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对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通过的《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四个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应大力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使全省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为建设法治贵州提供重要前提和坚实基础。
第一,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筑牢法治贵州建设的思想道德基础。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法国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针对我省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等问题,《意见》指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要基础。强调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教育,要求领导干部要带头修身立德,提高思想境界,加强道德修养。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意见》进而结合贵州实际,提出了开展“守法公民从我做起”,深化“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运用好贵阳孔学堂、全省道德讲堂等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规范,在城乡社区广泛开展案例普法和法治文艺活动。这些要求和部署,抓住了弘扬法治精神的要害,明确了培育法治意识的保障,找准了建设法治文化的载体,必将引导全省人民强化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将法律制度内化于心,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社会风尚。
第二,深入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法治社会的重要特征就是法律成为社会的基本准则,整个社会按照法律规范运行。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针对社会主体多样化、社会利益差别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的新格局,《意见》强调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着重在发挥社会规范、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基层组织等重要作用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要求充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社团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总结推广瓮安、铜仁、余庆等社会治理好的做法和经验。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它们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帮教特殊人群,预防违法犯罪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发挥社会组织对其成员的行为导引、规则约束、权益维护作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立约、以约治村,开展各行业、各单位依法治理工作。这些举措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具有鲜明的贵州特色,对于多领域依法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将发挥重要的推进作用。
第三,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法律在我身边”。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必备要素。针对我省法律服务总量不足、结构不协调、布局不均衡,群众“诉讼难”、“找律师难”等问题,《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符合省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发展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业,统筹城乡、区域法律服务资源。逐步建立城乡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室和法律援助工作站,构建城乡均等的法律援助工作体系。这些部署突出了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的均等化,体现了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精神,有利于让人们普遍感知法律,必将促进全社会尊法信法守法用法,赢得广大群众对依法治省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把群众权益维护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有效维护群众权益、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推进依法治理,必须坚持依法维权、依法化解纠纷,推动形成运用法律手段、通过法律渠道、依照法律程序维护权益和化解纠纷的社会氛围。《意见》强调,要强化法律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引导和支持人民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推进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网络,推进基层人民调解员制度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同时,要深化平安贵州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工作机制和体系上的安排,旨在构建和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的法律渠道,健全和完善矛盾纠纷化解的法律制度和工作机制,将促使每个公民依法律按程序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解决纠纷,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局面。
(贵州省委政研室 省委改革办 执笔:陈朝伦 李照)
相关专题 |
· 聚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