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9”重要讲话精神

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2014年09月25日09:14   来源:贵州日报

原标题: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刘永平和他的“孩子们”。

杨殿弼指导学生画画。

周贤怡和孩子们做游戏。

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教师刘永平:学生的“好父亲”

从教几十年至今仍坚守教书育人岗位的刘永平,是清镇市第三中学教育集团二校区的教师。他今年54岁,谈起自己的教书生涯,两鬓斑白的这位教育工作者没有豪言壮语,他语气平静而执着:“我是教师,爱学生是我的天职。”

2013年,为整合教育资源,解决清镇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清镇市委、市政府组建了两个教育集团。清镇三中教育集团成立后,要分流400余名学生到清镇城外近10公里的二校区住读,同时也要选派部分老师到二校区。

年过半百的刘永平家住清镇城区,身患高血压、高血脂、腰肌劳损等疾病。但是,“二校区加上分流来的共有700多个学生,总得有人去教,有人去管!”这位老共产党员服从教育集团安排,背起行囊前往二校区,和学生吃住在一起,一个星期只回家一次。

刚到二校区,很多同学不适应,刘永平怕他们想家,特意买了插座给学生的手机充电,方便和家人联系;班上有个别同学不想吃饭了,他千叮咛万嘱咐班上同学每天监督她吃饭;他每晚送同学到寝室,向同学们问这问那;他还领着同学们晨练跑操,在操场玩游戏……

二校区学生庞秋月不由感叹,“看着刘老师满脸的笑容,我们就有了希望;看着他两鬓的白发,我们就有了力量!”

当时的二校区还没有校医,几公里外才有村级卫生所,刘永平往返接送生病或有事的学生是家常便饭。

吴晟宇同学发高烧;张继木、扶茂婷感冒咳嗽;何瑞锋肠炎腹痛呕吐……不论白天或晚上,刘老师总是及时把他们送到医院,或自己开车把学生送到清镇交到父母手中。

在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刘永平刚结束自己所带七年级(10)班的早读,手机里传来爱人右手骨折的消息。

他向学生简单交代几句后,迅速驱车赶到清镇到贵阳的收费站,看着儿子送妈妈前往贵阳治疗的身影,刘永平心里酸酸的,他觉得对不住爱人。但是他没有陪同前往,而是转身返回学校走上讲台。

刘永平眼中,在家里,他不是一位好丈夫,他认为爱人会照料自己,因为她是大人;在学校,他是一位“好父亲”,因为学生还小,远离父母亲人,因为他们的路还很长,他们需要照料和培养。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永平带的七年级(10)班,在2014年全清镇市统考中,班级总平均名列清镇市第一名。他所指导的二校区校园面貌也焕然一新。

看到自己送走的上一届学生肖文萍的来信,刘永平心潮起伏:刘老师,您总是在我们的身边陪我们经历这一切,您把自己的爱化作阳光,照亮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您在我们的心中已经超越了“老师”这一个地位,而是我们永远的父亲!

像父亲一样关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刘永平无怨无悔。

凯里市第八中学教师杨殿弼: 身正为范育人才 本报记者 周清

来到凯里市第八中学见到杨殿弼的时候,他正握着画笔给高一年级的艺术生讲绘画中的透视原理。一支画笔,三尺讲台,送走一批学生又迎来另一批学生,29年的坚守,杨殿弼说因为喜欢,所以他从未觉得疲惫。

很多年前的凯里市第八中学,学校还没有专门的美术教室。杨殿弼将教学楼楼梯间下废弃的煤棚改造成了美术“教室”,教学生写生作画。煤棚里阴暗潮湿,不通风、不透气,杨殿弼自费买来了换气扇、灯泡等改造“教室”条件。除此之外,杨殿弼总会备下一些绘画材料,赠送给贫困学生。

两年后,在煤棚里参加培训的学生都考上了美术高校。

回忆起多年前的“艰苦岁月”,杨殿弼并不感叹曾经的不容易,却说感觉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29年的时间里,他先后辅导536名高中美术特长生考入四川美院、重庆大学、云南大学、西南交大、南昌大学、贵州大学等省内外30余所高校。

杨殿弼说,教师是一份良心工作。

高中的特长生,除了极少数是对特长专业感兴趣来参加培训学习之外,大部分都是因为文化课落后太多转而走特长生之路的学生。

“学生将上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作为他们的老师,我就应该竭尽所能,对得起他们的希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杨殿弼的眼里,教师肩负的是学生的未来,敷衍了事毁掉的可能是一个学生的一生。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品行,学生应该先学会做人。”杨殿弼把他的观念融入到了他的教学中。他的美术课总是旁敲侧击的告诫学生,立人先立德。

温和谦逊,这是学生对杨殿弼的评价。杨殿弼微笑着说,“身正为范”,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

2014年,杨殿弼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面对这样的荣誉,杨殿弼却说,自己不过是做到了作为老师应该做的。

惠水县第一幼儿园教师周贤怡: 用生命坚守责任

2014年6月30日,周贤怡站在惠水县第三届“最美惠水人”表彰会的领奖台上。

偌大个会场,她瘦弱的身影却引来无数人钦佩的目光,她是全县教育系统唯一一个“最美教师”称号获得者。

一个一脸灿烂的女青年,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一个与癌症抗争了两年多并一直坚守岗位的幼儿园教师,她就是周贤怡。“有这样一种爱,病魔缠身却心系孩子;有这样一份责任,值得用疼痛的生命去坚守”。在宣读周贤怡的颁奖词时,主持人几度哽咽。

1998年从幼师专业毕业的周贤怡被分配到惠水摆金镇幼儿园。摆金镇幼儿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就读幼儿90%以上是苗族子女,连基本的汉语都听不懂。为了能够和幼儿沟通交流,周贤怡利用课余时间向当地苗族老师学习苗族语言,主动探讨教学中有关民族特色的教学难题。很快,她就同苗族同事、苗族幼儿打成了一片。1999年“六一”儿童节,由周贤怡编排的舞蹈参加全县幼儿节目汇演,荣获佳绩。

因工作出色,2000年9月,周贤怡被调到县第一幼儿园。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周贤怡凭着对学生的爱,对幼儿教育的执着,一次次实现了教育教学上的突破。2001、200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县先进教育工作者”。

2007年,由她担纲的《启蒙教学》课目,在汇报教学时被评为全县优质课程。2009年教师节,周贤怡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表彰为“县优秀教师”。2011年6月,领衔《实施“适应性发展课程”的感悟》调研课题获全省幼儿课程建设项目实验园成果评比一等奖。2012年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正当周贤怡豪情满怀,在幼教事业上大显身手时,2012年初,周贤怡被诊断“甲状腺癌”。

“绝不离开孩子们,即使在生命最后一天,也要把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靠着信念的支撑,对生命的尊重,周贤怡坦然地走上了手术台。历经两次手术,一年后,周贤怡凭着与病魔抗争的坚强毅力,又站在幼教岗位上,虽然病痛一直折磨她至今。

今年2月,周贤怡参加了黔南州幼儿骨干教师远程培训,并主动请缨担任罗甸、长顺、惠水三县的辅导教师。6月,作为全县唯一教师代表,被表彰为全县“涟江骄傲人物·最美教师”。9月,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周贤怡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人生的最大快乐在于实现自我价值。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周贤怡正用她的青春、热血与生命,奉献给她热爱的幼儿教育事业,谱写着一曲激昂的生命赞歌。(记者 肖慧 通讯员 路江 谢学斌 胡本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袁璐、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