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章榕
今年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由福建省政协、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市政协共同主办的“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10月21日在厦门举行。深切缅怀嘉庚先生的历史功绩,深情感悟嘉庚先生的人格风范,对于我们继往开来,在新起点上进一步加快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回信的热烈反响
9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全文如下——
“值此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我谨对陈嘉庚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向陈嘉庚先生的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
“陈嘉庚先生是 ‘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我曾长期在福建工作,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了给习近平总书记去信及收到回信的经过。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集美校友》杂志社代表海内外集美校友、嘉庚学子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值此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向海内外华人、华侨、侨眷发出弘扬“嘉庚精神”的号召,以进一步凝聚侨心侨力,共同构筑中国梦。9月5日信发出,一周之后,就接到中共中央办公厅的电话。至9月17日习总书记回信,期间接到中央办公厅三次电话。其工作之认真严谨,由此可见。
诚如习总书记回信所说:“我曾长期在福建工作,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民族之光》电视文献纪录片采访时,就曾这样说过:“在陈嘉庚先生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海外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担任省长期间,他还兼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据任镜波先生介绍,他本人就有幸两次聆听习近平在集美大学校董会上的讲话,时间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当时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时的话语还回响在耳畔……
习总书记回信后,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分别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作出批示。
尤权指出,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充分肯定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福建家乡作出的突出贡献,高度评价嘉庚先生爱国爱乡、艰苦创业、倾资兴学的精神品格,号召广大华侨华人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集美校友的亲切关怀,也是对福建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莫大鼓舞和鞭策,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集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尤权强调,当前福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继承和弘扬以爱国、诚毅、奉献、勤俭为核心的“嘉庚精神”,感召和团结全省人民以及广大海外侨胞,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投入到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去,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坚持和弘扬嘉庚先生一生不懈追求、执著践行的“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继续鼓励捐资办学,形成全社会重教兴学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我省的教育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苏树林指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牢记嘱托,增添动力,进一步把“嘉庚精神”发扬光大。希望集美校友总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凝聚海内外校友的智慧和力量;希望广大校友始终秉承嘉庚先生的精神、品格和诚心,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希望集美大学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新的发展。要大力弘扬嘉庚先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加快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希望。
在“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上,第一项议程是由省政协主席张昌平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和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对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回信重要精神所作的批示。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在集美校友中引起了热烈反响,福建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和激励,并在海内外华人华侨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评价的与日俱新
