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扶 满 特约通讯员 魏石磊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评价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标准和尺度。作为军人,其价值必须用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来衡量。对于军体人而言,他们的战斗力就是要在赛场能摘金夺银、场外能服务官兵、对外能传递友谊,这是他们价值的最大体现。
毫无疑问,本职岗位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平台,也是实现强军目标的“主阵地”。今年以来,广大军队体育工作者把自身价值追求融入实现强军梦的伟大事业,聚焦强军目标,立足本职岗位,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以实际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为鼓舞军心士气、汇聚磅礴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拼搏奉献中决胜军体之巅
赛场如战场,战场无亚军。国际军体理事会简章中这样写道:“你们代表着各国武装力量,要为捍卫自己的军旗而战。”
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军体比赛的窗口单位——八一军体大队,征战国际军体赛场30多年,不负党和人民重托,以坚定不移的忠诚和无与伦比的技艺,勇夺192个世界冠军、71人次打破世界纪录,特别是实现军事五项世锦赛男团“十八连冠”和女团“十三连冠”,铸就了世界军体史上的不朽传奇。
十八大以来,八一军体大队用“夺金牌、争第一”诠释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谱写了一曲曲壮美的军体赞歌。
决胜世界军体赛场,对于渴望胜利、体育报国的军体人来说,是一种重托,一种召唤,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身着军装面向冉冉升起的国旗敬礼,是每一个军体人最幸福的高光时刻。
张坤,军事五项队队长兼总教练。20多年前,年轻的他在成都军区大比武中崭露头角、立功受奖,军区也准备保送他上军校。正当他沉浸在兴奋之中时,军事五项队庞红云教练到他所在部队选招运动员,对他说:“我们特别需要像你这样的优秀人才,到了军事五项队,只要你好好练,将来可以代表国家和军队参加世界比赛。”
听了这话,张坤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事五项队,在他的心目中,能为国家和军队争光,就是最光荣的事情。这份坚守,20多年如一日。一年365天,张坤300多天带队训练或比赛。对于父母,他没有尽到做儿子的责任;对于妻子,他没有尽到做丈夫的责任。但对于国家和军队,他尽到了一名军人应尽的责任,用自己的担当和付出诠释了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2012年和2013年,张坤连续两次作为领队带队出国比赛,圆满完成连冠任务。今年上半年,张坤在作报告时说:“我和我的战友们将永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拼搏奋斗、顽强战斗,让五星红旗在世界军体赛场高高飘扬,永远飘扬!”
这是张坤的强军梦,也是无数军体人共同的强军梦。
8月15日,习主席赛前在南京青奥村看望参赛队员时,听说两名代表中国参加拳击比赛的队员来自济南军区,曾表示“解放军要发扬尚武精神”。参赛的教练员、运动员及工作人员备受鼓舞,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赛前训练和比赛当中。济南军区拳击队在拳击和武术散打两个项目中,男女四名小将不负众望勇夺3金1银。
一代代军体人,不计得失,接力奋斗,换来了我军军体事业在国际军体领域,乃至奥林匹克赛事领域的长盛不衰,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军体之巅。
在为兵服务中提升打赢能力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军体人“姓军为兵”的传统,正从“三寸之坎”辐射到大江南北的座座军营。
军事体育训练是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官兵身心素质和作战技能,培育意志品质、战斗作风和团队精神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推进实战化训练、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军事体育工作牢固确立“姓军为兵”“姓军为战”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战斗力这个根本标准,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服务。
八一军体大队牢固树立“强军先强体”观念,在巩固现有军事体育优势项目的同时,重点发展紧贴作战技能训练、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运动项目,实现军事体育训练与作战技能训练的高度融合,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发挥积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八一军体大队共为全军部队培训体能教官120多名,有58人次参加大型军事演习,连续3年组织了总部体能达标考核,多次完成新式枪械的试射校正等任务。仅去年以来,累计为部队进行军事体育相关授课20多次;4名教练员指导部队培训军事体育,所训队员在军内外各类比武竞赛中捷报频传;一些同志在停训后选择了军体教员岗位,将训练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院校学员,帮助学员们尽快实现从院校走向部队的转变。
这样的为兵服务活动,是各支军体队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行动——
沈阳军区射击队紧贴使命任务要求,积极拓展职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为部队服务,培养射击训练骨干。几年来,抽调部分优秀教练员组成教学小组,每年都深入到军区各部队和武警部队进行射击骨干辅导培训,先后派出教练200余人次,累计培训射击骨干上万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年4月初,北京军区体工队为第38集团军某特战旅的38名训练尖子进行了摔跤技能培训。围绕紧贴实战、精兵作战、能打胜仗,把体能专项训练、摔跤基本功和“一招制敌”本领作为主要训练内容,精心挑选7名“冠军”教练实施教学。
融入基层和服务基层实现同频共振。南京军区体育训练中心所属的羽毛球队和男子篮球队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为基层官兵进行技能培训2500余人次。在第12集团军军训期间,3名世界冠军深入基层,林丹与官兵分享自身在征战世界大赛时的心路历程,还与官兵同场竞技,同时将亲笔签名的自传《直到世界尽头》赠与“王杰班”战士,传递赛场正能量。
在对外交往中播种友谊之花
当今中国,正以宽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开放的态度、高度的自觉,同世界融为一体,与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军体队伍肩负着让世界了解中国、把友谊传遍世界的使命责任。他们在世界赛场摘金夺银的同时,积极开展军体外交,不断架起友谊之桥,通过实际行动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军人热爱和平、珍视友谊的美好心愿。
比赛时剑拔弩张、硝烟弥漫,但在赛场外,各军代表团其乐融融。已经连续2年带领女队连冠的八一军体大队教练员李春梅回忆说:“随着国家和军队实力的提升,现在我们出国比赛,受重视的程度一年比一年强。”
1997年瑞典世锦赛上,王恋英勇夺女子个人冠军,被组委会评为唯一的“最佳运动员”,瑞典国王亲自为这个美丽的东方女孩颁奖,并向中国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中国军团已经成为国际军体村的“明星”。很多国家的选手,一见到中国队,一边竖着拇指,一边喊着“China!China……”一位巴西选手的母亲,曾专门来到中国队的营地,为中国的女队员扎起美洲特色的小辫子。比赛期间,队员们都会和外军选手亲切交流、互赠礼物、合影留念。
从走出国门参赛,到承办比赛邀请各国军队代表团来华参赛,从向巴基斯坦、马里等国家派遣体育专家组,到德国、古巴等国家代表团或驻华官员来队访问,八一军体大队,已经成为我军对外交流的一个窗口,履行着一支军体雄师在世界舞台传播友谊的责任和义务。
“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大队长邬忠新说:“和各国军体健儿比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交流过程,和各国军队建立友谊、共同唱响建设和谐世界时代强音,才是比赛背后最重要的东西。”
崇高的价值追求,是一个国家、民族、军队的精神支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正在全社会蓬勃展开。价值观唯有付诸实践才能发挥作用,唯有成为习惯才能牢固确立。对于军体人来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敢到中流击水”,争当排头兵、攻坚兵和义务兵,为实现强军梦汇聚磅礴的正能量。
图片摄影:秦蕾、王琦、崔魏、胡荣浩
相关专题 |
· 热点·视点·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