诞生,我市创新形成“6+4+3”13个轮子全面驱动发展的新格局,发展活力全面释放。2014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变化的不仅是发展格局,还有招商引资方式——变“人海战术”为“精英战术”,借助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智慧和资源,大力引进高端产业。

聘请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等为高级决策咨询暨投资促进专家,发挥这些专家团队横向经济联系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资源配置的主动权;与中关村科技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关村科技园将支持辖区总部企业到我市建立生产基地,帮助我市培育高端产业。

专家“红娘”展示出投资促进独特“魅力”。2014年,我市引进项目900个,到位资金805亿元,同比增长13.9%。

随着更多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广安的发展后劲更足。放活土地经营权改革惠及农村大地

加快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改革,是中省作出的重大部署。

2014年10月,我市召开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进一步明确全市新一轮农村改革指导思想,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核心,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努力推动广安农村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各地各部门把深化农村改革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突破口,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初步搭建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保证了农村各项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前锋区碧峰新村勇于突破土地“瓶颈”,探索创新“企业——集体——农民”的土地流转新模式,有效利用坡地、田坎、荒地、贫瘠地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加土地收益,并将部分土地附加值作为集体经济收入。目前,该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发展蔬菜500亩,花椒1100亩,麻竹500亩,莲藕、海椒等经济作物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中仅花椒产业一项就实现了人均年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老百姓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民的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份权、农村住房财产权得到了全面保障。在改革不断推进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好处,并对新农村充满了信心。

支持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014年11月19日,位于思源大道的重庆银行广安分行正式开业运营。重庆银行广安分行是川渝合作打造“双核五带”、建设“川渝合作(广安)示范区”、渝广合作金融领域的丰硕成果,是我市从省外引进的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同时也是我市2014年开业营运的第三家银行业金融机构。

重庆银行广安分行将立足“地方的银行、市民的银行、中小企业的银行”的市场定位,秉承“服务川渝经济,携手共建繁荣”的发展理念,服务广安地方经济的服务宗旨,切实为广安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支持。

2014年是我市深化金融改革发展的攻坚之年。2014年2月,为推动我市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市政府印发“2014年金融工作意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步伐。着力支持金融创新,扩大信贷规模,规范融资行为,降低融资成本,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小微企业、“三农”项目贷款融资倾斜,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培育金融中介服务市场,建立市与区市县、园区融资平台合作机制等。

近年来,武胜县大力开展金融招商,着力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引进武胜中银富登村镇银行,服务于武胜县域内“三农”、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工薪阶层等。截至2014年10月,该行存款客户达1449户,新增存款余额3093万,有效贷款客户59户。

瘦身增效

多领域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前不久,枣山物流商贸园区业主苏慧敏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项目建设手续。让她没想到的是,以往至少需要一个多月才能办好的手续,4个小时不到就办完了。“广安行政效率真高!”苏慧敏由衷称赞。

2014年,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成效,对市本级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全面公布市、县两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市级取消6项、下放22项。

同时,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稳步推进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制改革,农业与农机、卫生与人口计生、教育与体育等机构职能整合工作全面完成,完成全市2730个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推进改革,广安步伐一直在加快。2014年,我市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招投标制度改革有序实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开始起步,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此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施行注册资本认缴、“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登记制和企业年报公示制,共办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10312户,比上年增长12.2%。

这一年,我市在其他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也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农村初中建立和完善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制度等;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效,确定5家县级公立医院作为省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全市8家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销售,患者所购药品取消加成,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费用分别比上年降低15%和16%;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大学毕业生就业不受户籍限制,对农村土地剩余面积低于当地标准的农民纳入失业登记范围等。

新年新征程,处于改革开放的广安,深化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幅改革全景图正在60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徐徐展开。(杨雪莲)

(责编:徐婵、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