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修养七讲之真诚无价

王厚明

2014年11月21日14:37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清代李汝珍所著小说《镜花缘》讲述了一个“两面国”的故事。那里的人都长着两张脸,前面是一张笑脸,慈眉善目;脑后藏着一张恶脸,青面獠牙。虽然小说里所说的“两面人”是虚构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两面人”却并不鲜见。

真诚,是把真理作为人生信条的高贵品质,是一个人重要的道德修养。不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百姓群众,都要塑造真诚的品牌,为人处世做官始终胸怀坦荡,在表里如一中树立形象,在言行一致中打造品行。

真诚,做人做事从不虚伪。有篇文章说人生有三碗面不好吃,但往往不少人热衷去吃。一是撑的门面,二是摆的场面,三是给的情面。这三碗面其实背后都有虚伪的影子,是缺乏真诚做人做事的表现。

虚伪总是和虚荣心相依相伴。如果习惯“打肿脸充胖子”,只会导致“打落了牙齿咽进肚子里”,虚伪做人最终是害人害己。苏越的案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世纪80年代,苏越创作了大量歌曲,包括《黄土高坡》《热血颂》《月满西楼》以及董文华唱红的《血染的风采》等。他还为电视剧《永不放弃》《结婚十年》《大汉天子》等主题歌作曲。同时苏越也为中国歌坛培养了包括黄格选、朱桦、戴娆、李慧珍、白雪等在内的大批歌手,有“乐坛伯乐”之称。2003年开始苏越创办了无锡太湖传媒公司,起初公司运行很好,拍摄的电视剧《武林外传》《为你燃烧》等都大获成功。但在2006年,公司遇到了困难,由于电视台拖欠资金,公司占用的资金高达1亿元。出于面子和虚荣心,不愿意让股东知道将有巨额亏损,苏越隐瞒了事实,而向高利贷借款。苏越以筹借演出资金为由,并利用其伪造的合同书,共计骗取5746万元,最终苏越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如果苏越真诚做人做事,实事求是不虚伪,凭他的才华不至于沦为罪犯。

清代李汝珍所著小说《镜花缘》讲述了一个“两面国”的故事。那里的人都长着两张脸,前面是一张笑脸,慈眉善目;脑后藏着一张恶脸,青面獠牙。虽然小说里所说的“两面人”是虚构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两面人”却并不鲜见。当前不少落马的“老虎”和“苍蝇”,无一不是“两面人”。他们人前台上一副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模样,讲政治,讲原则,讲党性,讲奉献,俨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好干部形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他们的口头禅,无时无刻不在标榜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以人民的公仆自居。背后和骨子里却是利欲熏心、腐化堕落,一肚子违法乱纪的花花肠子,他们或以权谋私,收受贿赂,鲸吞巨额不义之财,或道德败坏,干着贪恋美色、男盗女娼的勾当。

众所周知,薄熙来在台上时,特别在主政重庆期间,被称“政坛善舞者”,曾有许多“反腐语录”:诸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贪污腐败是党的致命伤,作风蜕化是慢性病”,“不要像那些腐败分子,不识文化瑰宝,只认金银财宝”,凡此种种,薄熙来说的这些话曾被称为“世说新语”,现在看来似乎也不过时。然而,谁也没有想到,他竟是受贿2000多万元的“巨贪”。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这个昔日高官,在把家里老人的坟墓从东北迁往都江堰时,居然花费巨款聘请风水先生作道场。湖北省监利县国土局原局长黄建平曾有誓言,“如果我有一分钱的问题,我坐十年牢;有一万元的问题,就枪毙我”,案发调查结果是受贿507万元。

美国前总统林肯有一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在某些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某些人,但你决不能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可见,欺骗虚伪要不得,要求我们把真诚作为一种品格,说话办事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个样;工作生活不结“小圈子”,不打“小算盘”,不耍“小聪明”,不搞“小动作”,做人做事不虚伪,履行职责不踏纪律红线、不越道德底线、不破人格防线。

真诚,利诱面前从不乱心。真诚的品质还表现在如何对待各种诱惑上,在没有利益纷争、物质诱惑时,有的人也许会安然相处、道貌岸然,一旦有外界诱惑横空出世,就容易露出本色,一显真容了。我们有的同志利益得失面前心态失衡,怀有个人不可告人目的进行相互诋毁、甚至写告状信就是这样的表现。

