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为了孩子有学上——记安徽省桐城市教育局退休干部徐智明

2014年11月27日09:0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江淮职教园地里,桐城中华职校是一朵奇葩。然而谁也没想到,它的创办者、掌门人竟是一位82岁的白发老人。他就是“全国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安徽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桐城市和安庆市的道德模范、“诚实守信的中国好人”——徐智明老人。

1993年,徐老从安徽省桐城市教育局退休。那时教育资源匮乏,每年初中毕业生只有一半能顺利升入高中,剩下的孩子都面临辍学,那些求学心切的学生和家长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以求得一个上学机会。那些无门路的,有的就只好远走他乡当童工,甚至有少数浪迹天涯误入岐途,给社会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徐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道就不能办一所新型民办学校接纳他们吗?于是便萌发了创办一所职业学校的念头。他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两个老搭档的支持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一所既学技术又学文化的学校由此诞生。办学之初,一无所有,私人凑钱办小型聚塑厂,用两仟元购买一台旧吉普车跑出租,开办职业介绍所,终于以“滚雪球”方式,把一个借“鸡”下“蛋”、租“船”出“海”的培训班,办成安徽省省级示范职业高中。这每一步都浸透了徐老的血和汗,每一步都闪耀着徐老智与勇的光芒。如今的中华职校占地108亩,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设施齐全,风景如画。学校开设15个专业,顶峰时41个班,在校生2800多人。已毕业8520人,就业率98%,对口高考达线率100%,升入本科的占20%,2014对口高考,就有22人录取二本院校(全市30人)。办学以来,先后为市内外培训粗放型技术人员75410人。这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弱势群体撑起了一片蓝天。老百姓深情地说:“中华职校是草根学校,是真正为老百姓谋利益的学校”。

徐老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崇高的职教事业,专心办学,绝无旁顾,简直是忘我、忘家,舍弃亲情。

他60岁患高血压,70岁后患糖尿病、冠心病、轻度脑梗,而他却没有因疾病缠身而休息。学校四易其址,他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在建新校的七个月里,他每天早上5点到工地,中午吃方便面,晚上8点回家,整天“泡”在工地上。由于生活不规律,2004年6月的一天,突然胃部大出血,直到住院第三天才止住。第四天,他就强行要求出院,把药带到工地上吃。每年招生期间,他早出晚归,走乡穿村,用保温瓶装上胰岛素,随身带着给自己注射。

他几个儿女都在外地。20年来,却没有一次专程去他们家歇一夜。他除了一天三餐回家吃饭,家里什么也顾不上。2009年,正当学校申报安庆市示范高中的关节眼上,他的老伴突然发病,在安庆医院动手术,住院几十天,他只去探望了四次,而且每次都是中午12点出发,下午3点回校。2010年8月,正值学校招生之际,老伴又病了,徐老将她送往合肥,后又辗转到南京住院,他把陪护之事交给儿女,自己仍在学校忙里忙外。老伴南京住院期间,他一次没有看望过。朋友骂他“难道学校比老伴生命还重要吗?”

随着中华职校不断的发展壮大,开发商纷至沓来,徐老面临着一次次考验。1998年,学校滚动积累已达55万元,有人劝他:“这么多钱,你们三个创办人平分,每人可分到18万元,足够买一栋别墅。”而他连想也没想过。2003年,合肥一家企业老总准备用600万元收购学校,被徐老断然拒绝。2004年,台湾程女士专程来校,要用1050万元买下学校,并许诺给三个创办人每人50万元,徐老毫不犹豫地说:“您融资,我欢迎。如果您收购学校,我们坚决不同意!”2006年,安庆市一位领导来校考察,为徐老的办学精神而感动,当场要求桐城市政府奖励徐老个人50万元,被徐老婉言谢绝。2010年,学校总资产已达4000万元,徐老深谙自己年事已高,要想持续发挥这一教育资源的效益,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只有将它捐赠给政府。于是,次年5月,他郑重地向市政府递交了无偿捐赠报告。消息一传出,社会褒贬不一。面对世人的不理解,徐老坦然地笑着说:“我的人生价值观就是奉献,所以办学之初就没想捞钱。我是零的起点,零的回归。”

徐老没日没夜地操劳,谁也算不清他们付出的劳动和该得的报酬。创业之初,他连续四年分文未取,出差开会和来人都自掏腰包,建校时从家里拎来25斤茶叶分到五个工地。直到现在,他的工资还远远低于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他虽掌管几千万元资产,但自己俭省到吝啬的程度。1995年,学校为海南培训服务员,徐老等人包车前往,三天两夜没下车,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矿泉水。2006年,他和同事去北京办事,为找廉价旅社,步行三个多小时,直到在小巷子里找到每晚26元的住处。然而,他为了学生舍得花钱,毫不吝惜。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先后减免学费40万元,争取民政部门救济和私企老总捐助共61万元,使贫困生少花钱或者不花钱也能上学。学生崔继红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徐老找人资助她完成了学业,考上了大学。吴雪梅姐弟三人同在学校就读,家里靠父母砍柴为生,徐老不仅帮助解决了学费,还将自家孩子的50多套衣服和鞋子送给他们。三级伤残学生魏张健求学无门,徐老收下他,三年里共资助他8800元。20年来,学校每月举行一次生日聚会,已举办过196次。每学期,徐老在家中设宴,自写请帖,招待各班品学兼优的第一名学生,仅此一项,他自掏腰包2.5万元。每当学生生病,他都从家里带上慰问品到病榻前慰问。有一年端午节,外地50多名学生不能回家,徐老知道了,连忙掏钱与他们会餐,让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徐老正在谋划着如何适应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的大好形势,把中华职校办成服务经济、造福百姓的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梦想再尽微薄之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乔业琼、秦华)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