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少奇白区工作群众观

罗雄

2014年11月06日09:1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37年5月,刘少奇在《白区的党和群众工作》一文中指出:“只有我们的同志尊重群众、信任群众,群众才会尊重我们、信任我们。”刘少奇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创造性地提出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信任群众开展白区工作的群众观,巩固了工会组织、壮大了党的队伍,对于我们今天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在刀光剑影中尊重群众、维护群众利益、激发群众热情,联合汉冶萍工会点燃安源火种

1922年8月,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国不久即投身于中国工人运动,先后参加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收回汉口英租界斗争,他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为领导党的白区地下斗争、推动早期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发展建立了不朽功勋。

1922年7月,刘少奇回到湖南长沙,将中共“二大”文件转交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后前往江西萍乡安源路矿协助李立三领导工人运动。他先后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窿外主任、主任、总主任,在历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斗争中挺身而出,为工人群众争取了权利。刘少奇在安源大力发展党团组织,创办了安源矿区党校,大量培训工人骨干和青年学生积极分子,使安源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党员人数占当时全国三分之一,赢得了“小莫斯科”美誉。

刘少奇领导安源工人运动时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召开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认识、纯洁党员队伍。特别是他在党支部民主生活会上,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做法,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成立消费合作社。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为了筹集工会活动经费,为职工谋取福利,以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刘少奇提议成立安源工人消费合作社,以发行内部股票的形式募集合作社基金,成为中国第一支红色股票。1923年8月,安源消费合作社已发展3家商店,经营管理人员达40多人,到1924年12月,合作社基金达28300余元,在刘少奇提议下,安源消费合作社印发了中共历史上最早的地方货币。

筹建工人俱乐部。1923年8月16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换届,李立三调中共中央工作,刘少奇当选为俱乐部总主任。为了使工人俱乐部有一个活动场所,刘少奇带头并发动工人捐款,主持修建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礼堂,以丰富工人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工会凝聚力。

刘少奇在安源创造性地提出了工人俱乐部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采取十人组团为基本单位,从工班作业组十位工人中选举产生一名工人代表,再从百名工人中选举产生十名工人代表,再从千名工人中选举产生百名工人代表;自下而上组成百代表会议,再由百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总主任,窿外主任、窿内主任、路局主任各一人,形成了工会组织最早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办事机构。

创办文化补习班。安源路矿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标志,当时有产业工人一万三千余人,但“不识字者占四分之一”。为了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刘少奇从1923年开始,在安源创办了7所工人夜校、5个工人读书室、1个工人图书馆。除了路矿工人以外,还吸收了700余名子弟入学,大大提高了工人及其家属、子弟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1924年8月,汉冶萍公司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安源召开,刘少奇当选为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组成的汉冶萍工会委员长。

在腥风血雨里依靠群众,发挥工会作用、凝聚工人力量,指挥鄂、粤、沪开展工人运动

1925年春,刘少奇离开安源来到广州,着手进行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的筹备工作。5月1日至7日,由中华海员工会联合会、汉冶萍工会、全国铁路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发起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由刘少奇主持起草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并正式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林伟民当选为委员长,刘少奇当选为副委员长。从此,刘少奇行走在珠江、长江、黄浦江的风口浪尖,先后领导了著名的“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收回汉口英租界”等工人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在工人群众中树立了崇高威望,逐步成为全国工运领袖。

