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引热议——“一把火”暖了“万众心”

陈治治

2014年12月17日13:47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引热议——“一把火”暖了“万众心”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12月15日晚上9点多,一位网友用这句歌词,来表达看完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第一集的感受。

“连续4天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一起来围观吧”“朋友圈被预告刷屏”“搬小板凳坐等播出”……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自上周末发布播出预告之后,未播先热。各类媒体、各大网站以及众多微博、微信公众号转发预告,那声势、阵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铺天盖地!

万众期待中,开播。

第一集《承诺与期盼》片尾字幕还没走完,记者就收到了来自媒体同仁的“观后感”,是一条手机短信:基调是严肃的,视野是纵深的,风格是大气的,细节是张力的,解说是有神的,画面是走心的。

然后,微信朋友圈开始热闹了。有的赞“片子制作水平很高,全家都爱看”;有的召开家庭会议讨论“中央八项规定带来哪些身边变化”;有的大发感慨“年底一个饭局也没有,上上下下风气变变变”……

说到这,不得不提朋友圈里的“草莓兔”,在片子播出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发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千字文——“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后采访爸妈记”。据“草莓兔”介绍,其父是福建省厦门市一名法官,其母是厦门市一企业退休工人。

“采访记”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电视机前,随着片尾字幕的出现,我问端坐一旁的老妈说:“说说,您有什么感想,八项规定出台后有啥变化没?”

老妈下意识地说:“没啊,我本来就不是领导干部,八项规定前也没公款让我吃喝玩乐,现在也没有。”

然后,是一段精彩的“现场互动”——

身为法官的老爸侃侃而谈:“八项规定颁布后,党风政风的确有了不小的变化,吃喝宴请少了,我们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做到把好关、办好案。但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嘛,还有一些不足存在……”

听到这,一边的老妈笑场了:“这算是领导干部文风会风没改吗?一听就是官话套话。哈哈!”

老爸急了:“这哪是官话套话呢?你看,我是不是吃请少了、都回家吃饭啦?多年减不下来的肥也减下来了,身体好多了!”

“这倒是!”老妈点头表示同意,“一下子减了十来斤!这些虽然好,但我觉得作风建设还可以往深处抓,‘苍蝇’‘蚊子’还是有不少!”

看,普通家庭的这一幕多生动鲜活啊,瞬间让人感到“八项规定”“正风肃纪”等等看似严肃的政治词汇背后,“一枝一叶总关情”,热腾腾的“地气澎湃”。

说到“澎湃”,电视机前的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那真的是心潮澎湃。在他们的观后感言中,“庄严承诺开场,触及灵魂之作”“‘四风’种种表现,似一面镜子警醒我”“要把自己摆进去对照剖析”等措辞,可谓坦诚。

“看了《承诺与期盼》、《正风肃纪》这两集之后,一个整体的印象就是‘实’,不空、不虚,特别在表现手法上非常写实,比如谈‘四风’方面的问题、危害,淋漓尽致,让人很容易产生共鸣。”江西省婺源县委书记周遐光说,“历史告诉我们,形成风气不在一朝一夕,改变风气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场没有结尾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细节实、案例实,点名道姓曝光,查处现场、处分文件原貌呈现,令人信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徐建英也认为“实实在在”是该专题片的主要特征。

“接受采访的对象,包括顶风违纪当事人在内,面对央视的镜头都很坦诚,真反思、真剖析、真后悔,催人警醒。我们区的党员干部看了之后都表示深感震撼,深受教育。我本人还从片中获得一个启示,那就是作为基层党委一把手,有责任抓好作风建设的一方‘小气候’,决不能让‘小气候’影响全党的‘大气候’,甚至造成污染。”南湖区委书记孙建华表示,南湖是党的诞生地,党风建设应该搞得更好,为党旗增光添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