从今年上半年起,福建省政协办公厅、厦门市政协等单位就开始谋划举办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并报经省委同意。
经过四个多月的筹备与协调,“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座谈会”如期在厦门举行,与会的全国政协、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等领导、来宾共有100多人。
会前,张昌平、庄荣文、康晓萍、陈桦、王蒙徽、邓力平、李红、郑兰荪等中央、省、市领导,会见陈嘉庚先生的儿子陈元济等后裔及亲属、海外境外来宾。通报了会议筹备情况和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内容。张昌平主席握着陈元济先生的手,动情地说:您老98岁高龄还赶来参加纪念活动,让我们感动!我们很期待,今后不仅98岁的能来,十八九岁的能来,八九岁的也能来,希望厦门的纪念活动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陈嘉庚后裔前来,我们要将陈嘉庚先生一代一代地纪念下去,要将“嘉庚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参照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活动规模,由省政协办公厅按照有关程序邀请全国政协领导出席。纪念座谈会的领导、来宾邀请范围可以参照,但对陈嘉庚先生的评价却要与日俱新。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出席并讲话。她代表全国政协、代表俞正声主席,对陈嘉庚先生表示深切的怀念,向嘉庚先生的亲属致以亲切的问候,向参加纪念座谈会的海内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她指出,嘉庚先生光辉的一生,有许多“第一”值得我们去追忆。对嘉庚先生的三个“第一”的高度评价,令人耳目一新。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把东南亚各地华侨团结在一个统一的爱国团体之内的杰出领袖,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37 年全国抗战爆发后,他在新加坡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募集巨款,动员3000多名华侨机工回国不遗余力支援祖国抗战,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慰问团回国慰问抗日将士,历时10个多月,足迹遍布17个省。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海外几千万华侨的代表回到祖国参政议政,千方百计为国家建设献计出力。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赤手空拳走出去’的东南亚工商巨子,树立了华侨华人在海外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成功典范。他17 岁离开故乡,远赴南洋经商,以一诺万金的诚信和永不言败的果敢和坚毅,从一个渔村少年成长为星马橡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长为星马橡胶业最大的输出者,经营领域涉及商业、工业、种植业、航运业、报业等。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造就了不少推动侨居地经济发展的领军人,也为祖国的民族工业培训了一大批人才。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史上第一个 ‘发了财而肯全部拿出来’的热心教育事业的楷模,在海内外树起了兴办教育的一代新风。从1894 年在故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算起,陈嘉庚先生一生兴学历史长达67 年之久,倾资创办和资助的学校达118所之多。不论是面对顺境、逆境,不论是身居国内、异邦,也不论时值盛年、晚景,他都始终如一,殚精竭虑,践行着‘兴学乃国民天职’的诺言,直至弥留之际还嘱咐‘集美学校一定要办下去’。”
三个“第一”创举的背后是强大的精神支撑,陈嘉庚先生的一生蕴育了伟大的“嘉庚精神”。李海峰强调,“嘉庚精神”的内涵集中体现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重义轻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诚实守信、嫉恶好善的重德精神,刚健果毅、坚忍不拔的自强精神,艰苦朴素、勤勉节俭的清廉精神,与时俱进、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今天我们纪念陈嘉庚先生,就是要继承和弘扬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创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就是要培育和践行与“嘉庚精神”高度契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就是要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侨务政策,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珍惜侨力、维护侨益,进一步发挥好海外侨胞在促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泛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让海内外中华儿女携起手来,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早日完成,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细节的微言大义
如果说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的讲话更多的是从评价的角度着眼,那么,福建省政协主席张昌平的讲话则是从细节的讲述入手,微言大义,情真意切。并从政协工作的角度,在继承和弘扬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的精神、继承和弘扬嘉庚先生的参政议政的热情、继承和完成嘉庚先生的国家统一的遗愿三个方面,提出要共同致力于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共同致力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共同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张昌平主席曾在厦门工作多年,对嘉庚先生家乡的这块热土非常熟悉,工作生活中对“嘉庚精神”耳闻目濡,对嘉庚先生的生平业绩如数家珍。并且参与了陈嘉庚先生纪念馆等工程建设。
