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思考篇:原样原貌的奥斯维辛遗址保护

朱成山

2014年12月16日14:26   来源:《时事报告》

原标题:思考篇:原样原貌的奥斯维辛遗址保护

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带给观众的震撼力是巨大的,这种震撼力来自对遗址遗存原样原貌的出色保护。希望国内的抗战遗址也能吸取其优点,以提高陈列水平,让人们更好地铭记历史。

2009年,笔者和南京大屠杀档案史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工作团一行人从古城克拉科夫出发,前往附近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学习与考察。汽车沿着乡村的公路飞驶,随着一条被荒废锈蚀的铁路出现,奥斯维辛小镇出现在眼前。几分钟后,汽车拐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的操场,一幢红色的欧式建筑物横在一端。这里并没有大兴土木,建立通常一些博物馆、纪念馆常有的显眼馆门及附属设施。

虽然天气不好,但来此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我们顺着人流步入了馆内。走在那条高低不平的黄土夹着石子的路上,觉得十分别扭,很是不舒服。据说,该馆每年有近千万元的运营费用,但绝不破坏“历史原貌”一直是其长期秉持的建馆理念,其实这正是他们的高明与可贵之处。不仅仅是路面,那些房屋、铁丝网、岗楼等一切的一切,均竭尽全力地保持着当年的原貌。

每座历史博物馆都有其标志性的场所。该馆的主要标志性地点无疑是入口处的那扇原始大铁门。这扇铁门其实只是很简单的高约3米铁制的对开门,为加固铁门的两个“X”形结构,无意中透露着走进这里的人们的死亡命运,但大门上方,却用铁板焊接成一排标语“Arbeit machtfrei”,意为“劳动获得自由”,分明是条欺骗性很强的口号。囚犯进入这里的第一天就被宣布:“只要进了集中营,除了焚炉的烟囱,没有其他的出路。”二战前,这里曾是波兰的一座军营。1940年4月,纳粹德国正式发布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命令,选择该地方是由于偏僻,并有条铁路相通。同年6月14日,盖世太保往这里运送了首批728名来自塔尔努尔监狱的波兰籍政治犯,此后纳粹开始从欧洲各国源源不断地押运以犹太人为主的囚犯,同时还包括苏军战俘、吉普赛人、捷克人、南斯拉夫人、法国人、奥地利人、德国人等。至1942年,注册登记的囚犯达2万人。最初的集中营有14座平房和6座两层楼房,随着囚犯的大量增加,又衍生出一些新的集中营。1941年,德军在3公里外的布热津卡村建造了第二个集中营。1942年,又在奥斯维辛附近德国化工厂的领地莫诺维采修建了3号集中营。此外,1942年至1944年间,德军在奥斯维辛还建立了约40个规模较小的集中营,归属3号集中营管辖。现在,这些地方均保留原貌,其中奥斯维辛集中营和布热津卡集中营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令人惊讶的是,这座闻名海内外的国家级博物馆,在其战后60多年建馆史上,从未新建一处新馆,其展厅就设在集中营的囚室内,主要集中在4号、5号、6号、7号、11号等几座楼房里。这里最令人震惊不已的是那些营员的遗物。例如,在4号楼二层5号展厅内,我们见到了苏军当年解放这个集中营时,在仓库里找到的约7000公斤装在麻袋中的头发,说明牌上注明这些头发中含有剧毒的氯化氢。7000公斤头发是多少人的呢?至少是几万人吧?这个数字令人不寒而栗。这些头发能完好保存几十年本身也很了不起。展柜里,我们还看到了营员当年使用的披毡、鞋子、行李箱、碗、假牙、眼镜、刷子等,每一器物都像小山似地堆在那里,数量惊人,并且都保存得很好。记得2004年11月我曾在该馆的特殊安排下,泡在这里整整一天,不仅详细地看了所有的展厅,而且看了该馆的研究室、仓库、文物修理工厂等处,亲眼看到他们对文物的修复保存水平有多高。如工作人员用高倍显微镜,从营员的皮鞋(文物)中找出如芝麻粒大小的各种虫子,钉在大头针上进行分析,然后找出相应的治理办法,还将成堆的僵硬变形的皮鞋进行软化和着色处理,修旧如旧。

奥斯维辛集中营还有几处更为令人心惊肉跳的遗存。在10号楼和11号楼之间的高墙前有一处“死亡墙”,党卫军曾在这里处决了数千人;在广场一侧,至今仍保存着党卫军当年使用的绞刑架;特别是在该馆办公楼前,完整复原了1号火葬场和毒气室、停尸房,低矮的房屋与高大粗壮的烟囱形成反差,特别扎眼。走进室内,有两个当年的焚尸炉,据说每个炉可容纳23具尸体,一昼夜可焚烧350具尸体。毒气室的面积只有210平方米,可当年每次被强行塞入2000名脱光衣服进“澡堂”的平民,当毒气室大门封闭后,从天花板上预留的小孔中就会灌入剧毒气体氯化氢,1520分钟后室内的人全部中毒死亡。随后,被害者们的金牙被拔掉集中做成金锭,头发被剃掉做成布匹,戒指、耳环等也被摘掉,用作他途,尸体被送至一层的焚尸炉烧掉,法西斯的暴行令人发指。多年来,各国历史学家围绕着奥斯维辛死亡人数进行研究,有150万人之说,也有100万人之说,普遍认可的是110万至120万人之间的数字。但不管哪个数字,5年时间,在一个小地方集中屠杀了100多万人,法西斯屠杀生命的暴行绝对是反人类的,应该受到永久的谴责和鞭笞。

离开奥斯维辛集中营1号遗址,我们又去奥斯维辛2号营地——布热津卡考察。大约10分钟后,到达了这座面积约175公顷,曾建有300多座房舍的集中营旧址。远远看去,大门如同一座高高耸立的碉堡,一条铁路从门洞内穿过,伸向巨大的集中营院内。这里照例保留着当年的十多座碉堡、高大的铁丝电网以及45座砖房和22座木房,那些被焚毁和损坏的木房遗址上只剩下烟囱,显示着木房的规模和数量。仅1944年8月,这里关押的囚犯就曾达10万人。希特勒分子把大部分杀人工具建在这里,包括4个带有毒气室的焚化场,2个由农房改造的临时毒气室,以及一些用于焚尸的坑穴和堆架。如今还保留了纳粹当年在这里特别加盖的一个铁路装卸中转站,据说党卫军军医在被押运到此的人群中直接筛选,有劳动能力的被送往工厂,没有劳动能力的一下火车就被直接送往毒气室,通常有70%75%的人遭此厄运。

奥斯维辛遗址带给观众的震撼力是巨大的,这种震撼力来自于遗址遗存的原样原貌的出色保护。希望国内的抗战遗址也能吸取其优点,以提高我国的博物馆陈列水平,让人们更好地铭记历史。

(作者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