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贠铎:邓小平经济发展途径观与我国经济实践

2015年01月05日14:39    来源:甘肃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原标题:邓小平经济发展途径观与我国经济实践

  改革开放以前,尽管确立了共同富裕的目的,但却仍然没有搞清楚根据中国的实际来实现共同富裕并非全体人民同时和同步富裕。结果造成实行的是“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平均主义政策,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甚至干和不干都一个样,严重挫伤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邓小平认为,要让一部分有条件的个人、地区先发展起来实现富裕,然后再带动社会其他的人们和其他的地区走向富裕。这一经济发展途径观,为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实行让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裕起来的条件

  一是这是建立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基础上的先富裕起来。因为社会成员只有以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的表现去追求富裕,才能发挥较好的社会影响作用,引导和带动广大的社会成员向他们学习,通过发展生产而努力致富;才能有效地增加社会财富,并为社会走向共同富裕创造了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一切有利于使社会财富涌现的合法活动都应当得到尊重。邓小平认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通过辛勤劳动致富是正当的、合法的,应当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受到保护。

  二是让一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富裕起来。邓小平认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显著的特点,做到同步发展是不现实的,而不平衡发展则是符合国情的。因此在发展上要使那些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快地发展起来,才能带动全局的发展。这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构想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和途径。

  二、社会主义根本原则要求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一是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为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邓小平一再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涵义,经济发展速度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所应体现出来的经济现象。生产力发展得不好,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应该做到使生产力实现更快地发展,社会财富得到大量增加,在此基础上使人民生活富裕起来,这才是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现在我们加快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变得好起来,就是要逐步向这个路上走。使人民生活日益得到改善,这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目的,同时也为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途径。

  二是社会主义的富裕是使全体成员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共同富裕。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创造出的财富归人民所有,为此我们要求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社会成员做到了共同富裕,它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谈话中,进一步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全面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论断,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邓小平认为,全体社会成员实现共同富裕,不等于要求他们同时实现富裕、同步实现富裕、实现同等水平的富裕。被国家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所决定,被社会发展的差异和人们的素质差异等因素所决定,走向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发展过程和逐步实现的过程。实行鼓励让社会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裕起来政策,将有力地促进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速度。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人员向他们学习,必然推动在实现富裕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共同发展的局面,从而推动整个经济波浪式地较快向前发展。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就有能力支援和扶持没有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走向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使国家有能力支援未发展起来的地区,没发展起来的人们实现发展,走上富裕之路。

  实施这个政策要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就不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只能使经济发展缓慢,人民陷入普遍贫穷的状态;如果不谈“共富”的目标,就极有可能导致社会两极分化,使我们的道路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发展差异和素质差异,人们在收入上存在差别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是合理的社会现象。但绝不意味着认为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越大越能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实行这个大政策还需要解决一个如何抑制因社会成员收入差别扩大导致两极分化的问题。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责编:张湘忆、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