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清醒认识当前形势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2014年山西经济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4年09月28日09:2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进入2014年,我省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客观认识和正确判断当前形势,大体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受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特别是煤炭价格下降的影响,一季度我省经济增长放缓明显,二季度虽有所回升,但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二是从纵向比较来看,与以往经济下行周期相比,在本轮下行中我省经济下行的振幅小、速度缓,显示出我省的转型发展成效已经显现,经济增长稳定性有所提高;三是从未来发展看,随着我省经济转型的稳步推进,综改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全面实施,可以预见山西经济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一、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形势及原因分析

2014年,全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097.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0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3027.8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2731.94亿元,增长7.7%),同比增长6.1%,比一季度(5.5%)回升0.6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1.3个百分点,低于去年同期山西增长速度(9.0%)2.9个百分点。这表明我省经济运行呈现出了积极的变化,止缓已初见成效,但回稳促增仍需努力,实现全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任务仍然艰巨。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大幅放缓特别是煤炭价格下跌是影响山西经济增速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虽然比一季度的最低点(4.2%)回升0.3个百分点,但与上年同期(10.8%)相比放缓了6.3个百分点。在全省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原煤、钢材、发电量、氧化铝、水泥5种产品小幅增长,生铁、粗钢、焦炭、原铝4种产品同比下降。山西经济关键在于工业经济,煤焦冶电是山西工业的主导产业,占比约达70%以上。其中,煤炭占到整个工业的55%左右,煤炭市场低迷直接影响着山西的整体经济,国内煤炭价格从2011年10月最高853元/吨,下跌到目前的532元/吨,跌幅达37.6%,由此可见山西工业生产下行压力主要源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行业效益总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近年来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节能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煤炭质量提高、生活用能结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但与之对应的是,2013年,国内煤炭产能不断释放,到2015年山西省重组整合矿井全部建成进入生产状态,产能将达到约13亿吨左右,进口煤也步步紧逼,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进一步加大。供过于求的现象直接拉低了煤炭能源产品价格,也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效益水平。虽然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格局短期内较难改变,但是我国煤炭市场将由供需基本平衡向供应宽松、结构性过剩、个别时段和局部区域紧张转变,我省煤炭市场将总体处于需求低增长、价格低水平的调整阶段。

二是外部经济环境变迁的影响。山西煤炭行业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是整个经济环境不景气造成的,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形势影响了山西工业企业的发展。中国社科院2014年《国际形势黄皮书》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仍将维持中低速增长。就中国经济而言,也悄然进入新“拐点阶段”,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这使得全国经济形势更趋复杂,经济运行中不确定性、不平衡性和脆弱性凸显。从中长期看,随着改革政策的落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将会逐步提高;而从短期看,一些领域的改革反而会对短期经济增长和价格带来冲击。此外,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意味着政府必须放开对资源要素的过度垄断,政府主导投资驱动模式将有所弱化,如果在一段时期内生增长的接力棒不能有序交接,那么,就很可能出现经济增长动力的“空档期”。从季度和年度数据看,受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影响,2014年山西经济也将处于长期趋势潜在增长率的阶段性下行阶段,经历2009年金融危机的重大冲击以来,山西GDP潜在增长率下调2个百分点(由2009年之前的10%~12%下降至8%~10%),处于周期波动的下行调整阶段,处于季度波动低速增长期;如果没有大的、特殊的外部冲击因素,随着转型综改区建设深入推进和创新驱动力度的不断加大,山西经济运行会稳步向上,全年经济将趋于稳定发展,经济增长将回归合理阶段。因此,如何巧借经济下行之力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如何平衡中长期改革与短期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平衡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动“体制改革—转型发展—稳定增长”进入良性循环,是实现我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挑战。

二、我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因素

在全国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山西经济还是保持了稳定运行,主要得益于金融危机后,山西完成煤炭资源整合,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转型综改区建设,全省经济整体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

