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路子——访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

新湘评论记者 新华社记者

2014年12月04日10:0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精准扶贫”是去年习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扶贫工作时作出的重要指示。一年时间过去了,记者来到地处大湘西的怀化,切身感受到怀化落实总书记“精准扶贫”精神,抢抓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等重大机遇,创新扶贫工作思路、举措和机制,大力推进精准化、精细化、科学化扶贫,推动扶贫开发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路子带来的巨大变化。为此,本刊和新华社记者对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进行了专访。

记者:“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只有对扶贫对象的准确判断和识别,我们的扶贫政策才能对症下药,起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请问怀化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实践?

彭国甫:怀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国家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宏观政策导向,科学编制全市《“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贫困村到户到人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扶贫攻坚任务、政策等逐项落到实处。以规划为龙头引领,明确523个贫困村为攻坚重点,按照规划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因户施策的要求,分期、统筹、稳步推进深度扶贫。针对过去不同程度存在的扶贫家底不明、对象不清、效果不佳等问题,全面启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建立完善符合市情实际的贫困对象识别体系,全面摸清扶贫家底,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实现“四化”,即:识别指标标准化,在全市统一建立了涵盖收入、教育、健康、住房、资产、环境等主要内容的贫困人口识别指标体系,现已基本完成全市所有贫困对象的精准识别以及1237个贫困村的申报工作;识别过程公开化,建立“户主自愿申请、村民小组提名、村民代表评议和票决、村委会审查、乡镇审核公示、县扶贫办复核、县级审定公告”的七步识别流程,层层审核把关,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识别管理信息化,加快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每个贫困村及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经济收入、致贫原因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做到“人有卡、户有册、村有簿、乡镇有电子档、市县有数据库”;对象调整动态化,全方位、全过程监测扶贫对象,实现有进有出、动态调整。

记者:“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创新举措,在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在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前,怀化是如何抓住重点工作进行突破的?

彭国甫: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瞄准重点、精确制导,一地一策、一户一计,增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突出保基本、兜底线。低保方面,实现应保尽保,目前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扩面由6%提高到了8%,对缺乏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救助方面,在112个贫困村开展贫困户医疗保险救助试点,实行适时救助或专项救助相结合,解决贫困户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问题。住房方面,加快贫困户安居工程建设,确保2016年全部解决好无房和D级危房贫困户的住房难题。

二是突出强基础、增后劲。坚持基础先行,加大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力争三年内,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等级公路、贫困村通畅率达到100%,所有贫困村完成农电改造任务,散居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加大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改善151个村小(教学点)办学条件,每年给每个贫困村安排2万元用于贫困学生就学补助。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有合格医生,今年完成合格卫生室建设52个,培训合格村医7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三是突出扶产业、促增收。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优势特色、产业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拓宽致富增收渠道,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真正“拔穷根”“换穷业”“挪穷窝”。在产业扶持过程中,根据贫困村产业基础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对症施策,探索形成了六种利益联结模式,有效带动了产业开发,促进了农民增收。

记者: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指出,打好扶贫攻坚战,民族地区是主战场。怀化市通过实施产业扶贫,探索了6种产业扶贫模式,能给大家具体谈谈吗?

彭国甫:一是贫困村主导产业发展模式。由当地政府帮助贫困村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引导贫困户围绕主导产业开展生产经营。如中方县花桥镇排叶村以高山葡萄作为主导产业,全村种植2000余亩,人均增收2924元。二是贫困户土地入股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到贫困村流转土地建设基地,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以参与龙头企业劳动获取报酬,扶贫部门对龙头企业实行资金帮扶、扶贫贴息等扶持。三是龙头企业订单模式。引导龙头企业在贫困村投放订单,通过向农户提供种苗、技术等方式,直接订购贫困户所生产的产品,带动农户增收。四是融资合作分红模式。引导贫困户自愿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企业为贫困农户担保,贫困户利用惠农贷款入股,到期后企业偿还农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农户直接取得资金分红。如溆浦县采取“公司+银行+农户”模式发展黑木耳,以8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贴息撬动了8540万元的金融资金,项目覆盖扶贫对象1789户、7703人,人平增收2381元。五是产业扶贫资金入股模式。对经营能力较弱和产业发展条件较差的贫困村,实行产业扶贫资金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70%的产业扶贫资金对困难群众进行量化,以村为单元,贫困户整体委托村委会把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某一合作社或大户,作为贫困户永久性的资金进行分红。六是园区建设与扶贫生态移民相结合模式。对生态条件恶劣、产业发展基础差的贫困村,整合扶贫资金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建设产业园,引导贫困村农民入园就业,实现园区发展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彻底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记者:只有建立一个好机制,才能凝聚扶贫开发力量,确保“精准扶贫”成为贫困地区整体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怀化在这方面有哪些探索和创新?

彭国甫:一是健全连片推进机制。按照“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脱困”的思路,以整村推进为核心,在全市划定54个深度贫困小片区,连片安排项目资金,连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连片建设特色产业,通过区域整体开发带动整体脱贫致富。二是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在沅陵县、麻阳县开展扶贫资金担保贷款试点工作,搭建金融扶贫投融资平台,引导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倾斜。目前,两县已组建1.25亿元的投融资担保平台,首批授信2.48亿元,落实项目贷款6380万元,带动4.26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三是完善责任考核机制。大力推行“三联一包”,即:市级领导联村指导、机关单位联村帮扶、工商企业联村援助和机关企业党员干部包户脱贫解困,近年来通过“三联一包”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28亿元。加强扶贫绩效考核,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班子评优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严格“减贫摘帽”奖惩,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相应奖励;对不能按期“摘帽”和造假“摘帽”的,严格追究责任。

(《新湘评论》2014年第23期) 

《新湘评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