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川藏青藏道路工人:“献了青春献子孙”

2014年10月10日16:31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川藏青藏道路工人:“献了青春献子孙”

  青藏公路上,时常见到道班工人们繁忙的身影。记者 马列摄

  只有到过这里的人,才知道天路的诞生多么不易。

  走进青藏公路“天下第一道班”,同行的一位记者开始流鼻血。平均海拔5100米,最低气温-40℃以下,一年中有120天以上刮8级大风,这里被称为“生命禁区”。这里是青藏公路安多养护段109养护点,也是我国平均海拔最高的路段,“天下第一道班”因此得名。

  1954年12月25日,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胜利通车。自那一天以来,“第一道班”的工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献了青春献子孙”,这是公路人的誓言。

  铭记

  巴布就是这些“父子养路工”中的一员。1984年,干了30年养路工作的父亲退休后,巴布接过了他手中的扫把和铁锹,一干就是30年。

  长期严重缺氧,很多道班工人30多岁就开始须发脱落。“去年的体检结果显示,我们工人一半多都有心脏或血液病。”巴布的语气有些轻描淡写,但这背后的数字却显得有些沉重。据粗略统计,这里养路工的平均寿命不到62岁。

  每辆车开过,巴布都会看一眼。“它能把我的祝福带给拉萨的亲人。”巴布憨厚地笑着。

  60年,弹指一挥间。1950年初,11万藏汉筑路军民跨怒江天险,攀横断山脉,越巍峨昆仑,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五易寒暑,修建青藏川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在艰难的岁月里,公路几乎每延伸一公里,就要倒下一名烈士。面对生死考验,建设者们立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誓言,3000多名筑路英雄长眠高原。

  时任十八军五十四师副团长的宋继年回忆说:“有一次,我们特务连6个人都滚到江里,怒江的水啊,真是急得很……”

  时光,带不走人们对“两路”英雄的思念。拉萨烈士陵园管理员桑珠指着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烈士墓说,这里有1300多座墓,还有300多座无名烈士墓。60年过去了,那些为修通川藏、青藏公路献出生命的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距离拉萨烈士陵园千里之外的格尔木,有一座将军楼,它是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格尔木至拉萨1200公里,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筑路军民,仅用7个月零4天就修通了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也让格尔木从戈壁荒漠变成一座高原名城。

  传承

  2014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他强调,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两路”精神用生命写就、用奉献传承。

  “总书记的话让我们感到温暖、振奋。”武警交通第二支队一大队大队长毛洪江说,当年在修筑川藏、青藏公路时,18军老战士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沿着英雄先烈的光辉足迹,武警交通部队一直奋战在雪域高原上,“我们要发扬十八军优良传统,不怕牺牲、不怕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洛桑江村说,川藏、青藏公路像两条飘落人间的洁白哈达,把西藏与祖国大家庭紧紧连在一起。川藏、青藏公路留给后人的不只是雪域高原逶迤向前的两条路,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创新

  60年前,青藏、川藏公路创造了人类筑路史上的奇迹。今天,新的奇迹在这里诞生。

  截至2013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86万公里,墨脱公路通车结束了全国最后一个县不通公路的历史;拉萨机场建成,青藏铁路通车,为西藏与内地架起“金桥”。

  鲁朗镇坐落于川藏公路318国道旁边,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林芝县鲁朗镇镇长边巴笑着说:“现在很多村民们开办家庭旅馆,已有1700多个床位,旅游业不断升温,这条318国道成了名副其实的造福路。”

  目前,川藏线上,雅康高速公路已经开工,预计3年后建成通车;新二郎山隧道工程已经完成三分之一;通麦大桥、西藏在建第一大桥——迫龙沟大桥正在架设中。青藏线上,茶卡至格尔木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按照规划,2020年西藏将实现县县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干线铁路网初步形成,铁路运营里程将达1300公里。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西藏与内地间不只有看得见的“金桥”,更有感情的“金桥”、思想的“金桥”。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说:“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路’通车6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的要求,打造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以‘两路’精神激励交通人续写新的时代壮歌。”(记者 冯 蕾 杨 君)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张玉、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