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金冠军 在意大利传播中华文化

记者 郝涛

2014年12月08日13:2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他曾创办了意大利最大的中餐馆,最大规模的华人学校。同时,自幼热爱书法、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专攻书法艺术,为中华文化在意的传播和交流贡献余力

“我和共和国同岁,‘中国梦’的理念喊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我们的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金冠军激动地说。

65岁的金冠军是意大利知名侨领,1982年赴意,现任意大利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合会执行会长、欧洲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意大利青田同乡总会名誉会长、意大利《新华联合时报》名誉社长、罗马华文学校名誉校长等职。今年国庆节前夕应北京市侨务办公室的邀请,回到国内参加国庆65周年的庆典,记者也有幸采访到了他。

眼前的金冠军个子不高,相貌平平,很难看出他竟是一名意大利的知名侨领。当记者问到此次回国有何感受时,金冠军说,他此番接受邀请回国参加国庆65周年的系列庆祝活动,一路上感受到了浓浓的正能量,感触很深。“中国梦”的理念喊出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声,祖国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意大利创办八家中餐馆

1949年11月,金冠军出生于浙江省青田县。青田是著名的华侨之乡,全县一共50多万人口中,据统计有20余万名华侨旅居在世界的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金冠军的父亲是一名老华侨,解放前,16岁的父亲只身一人前往意大利,三十年后回到国内。父亲在意大利娶妻生子,所以金冠军在意大利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内的物质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吃不饱,穿不暖。特别是浙江青田县,地少人多,金冠军的家里生活非常困难。青田的石刻比较出名,从小金冠军在农村跟人学习画画、雕石刻,勉强能养家糊口。

穷则思变!那时的金冠军也萌生了出国打工的念头。1982初,金冠军经过一番周折后到达意大利。和大多数外出打工的中国人一样,金冠军从餐馆的洗盘子开始做起。三个月后,勤奋又善于学习的他开始升至餐馆的二厨。

打工一年时间后,金冠军觉得挣钱太辛苦,而且挣钱很慢。此时,他同父异母的哥哥在德国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我当时想自己开家餐馆,把想法跟哥哥商量,得到了哥哥的支持。”金冠军说,在哥哥的支持下,金冠军很快找了店面,一家属于自己的中餐馆很快就营业了。

但是由于烹饪技术一般,语言不通,朋友较少,金冠军的中餐馆营业不到两年就支持不下去了,亏损严重。

经过两年的沉淀之后,1986年,金冠军再次开了一家中餐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金冠军说,这家餐馆营业后,他到意大利已经有五个年头,语言也不存在障碍了,朋友也多了,餐馆的经营状况慢慢好转。金冠军把远在国内青田县的妻子接到意大利,在餐馆里做帮手。

金冠军继承了浙江商人精明诚信的优点,他的餐馆客源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很快,金冠军又陆续开了第二家餐馆、第三家餐馆。

如今,金冠军在意大利一共开了8家餐馆,他的中餐馆是意大利目前最大的,有三千多平米。另外还经营着西餐、日本餐等。

精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减,金冠军把餐馆全部交给子女们去经营。子女们吸取了金冠军成功的经验,生意也越做越红火。餐馆采取统一订货,统一管理,大大节约成本。金冠军说,比如一般的海鲜批发部金枪鱼要卖到20—25欧元/斤,但是他每次订货都会买上一吨,结果价格却不到10欧元/斤。

创办罗马第一所华文学校

在经营餐馆取得一些成绩后,金冠军在意大利的华人社会和华人圈子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他也开始张罗组织一些公益活动,比如意大利的华文教育。

2002年,当时的罗马大约有两万多华侨,除了一些基督教学校教授一些中文外,基本上没有华文学校来传播中华文化。当时,恰逢时任国侨办主任郭东到意大利访问,作为意大利知名侨领、意大利青田同乡会会长的金冠军应邀出席。在座谈会上,郭东提出希望侨领能在罗马创办一所华文学校,场地由侨领们自己解决,学习资料全部由国侨办提供。

金冠军当时是青田同乡会的会长,创办中文学校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他头上了。

“从来都没有办过学校,领导既然要求了,我只好答应试一试。”金冠军回忆道,最初他自己出资,租了一所意大利学校的教室,授课时间是每天下午四点至晚上六点半,等到当地学校放学后,中文学校才开始上课,周六、日也全天上课。

