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青藏公路之父”之称的慕生忠,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这位久经沙场的将军,此前一年曾率领2000多名筑路者,在“生命禁区”的青藏高原历经7个月零4天修通从格尔木到拉萨的雪域天路,书写了人类筑路史上的不朽传奇。
11日,新华社记者走进慕生忠生前故居,采访慕生忠子女,感受着这位将军的铁汉柔情。
铲平世界屋顶
“当我站在昆仑山口,连呼吸都感到困难,难以想像父亲和筑路工人在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修筑公路。”慕生忠的小女儿慕翠峰说。
她告诉记者,修路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父亲较少主动对子女提起,但从记者陆续采访父亲的过程中,对修筑青藏公路了解越来越多。其中,对打通唐古拉山口的印象尤为深刻。
1954年5月11日,慕生忠率领1200多名军民,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了建设青藏公路的序幕。随后,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域高原,公路不断向前延伸。
海拔近5300米的唐古拉山口,是青藏公路的必经关口,也是公路能否顺利通到拉萨的关键。然而,这里每年只刮一次风——从大年初一刮到新年除夕,气温极低、空气稀薄。以当时工具之简陋、自然条件之恶劣,施工队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艰苦卓绝的努力,10月20日,唐古拉山口终于被打通。
慕翠峰说,父亲在修建青藏公路时写过一些诗,其中打通唐古拉山口时写的诗英雄气十足:唐古拉山风云,汽车飞轮漫滚。今日镐锹在手,铲平世界屋顶。
1954年12月15日,公路直抵青藏公路终点——拉萨市。十天后,康藏、青藏两大公路通车典礼在拉萨顺利举行。
购读二十四史
“父亲喜欢读书吟诗,书架上的《鲁迅全集》和二十四史,都是他读过的书。”慕翠峰说。
在兰州慕生忠将军的故居,慕翠峰从书房兼卧室的书架上,取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衲本二十四史中的《史记》,向记者展示。
“新华书店的人说,当时二十四史兰州只卖了两套,一套西北师大买走了,另一套就是我父亲买的这套。”慕翠峰不无自豪地说。
对于父亲如何购买和阅读二十四史,最小的儿子慕青峰告诉记者,修筑青藏公路后,毛泽东主席曾接见慕生忠,“当时主席问话,父亲回答时举例用的典故弄错了,主席笑着说‘你回去好好看看二十四史’。父亲回到兰州后买了一套。”
“父亲后来让我们读,可是我们没有一个坚持读下去。父亲却经常读,给我们讲里边的故事。”三女儿慕瑞峰说。
收养哈萨克族孤儿
在晚年回忆中,慕生忠告诉儿女,修筑青藏公路是他人生中做的一件大事,“收养了一个哈萨克孤儿”,也同样是他人生中做的一件大事。这个孤儿,就是哈萨克族的沙塔尔。
1951年,慕生忠在解放不久的拉萨街头,一连几个早晨看到垃圾堆上躺着一个八九岁的孩子。四十出头的慕生忠心生隐痛,问了一些情况后决心收留这个可怜的孩子,尽管子女较多。当小孩愿意、中共西藏工委同意后,慕生忠领回了当时身上只披了一块破毡片的沙塔尔。
从此,小沙塔尔与慕生忠同桌吃,同屋睡。慕生忠率众修建青藏公路后,沙塔尔转到兰州由老伴抚养,与慕家其他子女生活在一起。
“从小父亲就特别关心慕沙塔尔,他们之间有很深的感情,爸爸还联系让沙塔尔在西北民院民族班上学,毕业后到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当老师。”慕翠峰说。
十年动乱期间,慕生忠被打倒,沙塔尔也遭受牵连,下放到新疆农村。1979年,慕生忠平反后,沙塔尔恢复工作,并于1981年成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
慕翠峰拿着哥哥沙塔尔的一封写于1982年6月1日的信念道:“今年3月,我准备采访博尔塔拉,来了两位新华社记者……听他们说要写爸爸筑青藏公路功绩,我们高兴得几天都没有睡好觉。一到熄灯躺下来,脑海里翻腾起那年青藏高原上的战斗景象。”(新华网兰州9月12日电 记者刘诗平、范世辉、曹婷)
相关专题 |
· 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