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正义(右一)率扬州党政领导和各界群众在体育公园参加“跑步迎新年”活动。资料照片
长三角城市政要访谈 扬州篇
当仁不让做转型标兵
记者:新起点上,中央要求积极推进新一轮长三角合作,您觉得新意何在?
谢正义:我理解中央这个要求有着深远战略考虑,是“两个百年”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历史背景下的战略构思。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在国内看,要当好转型发展的标兵与主力——放眼全国主要几个经济板块,要打破唯GDP论,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首先看谁?长三角当仁不让。在创新驱动的发展导向上,上海是主要的动力源泉。从世界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靠什么体现?靠哪里体现?上海及长三角,应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世界上的显要标志,无论经济、文化,还是社会管理,长三角都要走在最前面。这其中,上海是龙头。所谓龙头,一是牵头,二是带头。牵头是有组织的,上海要在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当仁不让当好老大,这不是谦虚不谦虚的问题,而是主动担当的问题。所谓带头,就是上海所为,在全国要树样子、做典范、立标杆,这不一定是有组织的,但是上海做出了样子,大家就会向上海看齐,上海就会带动长三角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
政府规划要定“不干什么”
记者:当下推进新一轮长三角合作,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谢正义:当务之急有两条。首先是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发展。只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无缝对接,整个长三角才可能一体化。长三角应该构建区域内畅通的通勤化轨道交通,并做到互联互通。第二是减少经济发展的壁垒,让市场配置资源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说白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不要规划你干什么我干什么,而是要“不阻碍它干什么”。这两条最重要,我概括为“交通无缝、交易无障”。唯有如此,长三角一体化才可实现。现在上海有不少企业把生产制造基地放到了江苏、扬州,江苏、扬州也有不少企业把总部和研发中心放到了上海,这是企业按照市场规律做出的选择,完全符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我以为,政府牵头搞规划,不仅要规划干什么,而且要规划不干什么。
每个城市科学定位才不过度竞争
记者:在您看来,长三角区域内各城市如何处理错位发展与合作?扬州是如何处理的?
谢正义:这个问题很尖锐很迫切。一个城市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角色,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所谓一体化,不是你干什么我干什么,而是你干了什么,我不一定干什么。只有每个城市有自己科学的定位和角色,才不至于过度竞争;只有特色,才能被需要;只有特色,才能促进多元;只有特色,才能提高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一个城市和一个人一样,被需要是最主要的存在价值。有特色才有价值,也才会被需要。
说到扬州,主要是一个定位、两个坐标、三个优势。我们的总定位是跨江发展,融入苏南、融入上海。两维坐标:一是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找到扬州定位,包括在宁镇扬同城化中我们怎么定位,在长三角核心区16城中我们怎么定位,在长三角的定位也就是我们在全国的定位;二是在世界同类城市中找到我们定位。我们不可能像上海、纽约一样构建国际化大都市,但我们觉得可以学习借鉴欧洲一些虽然小却极富特色的城市,比如意大利威尼斯,努力建设世界名城。
扬州有三大核心优势。首推历史文化优势,扬州的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可以说是东部沿海地区最好的。我们没有搞千城一面的高楼大厦,而是从总体上保护了古城的历史风貌。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让扬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城市,扬州作为大运河最早开凿地,不仅在中国有价值,在全世界也得到承认。这一条,我们在长三角各城市中是最有特色、最有魅力、最有底气的,也是我们最被需要的地方。二是区位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是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加上高速交集、即将建设的淮扬镇高铁等,将成国家三大主要交通方式的交汇枢纽。三是生态环境优势,树多、水净、气朗、风清,外国人第一感受是“green (绿色)”和“clean(干净)”。
记者:我们看到过一句旅游推介口号——“扬州最中国”,挺震撼,据说也是来自于外国游客?
谢正义:这句话有些大,可能是外国人常讲“Find China in Yangzhou(在扬州发现中国)”直译的缘故吧。不过扬州是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典范,外国人确实非常钟爱。巴拿马一位在中国生活5年的摄影师回去寄了一本影集给我,扉页写“I find China in Yangzhou”。扬州过去20年发展最为称道的地方是很好保护传承了历史文化。我们要将瘦西湖打造为代表中国最高园林水准、能提供国际标准化服务的世界级公园,我们有这个基础。瘦西湖核心景区内看不到一座高楼大厦,这在全国城市旅游景区独一无二。
只有联通上海才能走向世界
记者:微软创新中心这样的世界级高端项目落户扬州。上海正创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您觉得今天的长三角如何构建新型合作关系?
谢正义:审视城市有三个维度。本地人民要求宜居,外来游客要求宜游。扬州著名的东关街,节假日一天有十几万游客,又生活着居民,电瓶车游人争路权,政府要找好平衡点。三是经济发展,人们来到一个城市首先是为了工作,城市需要宜居宜游还需要宜“创”,创造就业,这样才能吸引年轻人!城市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潜力在于年轻人。IT服务业,不以城市大小定论。美国硅谷不在纽约不在华盛顿而在圣何塞,印度的硅谷也不在孟买不在新德里而在班加罗尔。软件业的研发,面对一台电脑即可。但总体上看,扬州必须依靠上海、依托上海走向世界。许多外国人只有来到上海才可能来到扬州。扬州只有联通上海才能走向世界,这是扬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下一步重中之重是推进淮扬镇铁路建设,进入上海1小时通勤圈。当下推进扬州融入上海主要有三:一是旅游,二是产业合作,三是城市社会治理,上海的国际化背后是专业化、精细化,国际化是视野,专业化是能力,精细化是作风。大家旅游要去不一样的城市,但需要标准水准一样的服务,长三角不同的城市要有一样的管理。
最基本民生是最重要民生
记者: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怎么把握平衡点?
谢正义:核心在于推进工作的理念和认识,扬州恪守“最基本民生是最重要民生”。城市管理者要从老百姓最基本的服务做起,提供好他们的基本需求和生活保障。我们从老百姓呼吸新鲜空气、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菜、有稳定就业四点力推,人人都需要、天天不可少,政府保障这些不是对人民的恩赐,而是必须履行的职责。我们投入44.65亿元回购关闭了484座小水厂、铺设了1438公里主干网和15016公里支干网,全铺地下,看不到“政绩”,但可以自豪讲扬州饮用水非常好。我们实施“1161菜篮子工程”,城区100万人口每人每天1斤蔬菜,60%产自本地,新增1万亩蔬菜基地。扬州在全国少有地从土地出让金提取5%搞绿化。我们主张不仅仅是“城市会客厅”,应是市民日常活动的公共空间。就像你们看到那个宋夹城生态体育休闲公园,在城市核心区和瘦西湖畔,有1000多亩土地,有水有树,老百姓在那里有跑步的,有聊天的,有休憩呼吸新鲜空气的,有游泳的,其乐融融。
人物简介 谢正义
1968年8月生,江苏泰兴人,先后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和南京大学,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00年前一直在徐州矿务局工作;2006年1月起任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厅长、党组书记;2009年8月调任扬州担任市长,现任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文字采写:记者 李茂君 融媒体采集:记者 孔令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