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温州市场新事

张和平

2014年12月12日14:3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温州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攻,电子商务创建的“温州产业带”风生水起。

永嘉县桥下镇有个全国最大的教玩具生产基地,年产值达10多亿元。基地边上有个西岙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开设有网店,专门销售基地的教玩具,店家500多家,年销售额达1.5亿元,被阿里巴巴评定为“淘宝村”。

无独有偶,永嘉县瓯北镇珠岙村也成为了专销童装的“电商村”,而瑞安市马屿镇则诞生了农产品电商孵化基地。

这是温州市大兴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开拓市场的一个缩影。

线上线下互动

蔬菜“搭车”进城

泽雅镇是温州瓯海区的山区镇,山道弯弯、崎岖险峻,当地农民种植的高山绿色有机蔬菜因之受困,运费甚至超过菜价。近几年,农民们纷纷被迫弃种,大批山地被荒废。

区政府在调研中发现,利用当地顺丰物流及所属“嘿客”资源,或许能给有机蔬菜带来转机。

“嘿客”类似连锁小超市,开在市区各社区周围。其特点既是实体店又是网店,称为“网络实体店”。作为实体店则不陈设商品实物,作为网店却又摆设无数商品的图录,店内的大型电子触摸屏连接互联网,其后台连接着N家商家海量的商品资源和信息,所有商品通过电子触摸屏向顾客快捷、清晰展示,实行线上线下(O2O)互动交易。

瓯海区政府一方面积极组织山区农民和外地人员上山复种有机蔬菜和特色水果,开辟了300多亩种植基地,同时发动当地农民大搞优质淡水鱼、牛肉、羊肉、鸡蛋等生鲜绿色食品,而且出资为农民吆喝推广;另一方面携手“顺丰”与“嘿客”,帮助农民打通种养—物流—电商—市场终端的通道。

在政府的助力下,横河村种植优质“巨峰”葡萄的农民叶长青今年笑了。葡萄收获之季,“顺丰”公司及下属的“嘿客”以每公斤22.5元的高价一口“吃”下老叶3.5吨葡萄,占总量的2/3,另一头以每公斤30元的价格在“嘿客”网络实体店快速销售。

“嘿客”负责人赵鉴松透露了盈利的奥秘:一是利用闲置或放空返程的车辆,降低了一半左右运费;二是创新“嘿客”经营模式。叶长青说,有了政府帮助,物流轻松解决了,运费和推销产品的成本都很低,因而取得可观的收益。

泽雅黄山村“青原古树”种植合作社的20名社员也尝试着“触电”,他们流转承包土地1000多亩,种植了茄子、空心菜、秋葵等十多个品种的时令蔬菜,以及樱桃、桑葚等七八个品种的水果,通过顺丰物流和“嘿客”、微信营销等电商渠道,绿色有机食品得到市场的认可,卖价比传统经营方式翻了一倍多。

买方倒办展会

卖方反转“相亲”

司空见惯的展销会、洽谈会、博览会、专业市场等商品交易都有个千篇一律的模式:参展主角是商品供应商,即卖方。为了把产品卖出去,他们首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产品宣传、推广,再搭建一个实体销售平台(展厅、展棚),用来展示产品、招揽采购商看样、洽谈、订货。

如今在温州,这个传统交易会营销模式被颠覆了。最近,温州“大象城”商贸中心办了个“逆向展会”,即组织买方采购商到展会,展示需要采购的产品,卖方供应商则根据买方提出的要求,寻找买家“相亲”供货。不过,这个交易会已不是昔日的平面展会,而从单一有形的实体交易厅变为网络与实体二合一的交易平台。

今年5月,温州市、瓯海区两级政府与10多家协会、商会、“大象城”商贸中心联手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创新利用阿里巴巴大数据、云计算的独特优势,在全国首创线上线下(O2O)结合的“逆向展会”模式。他们先通过大数据筛选温州各行业的优质供应商,组织参加交易会。然后招揽采购商在交易会向供应商抛“绣球”,在线上线下“送单上门”,公告购货需求订单,诸如品名、规格、质量等信息,高效打通了供求双方线下交易平台,双方各得其所。

在“逆向展会”中,华为、百安居、联想、中铁集团等80多家知名买家企业以及浙江省政府、中国福利基金会买家机构带来了约40亿元的采购大订单,这让到展会现场寻求推销的温州3000多家鞋革服装、眼镜箱包、低压电器、汽摩配、泵阀等制造企业多有斩获。

中国铁路集团第四局在展会上设下摊位,展示求购冶金钢材等一批建材订单,采购价高达2亿元。结果,温州力固机械有限公司、浙江超达阀门公司等多家温州企业与之当场成交,买卖双方皆大欢喜。这次“逆向展会”总成交额达5亿元。

许多供求双方在线下做成第一笔订单后,双方建立了互信关系,后续生意就转到了线上,交易成本大大降低。

三力拉链公司总经理林阿成说,过去他们以传统方式采购需要收集多方面信息和多次洽谈,甚至要到全国各地去实地考察。现在参加“逆向展会”采购,不用“大海捞针”,采购变得高效。

有关专家认为,线上线下“逆向交易”模式使买方成本大幅降低、卖方获得商机多,挑选余地大,使得双方交易效益达到最佳化,特别是使有形专业市场与无形网络市场融为一体,成为永不落幕的交易会。

助力“电商换市”

大兴“一号新产”

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之一,温州人是开拓实体市场的先行者,在全球各地创办的商品交易市场蜚声海内外。

2013年8月,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振兴实体经济作为温州发展的首要任务,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加快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号新产业”,制订了3年发展目标,建立了一整套推进机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搭建了一批发展平台。

为了有效实施“一号新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创建的“温州产业带”风生水起。2013年12月,温州市网络经济局、瓯海区政府与第三方运营商共同联合阿里巴巴集团开拓创新,在全国知名网站“1688”开设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温州产业带”子网站。

该网站囊括了温州市的鞋革服装、低压电器、汽摩配、眼镜、泵阀、包装、风电装备等支柱产业,覆盖了“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等42个全国性生产基地和“中国十大品牌之都”,组织入驻实体企业9600多家。这批企业在该网站充分享阿里巴巴1688平台“产业带”网络空间提供的大数据、云计算的网络优势资源,在新兴的电子商务领域振兴实体经济如鱼得水,抢喝了网络经济“头口水”。

目前全市约有四成企业参与电商应用,涉足电商主体建档4.5万户,经营性网站网络建档7万多个,电商应用已在全市各大优势产业领域得到普及。各大优势产业和一些龙头企业分别创建了全国知名的温州眼镜网、中国开关网、中国泵阀网、百方网等,这些网站被入选为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百强,绿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被商务部列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温州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2013年交易额达280亿元。

近3年来,温州市企业界运用电子商务实现网络零售额平均年递增率达80%以上,今年1—8月实现网络零售额397.4亿元,同比增长78.61%,占浙江省网络总零售额12.39%。同时,温州还成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4G国家规模商业试点,4G网络实现镇以上区域全覆盖,信息化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这些网络基础设施为“一号新产业”工程打下了一根根坚实的“桩基”。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