领导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大规模的产业工人反帝大罢工,遭到了军警的暴力镇压,史称“五卅惨案”。受全国总工会委托,刘少奇于6月初赴上海筹建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担任上海总工会总务科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参与领导了轰轰烈烈的“五卅”反帝大罢工。在领导上海工人罢工斗争中,刘少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斗争策略。同李立三、刘华(上海总工会副委员长)一起,深入工厂、码头、车站、租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指导工人的罢工斗争。为了粉碎敌人从内部瓦解工会的阴谋手段,刘少奇抓紧工人群众的思想教育,十分重视基层工会组织建设。随着斗争的发展,上海总工会虽然遭受帝国主义及军阀买办资产阶级的威胁,由于组织严密,反而使斗争力量日益增强,共有三十多万产业工人参加了罢工斗争。刘少奇依靠工人阶级骨干力量,以上海工商业联合会为组织形式,执行“民族的各阶级的联合战线”的斗争策略,掀起了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的大革命高潮。邓中夏赞扬刘少奇“是我们工人阶级最奋发、最勇敢的一位战士。”

指挥省港罢工。1926年初,因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林伟民患病不能工作,由刘少奇代理全总委员长,负责在广州筹备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并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一起领导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持续了七八个月,有几百个单位、几十万人参加。针对罢工队伍内部出现的纪律涣散、各行其是、派系纷争的现象,刘少奇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推动各行各业工人大联合。他多次指出:工人阶级联合有四个政治步骤,一是精神的联合,二是物质的联合,三是行动的联合,四是组织的联合。革命的工作就是联合的工作,联合成功即革命成功。为了加强工人群众的团结和联合,刘少奇先后主持成立了广东省济难总会、香港运输业工会联合会、香港青年工人大会、省港女工大会,一再强调“赶快联合,紧密团结。”

收回武汉租界。1927年1月3日,英国水兵在汉口杀害我无辜同胞。当时,湖北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在汉口召开,主持大会的刘少奇和李立三得知消息后,立即动员全体与会代表声讨英帝国主义的暴行,积极参与到反帝大同盟的斗争洪流中,并于当晚发表《为反对英水兵惨杀同胞通电》,提出了请国民政府收回汉口英租界六项要求和实行抵制英货、封锁英租界五项办法,立刻得到了国民的回应。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长期积压在武汉人民心中的熊熊怒火。在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湖北省总工会和各行业工会纷纷发表通电,揭露英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罪行,号召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收回汉口英租界而斗争。1月5日,在刘少奇、李立三带领下,武汉全城举行罢工、罢市、罢课,汉口济生三马路举行了30万人参加的反英示威大会和示威大游行。工人纠察队率先冲进租界,迅速拆除阻拦游行队伍的沙包、电网组成的防御工事。随后,群众冲进英租界,包围了巡捕房和工部局办公楼,驱逐了租界内的巡捕。愤怒的群众登上了英国人办公楼顶,扯下英国国旗。租界内的英国官员和巡捕、水兵纷纷逃往长江边上的英国军舰躲避。在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下,中国人民一举收回了被英帝国主义霸占60多年的汉口租界,这是近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反帝斗争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白色恐怖下信任群众,发展党的组织、积蓄党的力量,领导黑、吉、辽坚持白区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组织从公开到隐蔽,党的工作转入地下,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两条战线上的斗争:一条战线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另一条战线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秘密工作,发展党的地下组织。刘少奇穿梭于白区斗争的明枪暗箭之中,为党的建设出生入死、除旧布新。

上海沪东区委书记。中共顺直省委自1927年8月1日在天津成立起,就存在“极端民主化”“闹经济主义”等问题,致使顺直省委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为了尽快扭转局面,1928年7月22日,陈潭秋、刘少奇、韩连会以中共中央特派员身份,代行顺直省委职权,赴天津解决“顺直问题”。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刘少奇在缺席会议的情况下,当选为中共中央审查委员会书记。12月下旬,刘少奇和陈潭秋一起主持召开顺直省委扩大会议,通过了《顺直党的政治任务决议案》《顺直党务问题决议案》,会上恢复了顺直省委职权,改组了省委常委,统一了党内认识,至此“顺直”问题得到基本解决。192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刘少奇调上海工作。1928年冬至1929年春,刘少奇任中共上海沪东区委书记,他讲究策略、抓住时机开展工作,有力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1929年春季的一天,上海老怡和纱厂突然以节约能源为借口,取消蒸饭制度,工人得知消息后非常气愤,以消极怠工表示反抗,怠工的风潮迅速扩大。刘少奇及时主持召开区委会议,认真研究如何把工人的自发斗争转变为党的领导,引导斗争向有利方向发展。刘少奇在区委会上的精辟论述,使大家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斗争的目的、策略、口号和方式。合法谈判在进行,罢工斗争在扩大,厂方在“两手”夹攻中,终于达成了协议,同意恢复蒸饭,而且在协议书上还写上一条厂方不能因工人怠工而借口开除工人。

