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宇
“跟你们聊了几次之后,我的儿子就像变了个人!”清洁工邹雨兰现在逢人就说,多亏区委组织部的同志会做思想工作,让沉迷于电脑游戏、精神萎靡不振的儿子重新找回青春阳光,“我们放心多了。”
如今,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这样的佳话还有很多。2013年3月以来,龙岗区委组织部扎实开展“组工干部进社区、党员群众结对子、转变作风提效能”活动,引导组工干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既为百姓办了好事,也锤炼了干部作风,使部门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进社区,常到家中问冷暖
今年中秋节前夕,87岁的老党员萧罗生家里来了一位特殊的“亲戚”,他就是龙岗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曾稳高。自从区委组织部和社区结对以来,这已经是曾稳高第42次深入社区。“部长一有时间就来看我们,问寒问暖,还给我们送钱、送东西,比真正的亲人还要亲!”萧罗生激动地说。
在“进结提”活动中,龙岗区委组织部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在广泛性和深入性上下工夫,要求全体干部经常性下到社区,普遍开展谈心谈话、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活动。同时,还对帮扶工作进行“台账式”管理,各党支部根据收集到的问题,实行销号办结制度,明确帮扶任务、时限和具体责任人,不让任何一个群众诉求落空。
在部领导的带头示范下,区委组织部党员干部的身影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出现社区当中。他们利用自己在知识、信息、技术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优势,竭力为社区居民开展心理疏导、就业指导、物资扶助等帮助。
76岁的社区居民黄伟兰身体残疾,但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一直没有办理残疾证,无法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进结提”活动中,区委组织部干部房燕红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带老人体检、帮老人办证。现在,老人再也不用因为无人照顾而发愁了。
社区贫困户周瑞芳的儿子去年中专毕业后一直待业在家,周瑞芳为此焦虑不已。得知情况后,区委组织部干部巫伟航、张俣、燕珂等多次登门走访,不仅帮小伙子找到了一份工作,还鼓励他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进修学习,提升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
结对子,共筑幸福新生活
“村民家里有难事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结对子’的干部拿主意;有喜事了,也是忙着先给‘结对子’的干部打电话唠唠。”四方埔社区综合党委书记萧俊祥说,感觉就像自家人一样。
根据龙岗区委组织部的安排,部机关66名干部分别与社区1名党员、1名群众结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5个党支部分别与一户困难家庭结成对子,开展“一帮一家”暖心行动。干部要对结对者做到“四必知”,即电话住址必知、家庭情况必知、实际困难必知、诉求期盼必知。党支部要对结对户做到“三必访”,即重大节日必访、重大变故必访、重大疾病必访。
如果说干部和支部的“必知”和“必访”,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小问题。那么区委组织部从整体上对社区的帮扶,则彻底改变了社区的面貌。
马塘居民小组原来有一个荒废的小公园,里面污水横流,破烂不堪。后来,借助区委组织部协调的资金,社区不仅把公园修葺一新,还在旁边建起了篮球场,铺设了绿道。现如今,这里成了居民们最喜欢的休闲场所之一。
这样的“大工程”还有不少。据统计,自从结对以来,龙岗区委组织部已累计筹集资金3400余万元,用于社区20余项民生项目的建设。同时,区委组织部还积极引进优秀企业扎根社区,发挥“造血”功能。前不久,成功引入中试科技基地,预计将带来上亿元的年产值和2000多万元的税收。
提效能,拜民为师增本领
“原来一直在机关里工作,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够,有些工作难免闭门造车。通过这次活动,对群众的诉求有了更感同身受的体会,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也有了更准确的定位。”龙岗区委组织部干部李丽华在参加了“进结提”活动之后,深有感触地写下了这样一段心得。
和李丽华一样,区委组织部的很多干部都表示,在“进结提”活动中,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与社区干部面对面交流,增强了党性、锤炼了作风、增长了本领,思想境界和业务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
“组织工作的重点在基层、思路在基层、方法在基层。”曾稳高说,“进结提”活动的开展,对帮助组工干部更好地了解如何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以及如何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发挥了良好作用。
此外,组工干部主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解民忧、办实事,在群众中树立了公仆形象,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四方埔的党员群众评价说,过去一些干部下基层是“坐在车里看,围着轮子转”,现在是“下到屋里看,围着群众转”,党的优良作风又回来了。
相关专题 |
· 《中国组织人事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