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超生于1932年12月,1950年1月入伍,1957年6月入党,1988年7月退休,现居住在北京市丰台区第十三军休所,退休前是原解放军装甲兵指挥学院学员大队政治委员。退休后,他情注希望工程,坚持捐资助学,发挥余热,老有所为,累计捐资110余万元,建立2所希望学校、25个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党员强烈的宗旨意识、一名老军人的优秀品质、一名老干部的思想境界。他三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军休干部”,先后荣获首届“中华慈善奖”、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首都十大公德人物”称号,入选“2009年度中国好人”,荣获“2013北京榜样”称号。
殊为不易——退而不休孜孜追求
陈荣超在部队服役近40年,退休后本可以赋闲在家,颐享天伦,但他却不愿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总想着“退休后还能为党和人民做点什么?”
1989年的一天,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找到了目标。他觉得,参与希望工程,捐资助学兴教,更好地培养一代代祖国的接班人,实现富国强军之梦,意义重大。
然而,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根据相关规定,捐建一所希望学校,至少要捐资20万元。20万元,对当时的工薪阶层而言,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老两口工作40年的存款还不及一半。怎么办?陈荣超拿出存折看了又看,掰着指头算了又算,决心利用老两口的退休金、老伴的返聘工资及存款利息,再省吃俭用十年八年,存够20万元,捐建一所希望学校,实现退休后新的人生追求。
极为难得——危难之际毅然抉择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老两口努力攒钱时,儿子却因病下岗,三口人的小家庭仅靠儿媳妇每月600多元的工资生活,十分拮据。看到有病的儿子、年幼的孙子、无奈的儿媳,陈荣超左右为难、十分揪心!面对儿子的不理解、儿媳的埋怨、周围的闲话,陈荣超思来想去,顶住各种压力,毅然作出选择:还是把攒钱助学放在首位,适当接济儿子,狠“抠”自己。
1999年5月,用了10年的时间,就在他们即将攒够20万元时,陈荣超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入院抢救。见病情危急,家人提出“先取出些钱来救命”,用些进口药。他坚决不答应,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一时竟无语凝噎,两眼满含热泪,默默点头。
病愈出院后,陈老立即寻求组织帮助,抓紧完成捐建。2000年10月,以陈荣超捐资20万元为启动资金,在四川雅安市芦山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栋1700多平方米的崭新四层教学楼在邛崃山麓、青衣江畔的雅安市芦山县龙门乡中心校建成,这是当时芦山县最好的教学楼。当地政府将这所希望小学命名为“晨阳希望学校”,象征着早晨升起的朝阳,托举起明天的希望。
尤为可贵——乘势而上倾力献爱
捐建晨阳希望学校后,陈荣超不顾年老体弱,继续坚持捐资助学。2005年,他与老伴又捐出刚攒够的20万元,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捐建了一所希望学校——晨阳中心校。
为了支持两所晨阳希望学校办好教育、培养人才,先后向四川的晨阳希望学校赠送300多张教学光盘、数十种教学参考书籍和中外经典名著,以及一台29英寸彩电;捐赠1.5万元作为奖学金;每年捐出1万元,资助该校6名贫困生上中学。亲自为内蒙古的晨阳中心校购买大量图书,订阅15种报刊杂志,购置了相应的图书柜和桌椅板凳。
近些年,鉴于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缺少课外读物的问题较为突出,陈荣超就将捐资助学重点转向捐建爱心书屋,每攒三五万元就捐建一个,积极为孩子们阅读课外图书提供方便。2006年以来,他们累计捐赠图书8.2万余册,先后在川、滇、赣、陕及内蒙古的老少边穷地区25所农村学校中捐建了爱心书屋,捐建前,他们多方联系,认真调研、考察、选点;捐建中,与学校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捐建后,定期回访,确保捐资助学取得实效。
2008年5月12日下午,老两口正在雅安市荥经县荥河小学联系捐建爱心书屋时,突遇“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第7天,四川图书大厦一恢复营业,他们就前去购买书籍近3000册,赶在六一儿童节前为荥河小学建起了爱心书屋。随后,他们加快捐建步伐,除了在重灾区汶川、北川、什邡等地捐建外,几年间已为雅安市2区6县各一所农村小学捐建了爱心书屋,还向玉树地震灾区学校赠书1200余册。2013年,为了纪念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50周年,他们加大捐建力度,经到革命圣地延安和遵义认真考察,决定再次捐资8万元,6月份以前在两地4所小学分别建立爱心书屋。
2014年上半年陈荣超又拿积蓄购买图书6200册捐建了两个爱心书屋,分别为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杉树乡中心校爱心书屋和云南红河布依族自治县乐育乡然仁小学爱心书屋。在“北京榜样”颁奖典礼上,陈荣超将为他捐赠价值十万元的五千余册图书分别捐赠给了四川“芦山晨阳希望学校”、云南石屏县“他腊小学”、江西兴国县“官田小学”等三所学校。
颇为欣慰——传递爱心收获希望
当有人问及陈荣超,20多年克服困难捐资助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不假思索的回答:“我们老两口从小是苦孩子,后来参军干革命,我们拥有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回报党和人民!如果讲最大的收获,就是快乐与希望”。
是的,他确实收获了快乐与希望。
正如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赠给陈荣超夫妇的锦旗上所写的那样,“你们的爱心,寄托了孩子们的希望。”
陈荣超资助过的龙门乡晨阳希望学校一名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到待遇高、环境好的广州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晨阳希望学校当一名小学老师,并在家乡成家扎根,立志为家乡的孩子默默奉献一生。
陈荣超的两个外孙女远在美国。她们每次来中国探亲,陈荣超都带她们去晨阳希望学校见证中国孩子在艰苦环境下如何勤奋学习。这两个孩子深深为之感动,回美国后,主动将自己积攒的2000美元零花钱寄过来,让爷爷捐给希望学校,表示长大了也要传递爱心,回报社会。后来,他的大外孙女获得了新墨西哥州“十大杰出青年”,并是其中唯一的华裔。
相关专题 |
· 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