1、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协调。进入“十二五”以来,可以说是山西经济发展历经磨难的几年。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国家对经济增长预期不断调低,从8%逐步调整到7.5%左右。在这轮经济下行期,省委、省政府坚定推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战略,以项目带发展、调结构,紧抓项目落实,先后出台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今年上半年,全省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5.8%、5.1%、7.7%,一、三产增加值增速快于二产。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5%、49.7%和44.8%,与2013年同期相比,一产比重提升0.3%,三产比重提升2.3%,二产比重下降2.5%,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协调。同时,在工业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工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省工业内部转型效果不断显现。一是非传统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提升,呈现逐步提升态势,特别是化工、医药、纺织产业增速持续加快。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全省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五升四降”,煤炭、发电量、钢材、水泥、氧化铝产量分别增长2.0%、0.1%、9.3%、0.5%、7.6%;焦炭、生铁、粗钢、原铝产量分别下降3.6%、1.4%、0.3%、12.2%,在价格大幅下降的不利因素影响下,煤炭、电力、钢材工业增速总体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传统产业总体抗风险能力也在增强。

2、三产投资结构更加优化。今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在“十二五”前三年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各年增速均在20%以上),同比增长18.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从投资内部结构看,第三产业投资加快、工业投资内部转型力度加大、民间投资增速加快,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2%,比上年同期加快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2.2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内部转型力度加大,非煤产业、非传统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占比提升。上半年,非煤产业、非传统产业投资增速均快于全省工业投资平均水平,占全部工业投资比重明显提升。其中非煤产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75.7%,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非传统产业投资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1.4%,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三是民间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占比显著提升。上半年,全省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7%,比同期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6.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4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5.2%,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3%,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高2个百分点,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49.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协调、工业和投资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新成效的取得,为全省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打下基础。

三、发展前景及政策建议

客观认识我省当前经济形势,要清醒地看到,以煤炭工业为主导的山西能源经济格局并未根本改变;全省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基础尚不巩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从当前政策措施看,要以敢于担当、锐意创新的精神抓好政策举措落地。一要大力支持煤炭企业渡过难关。落实“煤炭20条”和“煤炭17条”新政,积极推进煤电一体化,加大用户直供电、签订长期合同等模式,提高煤炭加工转换能力;鼓励发展煤焦化、煤制气、煤制油等就地转化项目,实现多联产、规模发展,拓宽煤炭利用范围,支持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化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项目;加大对非煤产业如装备制造业、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支撑力度。加大清理涉煤不合理收费工作力度;研究煤炭税费整体改革方案,合理确定税费总体水平,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取消铁路建设基金;根据资源赋存条件制定差别化税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以项目为抓手,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把布局重大项目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作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举措,立足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政策措施,以企业为主体、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布局建设现代煤化工、轨道交通设备、煤层气装备、煤机装备、电力装备制造基地,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大省属煤炭企业集团公司改革力度,稳步推进国有股权减持;加大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力度;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国有资本投资经营主体;推行国企信息公开和市场化选聘;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支持各种所有制资本融合发展。四要推进金融创新,提升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的功能,扩大太原煤炭交易价格指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逐步将采价点向蒙、陕扩展,推动指数上市。要完善煤炭、电力、焦炭等大宗产品的市场配置机制,积极发展焦炭、电力和煤层气等能源商品的场外交易,争取建立能源商品期货交易所;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天然气、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五要完善矿产资源市场配置机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建立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促进矿业权流通,进一步完善矿业权交易有形市场建设,积极推进煤层气审批管理配套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

从长期发展来看,转型发展才是山西资源型经济走出“资源诅咒”的根本方式。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转型综改建设,才能全面提升山西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应对复杂多变内外环境,推动全省经济健康稳定增长。一要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有新进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快流程再造,变前置审批为过程服务、后端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上有新成效,创造优良市场环境。二要在资源配置市场化上有新进展,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各类资源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进行有效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效率最优化。三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有新进展,要在推进驻晋央企在晋注册、地方参股上取得新的突破,使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国有企业改革上取得突破,国有企业要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上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作用,实现国有资本与其他经济成分融合发展壮大。要创造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要在推进科技创新上有新进展,以低碳引领、创新驱动为宗旨,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为龙头,围绕资源的深加工和资源的相关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煤化工以及与煤炭有关的机器设备、采掘等高新技术产业,把科技创新作为煤炭产业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发展的根本路径,打造国家煤基科技及产业创新高地,实现由“煤老大”向“煤科老大”的转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五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领域、鼓励资源型企业进入旅游文化产业,并成为旅游文化产业的投资主体。总之,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全力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才能促进全省经济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成功转型的新路子。

(课题组成员:潘云 孙秀玲 王云 韩芸)

山西《前进》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点击进入“全国党建期刊博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王金雪、秦华)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