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28年底,管辖黑、吉、辽、冀、蒙的中共第三、四届满洲省委机关相继遭到严重破坏,省委班子成员多数被捕,使大东北地区党的工作陷于瘫痪状态。中央巡视员谢觉哉向中央建议:“满洲党需要一个有本事的领导者,首先做点斩除荆棘的垦荒工作,经过相当时日,不难有很好的成绩出来”。1929年6月4日,中央采纳了谢觉哉的意见,刘少奇临危受命,接替陈为人担任第五届满洲省委书记。7月14日刘少奇化名赵子琪,同妻子何宝珍一起来到奉天(今沈阳),三天后与中共满洲省委接上关系。为了尽快打开满洲工作新局面,刘少奇将恢复和整顿满洲各级党团组织作为首要任务,在重建后的省委班子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强内部团结,健全规章制度,恢复党团组织生活;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组织。在刘少奇的艰辛努力下,满洲省委由原来“异常脆弱”变得逐步坚强起来,省委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大大提高,为党领导东北革命斗争提供了组织保证。1929年10月,刘少奇创办了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刊《政治通讯》。在刘少奇的领导下,到1930年3月底,满洲省委配备了5名委员,下辖宣传、组织两个工作部门及职工、军事、少数民族三个专门委员会,使组织机构日臻完备。地方组织有哈尔滨特委及大连、抚顺等10个特支,共30个支部和206名党员。

刘少奇同志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曾两次到哈尔滨巡视工作,并领导了中东路工人运动,使哈尔滨的革命活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高潮。同年3月底,刘少奇离开哈尔滨去上海,并向中共中央提交了3万余字的《关于中东路工人斗争的总结报告》。

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1935年12月19日,为了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刘少奇再一次临危受命,来到天津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当时,刘少奇以南开大学“周教授”的身份为掩护,成功领导了北方局和天津市的抗日救亡运动,发展了党组织,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此写出了许多指导党在白区斗争的论著。刘少奇在这里重新组建了北方局(原北方局与河北省委是一套班子)。彭真任组织部长,陈伯达任宣传部长。刘少奇根据中央精神和北方各省的具体情况,批判和纠正了“左”倾路线错误,从理论上、政策上、工作方式上为北方局党组织指明了方向。

1936年5月28日,在刘少奇领导下,天津数千名学生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反日大游行,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淫威。到1936年底,北方局的党员由原来的几十人发展到四百多人,成为我党在华北地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骨干力量。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期间,为端正党的政治路线、发展壮大党的组织、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36年10月,刘少奇再次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党中央对刘少奇在北方局的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北方党的工作,自胡服(即刘少奇)同志到后,有了基本上的转变。”“这些主要转变,足以奠定胜利的基础,开展着光明灿烂的伟大前途。”

1937年7月16日,为了加强对华北地区抗日战争的领导,中央再次任命刘少奇为北方局书记。刘少奇在白区,先后使用过刘湘、刘祥、仲篪、王启、赵子琪、赵启等40多个化名。刘少奇坚持“防御为主、长期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指导恢复党在白区遭到严重破坏的组织活动,被誉为中国共产党“白区工作正确路线的代表”和“白区工作一针见血的医生”。

(作者系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长、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局长)

(《新湘评论》2014年第21期) 

《新湘评论》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