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旭
首开养老用地抵押贷款;鼓励专业医师到民办养老机构执业;给予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同等税费优惠待遇……去年,温州市出台全国领先的社会养老“1+5”政策,在土地规划、金融信贷、养医结合、人才培育、机构管理等方面破题发力。
今年8月,温州市获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成为全国42个试点城市之一。
温州市老龄办副主任陈光富说,温州之所以入选,在于之前一系列养老服务的创新改革引起上级民政部门的重视。温州市将借试点契机,进行新一轮的创新尝试。
引入“备案制”
创新养老机构登记
一直以来,我国对养老服务实行严格的许可制,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养老机构需达到一定规模,投入一定条件的设备和资金,才能开门营业。
温州市现有养老服务机构405家,其中民办养老机构300余家。这些民办养老机构存在大量“黑户”,因条件不具备,被“卡”在门外,没有取得营业许可证。
陈光富说,现有的养老床位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些小型养老机构具有一定的服务质量,如果稍作规范,完全有能力为社会分担一部分养老功能。否则,将是养老资源的浪费。
为此,温州在《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养老机构“备案制”,即对现实存在却无法达到许可条件的小型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从实际情况出发,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到民政部门进行“备案”式登记,由属地乡镇或街道来颁发“社区养老服务证”,让民办养老机构获得养老资质。民政部门是这些养老机构的业务指导单位,而日常管理、安全管理则由属地乡镇(街道)负责。
去年,洞头县东屏街道养老院领取了温州市首张“社区养老服务证书”,从而解决了纠结多年的“身份”问题。
“转正”门槛虽然降低,但温州市民政局在“备案制”实施前,细致地开展了一次养老服务机构摸底整治工作。比如联合消防部门开展养老院消防安全整治,验收合格的机构才允许补办相关手续;限期整改不合格的,将被依法责令停办。
民办养老机构往往专业人才紧缺。温州市打通“公办”与“民办”人才身份渠道,保障养老从业人员在公办、民办养老机构之间有序流转。由主管部门选派到民办养老机构工作期间,其人事关系、社会保险待遇等保持不变,并记为对口支援经历;给予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补贴和一次性技能鉴定补贴等。
探索“养医融合”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现阶段,温州市养老机构配备卫生室的非常少。老人们能在养老院生活,却没办法就近看病。试点中,温州市打破“就医”与“养老”障碍,探索“养医融合”。
温州市探索出两种实施方案:第一种,民政部门给养老机构直接配备卫生室,招聘医务人员到养老机构工作;第二种,让公立医院与养老院结对,由二甲以下的社区(乡镇)医院与养老院建立合作,养老院提供生活照顾,这些医疗机构负责老人的疾病治疗和护理。
目前,方案开始实施。正在建设的温州社会福利中心,就是一家大型养医结合服务机构。这家养老机构建成后,将在康复中心大楼设立门诊、住院部等,老人患普通疾病,可在康复中心内就诊。瓯海区万福医院牵手民办养老机构,在医院中增加养老服务功能。今年7月29日,公立医院温州龙湾人民医院与温州红景天老人公寓共同设立康复中心,开始试水“医养融合”。
创新政策理念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
受“公益性设施不得抵押贷款”的规定,民办养老机构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资金支持,从而限制了养老产业的发展。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温州市在《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突破民办养老投资融资体制的障碍,积极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领域。
去年6月《意见》出台后,温州泊岙老人公寓用土地产权作抵押,获得中国光大银行贷款3000万元,破冰养老机构融资难问题。
据泊岙老人公寓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兆光介绍,老人公寓土地面积6.3万平方米,加上土地价值等,评估总价约2.8亿元,银行据此发放抵押贷款的年利率为6%。
温州突破养老服务改革激活社会资本。另外,温州市委、市政府还对各县(市、区)提出要求:在2015年前至少建成1家200张床位以上护理型养老机构。这也促进各县(市、区)加大养老产业的招商力度。到目前,温州民资先后投入建设18家大型护理型养老机构,吸引约30亿元资金进入,能新增床位数7000张。
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外,温州还推进“公建民用”的运营管理方式,通过委托管理,让民间机构管理公办养老院。温州目前正在对现有公办养老机构,特别是188家镇(街)敬老院进行改扩建,在功能上转型升级,扩大服务范围,吸收有需求的社会老年人入住,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机构。
创新养老模式
提升居家养老水平
据了解,温州养老服务综合改革将完成以下目标:到2015年末,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社区全覆盖。届时,所有社区、行政村都有自己的养老机构。到2020年实现20分钟养老服务圈,老人们出家门走路20分钟的半径范围内,就有老人服务点等配套设施。
为实现这个目标,温州正大力推进“统分结合”新型养老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具有温州特色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在社区居家服务方面,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2014年将新建186家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23家行政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行政村广覆盖。
在农村,温州市把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点放在“保基本”上, 推行“基本版”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特别是要实现农村助餐服务广覆盖,保障大多数农村老人能得到基本的养老服务,解决就餐、洗衣等日常生活护理问题。在山区利用村民农房推行“老年灶”;在移民村建“移民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条件的村则利用村集体用地建设老年公寓,集中养老。
同时,全面实施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对低收入的失能、失智、高龄、独居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经过评估,采取政府补贴的形式,资助他们入住养老机构或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到2014年底,全市1.8%的老年人将享受养老服务补贴。培育一批政府购买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定点单位,支持其连片辐射、连锁经营、统一管理,打造特色品牌。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