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重视转作风“最后一公里”

施平

2014年09月10日13:24   来源:解放日报

原标题:重视转作风“最后一公里”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如何,群众满意才是唯一标准。中央发起“四风”整治以来,党员干部身上的一些行为失范得到了明显纠治,群众反响良好。当前,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是教育实践活动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是转变作风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检验。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的重要保证。然而,随着整治作风的深入,触动的问题越来越敏感和尖锐,一些干部思想上产生了惰性、松懈和过关心理。如果不打掉这种“等风头过去”的错误认识,那么“四风”故态复萌绝不只是一种可能性。“百里之行,九十为半”,如何夯实前期工作成果,把作风建设继续向深处推进,已经到了最“要劲”的时候。因此,中央提出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做到思想不松、标准不降、力度不减,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抓住了治理重心和节点要害。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就是要将反“四风”落到实处。中国的改革,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地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作风建设同样不例外。市委书记韩正在听取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汇报时指出,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兑现整改承诺、解决突出问题,是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形、不变样的保证。要总结前期工作中发现的行为失范,拿出整改清单,把任务分解到位、责任到位。在行动上,应该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任务书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不推卸不拖拉。让群众看到整改承诺一条条地尽快解决、落实。整改过程应当坚持透明,让群众来监督和评价。唯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信任,获得群众的广泛支持,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不只是对“四风”问题的集中整治。作风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党员干部的行为失范,也与公共治理的行为失范互为表里。因此,必须用作风建设的理想状态来衡量整治工作,坚持标本兼治,推动实际问题和作风问题、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眼前问题和长远问题一起解决。中央和各地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着眼于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已经形成一系列围绕作风问题的规章制度,明晰了过去规定中比较模糊的细节。例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经费管理到“三公”开支一一分类,详细作出规定。再如,《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明确取消了职务消费的灰色空间。我们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边改边建、边整边建的过程中,通过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体现了维护群众利益、保障改善民生的治理目标。

教育实践活动证明,只有作风转变到位,让群众来监督党员干部的工作,才能形成科学、民主、依法的治理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重蹈“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律。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地方要闻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