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耿银平:“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2014年09月16日15:59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原标题:“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新学期开始,上海市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删除了《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7首经典诗作。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消失在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由此,联想到印度人民党发言人、印度国会议员曼万达的发言:“文化认同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之一,如果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我们将成为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文化难民,这比由于战争等原因而被迫离开自己的故土,成为政治难民更可怕。从文化上被除根很可能是人类命运最悲惨的事情。”如果我们继续删除古文,下一代连“屈陶李杜、王杨卢骆”都不知道,进而对其中透射出的东方价值观懵懵懂懂,失去中国文化浸染的新生代很可能成为“文化难民”。

当今社会需要改革开放、登高望远,却不能丢了民族根基。如果因为学习新技术、新发展,就丢了民族根基,这种发展也会行之不远。没了民族自豪感,缺乏民族价值观,总是将西方舶来的词语、价值,当做最流行最时尚的东西,比如消费主义在中国大行其道,比如一些人对西方价值观非常崇拜,而对孝敬长辈等民族价值观毫不在乎,则会有文化抑郁与惶惑,这不是有“文化难民”的嫌疑吗?

习近平总书记的“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警示!中国发展已经取得了辉煌的物质成就,要想成为真正的文化大国、经济强国,仅仅在经济总量上辉煌是不够的,更要在文化上多挖掘民族的东西,而不要片面地认为古典文化都是糟粕。

文化发展需要“拿来主义”,我们先要拿来、先要占有了再说。所以,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要让他们接触西方先进文化,更要让他们通读、精读中国的古典文化,这才是迈向文化富强,提升文化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最好而必要的手段。只有在文化血脉上和民族文化进行很好的对接,我们的价值观、文化观才能富有民族芳香,散发出更强的魅力和价值。

全球化进程中,保卫民族文化是一个世界性课题。近年来,我国教育部将传统文化经典教育纳入规划课题并修改教材,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开办了国学院,中央党校为党政干部开设了传统文化专题讲座课。这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做法意义深远。

借助“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的观点,让我们多研读古典书籍,多挖掘中华传统精华,让孩子都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人。立足在这种基础上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优雅如瓷、坚韧如丝,走得更高、更远,更为开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