他在讲话中深情地回忆道:“为了永远学习弘扬嘉庚精神,当时省委省政府、厦门市委市政府提议筹备建设陈嘉庚纪念馆,经中央批准同意设立。我清晰记得,11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3年10月21日,举行了奠基仪式。我当时是厦门市长,有幸参与了这项工程建设。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陈嘉庚纪念馆的建设,要求工程建设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建成国字号精品。2008年秋季落成之后,随即举行了陈嘉庚生平陈列展览。我们亲耳聆听60年前嘉庚先生带着浓浓闽南乡音的原声录音,那是他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的发言,闻之令人动容……”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1日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人民政协光辉历程,深刻总结65年来人民政协工作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进一步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具体要求,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战略思想。
张昌平在讲话中特别谈到:“抚今追昔,我们更加怀念人民政协的缔造者。1949年6月,应毛泽东主席电邀,嘉庚先生不顾75岁高龄,毅然回到了北京,以海外华侨首席代表的身份,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并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引导华侨回国投资案’等7个富有建设性的提案。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后,他直接参与国事,耄耋高年,仍分赴祖国各地视察调研,席不暇暖,夙夜在公。即便身患绝症,仍为参政议政鞠躬尽力,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回国投资,造福桑梓。”
这段话,引发了笔者对历史的追忆。
1949年元月,全国解放胜利在望。毛泽东再次电邀陈嘉庚回国共商国是:“先生南侨盛望,众望所归,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陈嘉庚当即复电,表示“严寒后决回国敬贺”,至于政协会议就不参加了,原因是“唯庚于政治为门外汉,国语又不通(陈嘉庚从小就习惯讲家乡闽南话),冒名尸位,殊非素志,千祈原谅”。
5月,陈嘉庚应邀乘船回到祖国。6月7日,他在周恩来陪同下到北京香山会见毛泽东,刘少奇也在座。好朋友久别重逢,倍感亲切。嘉庚先生与中国共产党的开始接触为时不早,但相见恨晚。1940年5月,嘉庚先生首次应毛泽东主席的电邀,前往延安,实地考察了8天,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和延安各界人士、华侨学生分别见面交谈。同时,还深入考察了延安城区、学校、工厂和商店。考察结果是“喜慰莫可言喻,如拨云雾见青天”。延安之行,是嘉庚先生一生政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从感性到理性,从朴实、直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立场出发,将重庆与延安,国民党与共产党,蒋介石与毛泽东,做了一番实实在在的比较之后,更多地是通过细节的观察,更加坚定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延安”的信念,并从此与共产党结下了风雨同舟的不解之缘。
毛泽东握着陈嘉庚的手诚恳地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陈先生功不可没。现在你来得正好,过几天全国新政协筹备会就要召开了,请你一定参加。”陈嘉庚说:“毛主席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我对政治素为门外汉,国语又不通,恐怕会辜负主席的美意呀!”周恩来在一旁插话说:“陈先生过谦了,众所周知,你敢言人之不敢言,敢为人之不敢为!语言不通不要紧,有翻译嘛!”大家彻夜长谈,意犹未尽。
此后,周恩来、董必武、林伯渠、郭沫若、黄炎培、沈钧儒、马寅初等许多陈嘉庚在京的知心好友,先后来到王府井北京饭店看望陈嘉庚。大家促膝叙旧,坦诚相见,其乐融融。交谈中,好友们异口同声地劝说陈嘉庚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周恩来受毛泽东之托,也再次进一步劝说陈嘉庚:“先生德高望重,众望所归,召开新政协是国家大事,华侨首席代表非你莫属,如果你不当那谁当?语言不通不碍事,心通胜于言通嘛!”陈嘉庚为周恩来和好友们的真诚态度和深厚情谊所感动,终于同意以海外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参加新政协筹备会,于是,新政协会议在群贤毕至、济济一堂中胜利召开了。
新中国建立后陈嘉庚先生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全国侨联主席。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0年5月嘉庚先生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之后,婉言谢绝了毛泽东、周恩来留他定居北京的盛情,于当年9月回到故乡集美。鳌园是他定居集美实施建设家乡宏伟计划确定的首项工程。
纪念碑是鳌园的主体建筑,充分表达了嘉庚先生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由衷敬意。28米碑高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历28年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碑的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书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七个鎏金大字,这是嘉庚先生恭请毛泽东主席题写的碑铭。我们知道,毛主席一生极少题写碑铭,而为村镇一级的解放纪念碑题铭,更是绝无仅有。这一细节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对爱国侨领的无比尊重与信赖,足以说明毛泽东与陈嘉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深厚情感。鳌园建设历时10年,遗憾的是,大功告成之时,也是嘉庚先生驾鹤西去之日。他为我们留下了一方饱含深情、寓意深刻、制作精良的鳌园,更矗立起一座仰之弥高的丰碑。
中国共产党人是嘉庚先生心目中的丰碑,而嘉庚先生则是海内外华侨华人心目中的丰碑。
嘉庚旗帜永不褪色,嘉庚光辉永照后人!
(《海峡通讯》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 |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