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晓辉
近日,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在谈及营造良好从政环境时指出,要坚持“君子之交”,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按党纪国法办事的简单关系……这一要求极具现实针对性,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深思、笃行。
毋庸讳言,现实中,一些地方、一些党员干部中,经营小圈子、拉帮结派的“不正当社会关系”盛行,形如地方政治空气中的雾霾。“雾霾”之下,模糊了公与私的分野,混淆了义与利的边界,扰乱了党纪、政纪和国法。梳理近年查处的贪腐窝案,那些落马官员在人际交往上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有自己的圈子。圈子,即他们精心编织的社会关系网,而“织网”的目的,则是互相借力,实现、维护个人的私利。这样的“不正当社会关系”雾霾,就是良好从政环境的危险杀手。
君子之交在对“不正当社会关系”雾霾的治理中,有着类似“清道夫”的功能。如果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立君子之德、行君子之风,以君子之交的目的、规则,疏浚、清理围绕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关系,那么,蓄积的就是推动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坚持君子之交,首先要端正交往的目的和动机。现实中,一些干部的人际交往滑入“不正当社会关系”,全因一个利字:与上级交,是为个人晋升打通关节;与下级和同级交,是为选票、为通融;与同乡、校友交,是为相互照应、办事便利;与商人交,则是为将权力变现。而君子之交,则不掺杂任何个人世俗利益——周恩来曾说:“情义只有建立在人民的利益之上,才是伟大的、崇高的。”党员干部应时刻以此“校准”自己的人际交往目的:与校友交是否为了在“致青春”中重温美好、擦亮初心?与商人交,是否为当地经济发展谋?与同僚交,是否合力为民生福利谋、为事业发展计?
君子之交,就是严守规则、严守边界、严守红线。“不正当社会关系”之不正当,就在于突破了公私、义利、党纪法理等的边界和底线;君子之交之所以高贵,是在于对这些边界、底线的坚守。毛泽东曾提出“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三不原则”;习近平则以“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定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来告诫各级领导干部。我们的党纪国法,明确指出了党员干部为人处世的规则和底线。每位党员干部只要心存对党纪国法的敬畏,在交往中增强边界意识、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就一定能让人际关系变得简单、清澈、透明。
一台运行不堪重负的电脑,要想避免死机,一是恢复出厂设置,二是在使用过程中及时整理文件夹。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需要党员干部以君子之德,时时纯粹交往的初衷,这就好比“恢复出厂设置”;以君子之交的规则,时时矫正、清理不正当的交往,这就好比“重新整理文件夹”——卸载了“垃圾文件”自然就提高了运行效率;简化、净化了人际关系,自然就优化了从政环境。
“君子之交淡如水,为政之道清似茶。”上世纪80年代,习近平与贾大山相交日深。贾大山曾几次相邀一起吃饭,习近平总是笑笑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每次都喝茶水,已经够奢侈了,何必要喝酒呢。”
今天,重温“习贾之交”的故事,每位党员干部都当静思:如何从自己做起,建立其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谋求其清似茶的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