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柴逸扉
2014年12月04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网络是“形”,质量为“本”
移动互联网才刚刚井喷,新生事物就已经遭遇了“丛林法则”,不断被狂风暴雨肆虐。人们不禁要问:都入网了、触电了,怎么还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和企业如何才能真正引领时代,保持持久生命力?
“现在大家有一个比较时髦的说法,叫做互联网思维。但是,有些餐馆说是互联网餐馆,但是互联网餐馆菜不好吃、服务不好,再怎么互联网也是没有办法帮你的。”面对这样的困惑,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给出了答案。
在互联网思维中,用户思维显得至关重要。不论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世界就是我的研发部,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还是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的“小米卖的不是产品,而是参与感”,都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对用户的关注和尊重。
而关注用户、尊重用户的背后,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得到用户的信任与满意。假如认为移动互联网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任何业务与其挂钩都可以迅速走红,于是就疯狂地做App、推广微信公众号、搞众筹、拉投资,却不用心做好产品和服务本身,看似很新的“移动互联网模式”便只是徒有其表。
同样是运用移动互联网进行“营销”,小米公司不只在线上卖手机,更是认真聆听用户的意见,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对手机进行改进。从CEO到工程师,再到销售、客服人员,甚至雷军本人,都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与小米用户互动,甚至实现每周对手机操作系统进行升级。
相反,曾经红极一时的一些团购网站没有通过与顾客互动改进产品品质,只是一味压低价格吸引用户,最后因无法收回成本而倒闭;一些P2P平台没有根据用户需求推出个性化产品,只是通过提高回报率吸引客户,终究也以破产甚至跑路收场。
即便当下阿里有“双11”当天获得571亿元销售额的骄人业绩,却仍有人提出“工业4.0”的个性化生产将打败淘宝里的廉价货销售,表达的也是对传统“薄利多销”模式的担忧:虽然已经“入网”,但如果卖的还是大陆货、没有提升产品的核心价值,未来终究还是会重复“无限压低利润空间”的模式而被淘汰。
另外,尽管通过投入巨资补贴用户使用打车、在线订餐软件的企业表示自己是通过“烧钱”抢用户,但如果没有及时提升产品质量、做好用户服务,最终热度会随着“补贴”的消失而骤减。而失去信用、影响安全的行为,比如产品的以次充好、线上快餐的无证经营、互联网金融公司的非法融资,以及各种APP泄密的情形,也都让用户从满怀期待到伤心离去。
“我们做互联网这么长时间,一直遵循的一个规律就是首先是用户,用户的需求被满足之后你的收入和利润都会随之而来。”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如果你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把你抛弃掉了,用户到别的品牌上去了,收入和利润都将无从谈起。”
脑洞大开,未来路在何方
如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所说,做任何事情,客户首先要赢。“做任何产品和服务,都要问一个问题:你的客户觉得有没有用?”这一点不仅关系着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是把握未来走向的核心竞争要素。
而未来赢得用户要怎么做?在11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网络大佬们在畅想未来互联生活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方法。
“菜烧得不好吃,本来是没人帮得了的,但是‘计算’可以帮忙。如果大数据能够算出来哪种搭配喜欢的人最多,菜做得不好的厨师可能就有救了。”阿里巴巴首席技术官王坚形象地表达了“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满足用户需求”的看法。而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也表示,未来所有的业务都将越来越依赖数据去进行。比如说拍电影,在微博上可以通过大数据测算现在大家喜欢什么,编剧怎么去编,角色谁演比较合适。
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支持下,产品和服务变得更有差异性,用户们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将被满足。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认为,未来教育不会像今天这样有统一的考试,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考试,天才会很早被发现;每个人的脉搏每一天都能被记录下来的时候,医疗就实现了个性化,大量的疾病就可以预防。
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原校长方滨兴则表示,未来的搜索也会变得更“智慧”,不光关注搜索的形态,而且关注对人意图的理解。“比如说他搜索哪个医院最近,你要真正理解他是想要用最快的方式去看病。”
当然,这些未来可能存在的生活状态不仅需要运用新的思维模式,硬件等外在形式的支撑也十分重要。“未来,所有的事情会通过物联网被连接起来。无论是眼镜,还是衣服、鞋子、墙等等,甚至是一头牛都有可能被物联网连接起来。” 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大胆预测,“今天每个人大概会有两个移动设备,30年后,每个人被连接的设备数量会达到1000个。”
而腾讯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也表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仅可以把人连接起来,还会把服务和设备连接起来。“我们把搜索业务卖给了搜狐,电商业务卖给了京东,我们自己回归到最本质的业务就是做‘连接’。”
“所有产品都带电,我们大脑和每个物品都连接起来。”京东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表达了乐观而美好的看法,“现在已经实现了‘所需即所得’,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最大改变是会逐渐实现‘所见即所得’、‘所想即所得’。”
制图:潘旭涛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