万事开头难。摆在金冠军面前的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招生问题。”金冠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自己的关系和在当地华人圈的影响力去华侨家里挨家挨户动员,希望他们可以把自己孩子送到华文学校学习汉语。

“刚开始家长们都不愿意,只是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才将孩子送到学校。”金冠军说。就这样,他勉强招收了20多名学生,罗马的第一所华文学校也就在这样的情形下终于建成了。可是好景不长,2003年“非典”爆发了,20多名学生全部都不敢来上课,金冠军的华文学校不得不暂停教学。一年多时间,华文学校没有丝毫起色,而且还赔了四万多欧元。

“好几次我都想放弃了,但是国侨办的领导每次都在关键时刻送来了精神支援。”金冠军接着说,“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候,慢慢地华文学校的生源稳定,教学逐步进入正轨。”

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发展逐渐壮大,也带动了不少外国人学习中文,在意大利也掀起了一阵中文热,眼看着学生逐渐增多,学校的规模也需要扩大。当原有的学校不能满足需求时,金冠军不得不又租了一幢房子。

到目前为止,金冠军的华文学校已经开了两个分校,也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华文学校。每到上课时,教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学生。同时,在金冠军的带领下,在意大利的一共8所华文学校也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回想起创办华文学校的这11年里,金冠军深有感慨地说,“虽然经常出现亏空,有时勉强维持,但在海外生活的时间越长,越来越感受到华文教育的重要性,所以要办好华文学校,这也是我们这些海外侨领的责任和义务。”

除了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金冠军还尝试着创办华文报纸。1999年,他在罗马创办了《新华联合时报》,这是罗马最早的华文报纸。从创刊到现在已经更换了几任社长,他担任了一任社长后,一直担任着名誉社长。从最初的一周一期到一周两期,目前已经发展到一周发行三千份。

同时,因为意大利生活着5万多名青田人,金冠军与青田当地的媒体合作,《新华联合时报》还创办了青田周刊,供意大利的青田人阅读。

“现在报纸,周刊办得也是有模有样,有声有色。”金冠军笑着说。

传播中华书法文化

虽然身在异国,但金冠军也无时不刻地在他乡书写着自己对中华书法精髓的热爱与追求。

金冠军自幼酷爱书法,初学颜柳,在传统的基础上熔古铸今、博采众长、力求创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虽然到了意大利,但是他仍然坚持练习、临帖,基本上都天都会抽出时间去练习,日复一日,孜孜不倦。

他喜欢以龙、虎、鹰等字为书写内容。在他的笔下,龙有千姿,虎有百态,鹰有飞翔之动感,雍容不俗。同时,他还会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书法创作中。

金冠军的书法不但得到华人社会的普遍认可,也受到了主流社会和当地媒体的高度赞誉。意大利很多政要将金冠军的书法作品视为珍宝收藏;意大利媒体在采访金冠军后发文说,“金冠军把中国文字艺术化,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金冠军就像把铁变成金子的炼金术士一样,他把中国文字转华成为了一种精美的艺术品。”

此外,他还是第一位将中国书法带进意大利高等学府的华人。上世纪90年代末,金冠军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乡朋友,看到意大利华侨子弟在学习当地语言的同时,已经渐渐淡忘甚至丢失了祖(籍)国的母语。金冠军在罗马办起了意大利最早的中文学校后,经常挤出时间,为学生们传授中国书法知识,教学生们练习书法。

2010年、2011年,他分别受聘于罗马大学的孔子学院、罗马国立中学,专门讲授中国书法知识,向学生们传授中国书法技艺,受到了意大利学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2012年,圣玛利诺国家博物馆收藏了他两副书法作品,并颁发了证书。如今,跟着金冠军学习书法的意大利人已超过数百人。

谈起对书法的感悟,金冠军说:“书法是把汉字变成一个能够表现作者性格与情绪、以及民族文化特色的工具。在中国,每个人都会写字,其实汉字就是中国写字系统的符号,但是,当一个人成功把一个简单符号,同一朵花苞变成鲜花那样,成为一个艺术的美丽作品时,才能够真正显现中国书法之奥妙。中国书法和中国的历史与文明进步密不可分,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象征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代表着一个民族个性。”

如今的金冠军已经卸下一身琐事,专攻书法艺术,老骥伏枥,也为在意大利传播和交流中华文化贡献余力。 

《中华儿女》杂志 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