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彪 张 乐
正如在杭州出生、上学、创业的马云一样,赴美上市的阿里巴巴,出生和成长同样在这座城市。
事实上,这里不只有阿里巴巴,杭州的都市电子商务产业群已如一支庞大的航母编队。杭州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这里已有47万家网商,电商网站总数占全国的1/7;2013年网上销售额接近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B2B、C2C和第三方支付等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据著名第三方评估机构艾瑞咨询统计,全国上规模的B2B交易平台中,销售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0%位于杭州。
“杭州是全国唯一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是国务院《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中明确的全国电子商务中心。”杭州市市长张鸿铭说。
产业基因
近几年来,受国内外复杂形势影响,高速发展的杭州,同国内许多先发地区一样,工业经济增长持续陷入低迷,消费需求减缓,外贸出口严峻。发展困局让杭州市一度陷入焦虑。
“杭州没有港口、矿产等资源优势,却具备他市所不具备的民营经济创新能力、制造业优势、产业集群特点。”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龚正说。电子商务的出现,恰恰扬长避短,同杭州的发展之需、目标定位高度一致。
电子商务崛起的“产业基因”,最重要就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杭州同全省一样,有一批不甘于现状且活力四射的中小企业。而杭州市在浙江省内相比较而言的人才优势,注定“阿里巴巴们”在杭州的崛起发展。
任何一种商务形态,都要有产品可销售。强大的浙江制造,曾在出口加工贸易中成长起来、正升级为产业集群的块状经济,以及基于此形成的专业市场,曾是浙江的特色。被称作“世界超市”的义乌、绍兴的中国轻纺城,就是这些“产业基因”的历史体现。在许多其他地方,没有这样强大而富集的生产能力,也没有这么庞大的库存压力。
在买全国、卖全国这个特点上,杭州与全省气质高度一致,同电商模式一拍即合,在线交易就此得以培养。义乌、绍兴等地专业市场的企业借梯登高,通过电商平台轻松将各种商品卖向全国和世界。
这支“航母编队”中,“航母”阿里巴巴旗下有全球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淘宝、国内最大的B2C网站天猫、国内最大的民营网络支付平台支付宝。
杭州还拥有多家垂直电商平台的“护卫舰”紧随其后:“中国互联网第一股”网盛科技、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广告服务商盘石网盟、中国首批实施电商营销模式并赢利的祐康电子商务等。在这些“巨轮”周围,还星罗密布着数十万家小型电商、网商及配套企业。
政策基因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阿里巴巴们”在浙江省、在杭州市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历来尊重民间首创精神的“政策基因”。
互联网业内人士表示,当年阿里巴巴员工不多、效益尚未显露,几乎不为人所知。然而,就在非典疫情爆发的2003年,杭州市主要领导数次到阿里巴巴调研。而在阿里巴巴,有的员工还在满足于自己不再只能吃3元钱的盒饭。
“我曾经不理解,政府部门为什么这样看中阿里巴巴。”浙江盘石网盟董事长田宁说。那时的田宁,靠卖电脑就已销售到了上亿元规模。
不止是2003年,杭州市历届主要领导都洞察到,这个产业必定会闯出一条面向未来的高速之路,政府为此出台一系列扶持举措,启动的“瞪羚”计划就是范例:拿出5.6亿元财政资金,承诺3年内每年扶持至少50家大企业建立电商平台,以财政补助方式扶持1万家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由于政府主动为之,不少企业由最初的担心电子商务风险到主动接轨,无论是电商还是电商平台的搭建者均因此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烦恼也伴随而来,无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大批网店,都遭遇到工商登记、税收征管、假冒伪劣等困惑。杭州则给予相对包容的态度,一边鼓励发展,一边研究破题。“即使在电子商务的起源地美国,早期也是假货横行。”一位业内人士说。这样的宽厚和包容,最终酝酿并培育出了淘宝和支付宝的横空出世。
马云曾经在多个场合表示,“幸亏当年阿里巴巴选择了杭州”。
人文基因
崇尚创业的“人文基因”对于“阿里巴巴们”不可或缺。从旧金山往南到硅谷,沿途百余公里,有着世界上最优秀的高等学府和大脑。“许多创业者们在这里讨论最新产业、前沿科技,硅谷也逐渐取代了波士顿成为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动机。”国内一位互联网业内人士说,“我在杭州一些高校中,特别是一些场场爆满的高校创业论坛中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形,这里有梦想,有活力。”
此外,具备美国西部移民精神的硅谷,是一个多元化的移民城市,从不排斥新来者,这同样与人文气质温和的杭州相近。
高效率的互联网经济,对一个区域是否有足够的效率要求极高。在硅谷,出机场搭上汽车,半小时车程内一定可以到达任何一家公司。杭州借助不断发展的高铁和日臻完善的机场,不但与长三角多地间出现“同城效应”,也让北京、广州等地的商务人士实现了“当天来回”。
当然,面对汹涌而至的电子商务创业大潮,杭州的准备仍有许多不足。同北京上海广州相比,人才储备仍是短腿,这里每年毕业的优秀学生,仍大量涌向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包括房价在内的生活成本不断高企,也让不少年轻的创业者望而却步。草根创业者创业不可能都像马云说服蔡崇信那般,用“创业的情怀”,如何招揽人才,是摆在他们面前一道难解的题。
正如有人认为,杭州还需要造就一个可以竞争的多元生态文化。这样的文化一旦缺失,阿里巴巴或许无法如马云期望的那样,“活到103岁”。
话说回来,毕竟一棵好种子长在了适合的土壤中,好的气候、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它发了芽,结了果。而提供这些条件的杭州市,不但让电商产业领跑中国,也为自身从容迎接经济转型创造了机会。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