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韩振峰

2014年11月12日14:09   来源:《河北日报》

原标题: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

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延续,今天的中国文化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继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指的是人们精神生活、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和精神信仰的总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发扬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正因为有了中华传统文化所营造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发展壮大有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传统文化融汇了众多民族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理想信仰、精神追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这些内在精神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各种具体的文化活动体现出来,表现为推进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历史悠久而底蕴深厚,因兼收并蓄而博大精深,因求同存异而源远流长,因推陈出新而独领风骚,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日益彰显。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实“立足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积淀为独特的思想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植根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繁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为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人、培育人的作用,塑造中国心、民族魂,助推中国梦、强军梦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之源。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和阐述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与方法。

首先,辩证地继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我们的先人曾经留下许多宝贵的优秀精神传统,诸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当然,也必须清楚地看到,中华传统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性的东西,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其次,创造性转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不能照搬照抄、囫囵吞枣,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一要使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使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二要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认真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三要用符合时代需要和大众口味的形式对传统文化作出新的“阐释”,使之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广开来。

第三,创新性发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与时俱进,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一要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二要既立足本国国情又面向世界。要根据本国国情的需要,认真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之精华,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第四,既要反对教条主义,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有两种错误倾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并坚决抵制:一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传统文化。持这种态度的人把传统文化视为铁板一块的“高大全”,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全盘肯定。这种对待传统文化的教条主义态度不仅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会给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严重危害。另一种是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种思潮把传统文化视为“沉重的包袱”、“历史的惰力”,主张彻底“摆脱中国文化的传统形态”,“根本改变和彻底重建中国文化”。这种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十分有害的。在对待传统文化这个事关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战略性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指针:“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这就是我们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作者系北京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