春秋时期的晏子可谓是不为利惑、节俭立身的表率。身为齐国重臣的他,乘坐的却是老马旧车。齐景公于心不忍,就派人给他送去一辆崭新的车子和几匹壮马,一连送去3次,都被晏子拒收。景公很不高兴,故意激他说:“你不接受车马,我以后也再不坐车了。”晏子说:“您让我管理全国官吏,我要求他们厉行节俭,以减轻百姓负担。我们如果都坐这么好的车马,导致上行下效,全国奢侈成风,我也就无法禁止了。”晏子率先垂范厉行节俭之风令人敬佩,但晏子不为数次赏赐心动的高尚品质更值得称道。

拒绝利诱就要忍得了物质上的清贫,经得起酒色利禄的诱惑,顶得住庸俗关系的腐蚀。回看落马“老虎”的堕落轨迹,也是从不能拒止利诱开始的。从安插包庇纵容家人身边人借助经商办企业违法乱纪,乃至自己参与其中,是其涉嫌严重违纪的主要原因。正如宋代思想家程颐所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有个笑话,说的是两只狗在一起互相夸奖,要成为最好的朋友,但当主人扔来一根骨头时,两只狗却争抢骨头,立刻翻脸撕咬开了。在利益诱惑面前,往往会让一个人的品行现了原形。而在英国一个大学实验室里,领取贵重金属如白金、黄金做实验时竟无人管理,也没有监视,只是根据个人实验需要领取,用多少都行,对实验者的唯一要求,就是这些贵重金属不能私用。多少年来,没有一个学生和老师在贵重金属面前暗地私用,现品行不道德、做人不真实的原形。

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各种诱惑考验、各种利益困扰,这也是对我们真实品行的实际检验。不妨借鉴共产主义战士王杰的“三不伸手”以自勉:荣誉面前不伸手,待遇面前不伸手,物质面前不伸手。始终具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沉静,始终坚守“纵有万般诱惑,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始终保持“功名如浮云,我心如止水”的淡然,把质朴本色作为永远的立身之本。

真诚,慎初慎独从不越线。“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其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是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由于最隐蔽的地方也最能看见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事情也能显示出人的灵魂。所以,当君子单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总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而“慎初”,语出唐代政治家陆贽的《兴元论解姜公辅状》:“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意思是要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慎独也好,慎初也好,都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真实做人做事的重要环节。

明代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他初任御史时,曾去拜见都台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有一天下雨后,一个轿夫穿着新鞋抬轿,刚开始时这个轿夫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的地方走,生怕水多的地方打湿了新鞋。可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一脚踏进了泥水里。于是,轿夫便一步步“无所顾惜”。王廷相十分感慨地说:“为官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啊,欲善终,当慎始。”

古人常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贵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屋漏”是指居室内西北角,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相当于所说的“暗室”。即人在独居斗室,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洁身自好,问心无愧。可以看出,真正的慎独慎初是生命的自觉,是衡量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的试金石。

慎独慎初重在慎欲慎微。不慎独慎初缘于纵欲轻小,常会以“难辞情面”、“无碍大节”为借口坦然纳之,心存侥幸心理后有了“下不为例”。在“笑纳”不成敬意的小恩小惠之时,也不知不觉地成了“温水煮青蛙”的牺牲品。

要管住自己的欲望之马,警惕心怀不轨者从小处攻关。要防微杜渐,恪守小节,从点滴做起,从细节预防,筑牢思想防线,绝不越雷池一步、放纵自己,为自己找下水的堂皇借口。

慎独慎初贵在习惯自律。真正的慎独慎初是思想的自律,行动的自觉。它远离利欲诱惑、拒绝不拘小节,为官守得住道德纪律底线,不为酒色财权所动;为民守得住清贫寂寞,不因人微言轻位卑而不检。

如抽天价烟的周久耕,被色诱的雷政富,构陷举报自己妻子土地违法建设工程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都在持权不自律上跌了跟头。

我们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能不能在“独处”的时候,也做得到“慎独”呢?在没人注目的时候是否曾乱丢过垃圾;在没有监考的课堂是否打过小抄;面对捡到的钱物,是不是占为己有;有没有把没关紧的水龙头拧紧;有没有人去楼空时把楼道里的灯熄灭;有没有在没警察把守的路口不闯红灯……

曾在报上读过一篇文章,一位英国老人在中国旅游,她因找不到回收废电池的地方,竟然把废电池带回了英国,交给专门回收废电池的部门。这应该给我们以借鉴鞭策。

在物欲横流、浮躁功利的时代,不论从政为官还是身为草根,真诚的个人修养显得尤为重要,高度自觉的自律理应进入每个人的工作生活字典里。因为,这样你才是真实的。

真诚,这个我们可以有。

《刊授党校》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