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特色书店能否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2014年12月01日08:06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特色书店能否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

  随着网络书店的冲击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书店接连遭遇“闭门潮”。但与此同时,一些特色书店正走近我们,它们一改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读者可以在那里买书、读书,也可以泡上咖啡安静地写作,还可以约几个好友听音乐会,参加文化沙龙。

  特色书店为何有市场?经营上有啥门道?能取代传统书店成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吗?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经营者:喜欢才能坚守

  在新华书店等“国字号”书店步履维艰之时,为什么还有人开书店呢?十多家特色书店的老板给出了答案:喜欢书。 “我相信所有做书店的人,首先是因为喜欢书,我想大家都一样活在梦想里,无论书店赚不赚钱。 ”沈阳三联书店老板崔志梅说。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大连回声书店老板韩琳琳,“其实所有做特色书店的人都是喜欢读书的,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

  有人评价,大连最有特色的书店是位于友好广场附近的木文堂。在木文堂,重点、卖点、亮点都是书。书店以社科、人文类书籍为主,而这种书是最难卖的。老板汪宾是一位略带书卷气的外地人,他喜欢给别人推荐书,“如果读者喜欢我推荐的书,我会很开心,很有成就感。我通过书还结交了很多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谈书。 ”

  提供不一样的买书空间

  开业已经5年的呐喊书店,毫无疑问已成为沈阳的文化新地标。店长刘阳说,这里是给有独立思想的青年团体提供一个发出自己声音的平台。呐喊书店的楼梯间被老工厂、旧房子、废弃火车道等老照片包围,试图找回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除了卖书,这里还是独立电影联盟的加盟院线和地下原创音乐组织的演出现场,很多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创业组织都把这里选为活动基地。

  同样,在大连也有一个新文化地标,那就是位于15库的回声书店。这里不仅有书籍、咖啡、简餐卖,还可以听讲座、看电影、听音乐会、看艺术展。韩琳琳说,“回声书店已经拥有一批固定读者,甚至有外地读者特意来大连到这里挑书、买书。”为了实现“想让大连人每年多读一本书”的梦想,韩琳琳还在大连理工大学北门附近开了一家回声图书馆。

  位于沈阳北站的氧气书吧主打环境牌,设有绿植、免费WIFI、懒人沙发等。店主莫钧介绍,他不想做单纯的书店,更愿意给书友们创造一个“读书体验”的环境。而杏林7号咖啡书吧是沈城第一家营业到午夜12点的书吧,店主人张佟表示,她想在宁静的夜晚,给读者提供一个有暖灯、有咖啡、有音乐、有图书的环境。

  每家特色书店都有各自独到的经营理念,但整体风格基本都是做延伸服务,给读者提供不一样的买书空间。“其实,逛书店不但是买卖行为,更主要的是体验,只有相应的氛围才能让人愉悦。”经常在呐喊书店淘书的周可行的话,代表了很多常去特色书店人的心声。

  多元经营是首选

  从沈阳、大连乃至全国特色书店的经营方式来看,多元经营是首选,书店把图书售卖作为主业,并辅以各种手段,增强书店的生命力。

  问及经营状况,有的特色书店不太乐观。席殊书屋店主曹丽娟说,房租在涨,书的进货价也在涨。除了拓展业务,她还把成本降到最低:员工都是亲戚,自己骑车去取货。氧气书吧店主莫钧介绍,卖书收入只占到总收入的10%至20%,单纯靠卖书是生存不下去的。这种情况在大连同样存在。 “目前店里主要靠饮品挣钱,也做一些简餐,但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回声书店的韩琳琳说。

  但有些特色书店的经营则让人充满希望。呐喊书店的刘阳介绍,他们书店虽然现在也赔钱,但是赔钱额正在逐年减少。而猫的天空之城则让人振奋,“我们的书店已经盈利了,不但是图书盈利,而且各种衍生产品也都成为利润增长点。”其东北地区总负责人辛怡介绍。

  顺应市场转变经营方式

  特色书店该如何实现盈利呢?

  氧气书吧店主莫钧的观点是:“一定要顺应市场转变经营方式,否则书店倒闭是必然的。”面对很多特色书店陷入经营窘境,甚至有人预言其也会被网络书店代替,他说:“我从来不担心会没人喜欢实体书店,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个行业很有前景。我也不担心盗版书、网商和电子书的打击,只要把服务做好,我们给的是读者想要的,就一定不会被市场淘汰。 ”

  位于大连高尔基路上的尚书苑是一家以文学、历史、哲学图书为主,还有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古旧图书的书店。店主张锡坤说:“我个人认为,书店应该有两种,一种是规模效应的地区航母级书店,另外一种就是那些规模不大,但是极具特色的书店,如北京的单向街等。在网络和电子书冲击的背景下,今后书店的生存和发展,特色和不可替代性是一个发展趋势。 ”(记者/周立德 刘爽 胡宜男)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常雪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