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教师节前夕,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一群教员随舰和学员航海实习。一路上,他们不断与以往教过的毕业学员不期而遇。一声声问候、祝福和感谢,让他们由衷感受到作为一名军校教员的幸福——

“我是军校教员,我非常自豪”

张 伟

2014年09月10日10:49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我是军校教员,我非常自豪”

航行途中,杨波教员正在组织学员进行海军船艺课教学。张 伟摄

“教员,您教过我!”

9月初的一天,定海某军港。正在“郑和”舰实习的大连舰艇学院基础部物理教研室吴秀芹教授,刚刚走下悬梯就有人向她热情地打着招呼。

没有提前预约,也没有事先通报,航行途中每停靠一个码头,不断有人主动向吴教授问候,其中不少是毕业多年的学员,许多人她已经叫不上名字。

“航行一路,我感受到了一名军校教员的幸福!”吴教授说。

航行一路有问候——

“教员,您好!”

对于经历过环球航行、访问过世界近30多个国家、累积航程40万余海里的“郑和”号远洋航海训练舰来说,4000余海里的航程,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次航行。

然而,与学生一次次的不期而遇,让教员们的这次航程变得难忘。

王安国教授是此次航海实习中年龄最长的任课教员,他负责天文航海的授课任务。作为78级毕业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他已经成为学院航海专业的“元老级”人物。王教授教过的学员中不少已经走上了部队的重要领导岗位。

按照海军礼仪,舰艇离靠码头时一般都有接送仪式。仪式结束时,不少部队领导认出了站泊的队伍里的王安国教授,有时都顾不上仪式和程序,直接在码头向来自母校的老师敬礼、挥手……

“教员,您好!”“教员,这是我的舰!”在码头上经常有毕业学员这样向王教授介绍自己。

“我已经在军校讲台上站了30多年,可我总感觉还没有站够!”王教授指着甲板上正在使用六分仪的年轻学员们说:“他们是海军的未来,军队的未来!我是军校教员,我非常自豪!”

航行一路有礼遇——

“队长,我舰向您致敬!”

这是一个清晨,“郑和”舰缓缓驶离青岛港三号码头。码头一侧的“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鸣哨并拉响汽笛,以海军舰艇的礼仪向“郑和”舰致敬。

海军礼仪规定,舰艇在海上相遇时,一般情况下低级别舰艇应主动向高级别舰艇鸣笛实施礼节。“哈尔滨”舰与“郑和”舰属于同级别舰艇,实施礼节是因为许多舰长们大都对“郑和”舰怀有的特殊感情。

在海军舰艇部队现役指挥军官中,每3人就有2人曾在“郑和”舰上实习过。对于海军绝大多数舰艇长来说,“郑和”舰就是名副其实的“母舰”。

学员队干部被誉为“全程教员”,许多学员身上往往带有学员队干部的影子。“虽然码头上许多学员我并没有带过,但是非常脸熟,只要一问他的队干部是谁,我就能对上号。”已经在学员队工作多年的行管组长罗生雷说:“当年受我批评最多、教训最狠的学员在码头上见到我时却格外亲!”

“队长,我舰向您致敬!”曾担任学员队队长的“郑和”舰长叶开华收到这条短信的同时,从侧面驶过的一艘舰艇拉响了致敬的汽笛!

航行一路有牵挂——

“教员,我们爱您!”

在学员眼中,王涌简直就是海版“女汉子”。作为航海专业唯一的女教员,10多年来几乎每年都要担负航海实习任务。

这一次,王涌担任地文航海授课同时,还担任了教学组长,负责所有教学训练的计划、组织和实施,成为全舰公认最忙的人。

8月下旬的一天,地文航海第一次考核在万山群岛海域举行。与以往不同,王涌副教授的学员中竟然出现了“老外”的面孔。

原来,这是全军首批、海军唯一的同班施训的外军学员。来自哈萨克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10名外军学员,首次与中方学员一起参加航海综合实习。

外军学员们紧张地测定舰位,绘制航线、填写航海日志……学员伯仁得知自己考核合格后,用不太标准的中文对王涌教员说:“教员,我们爱您!”

原来,由于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等原因,伯仁对专业学习似乎总是提不起兴趣。王涌专门选派两名成绩较好的学员帮带,不厌其烦地逼他反复练习。伯仁自己也不敢相信,第一次预考成绩排名最后的自己,竟然在最终考核中过关!

“我们经常接到来自毕业学员的求援电话。”王涌说,“许多学员走上任职岗位后,才发现自己专业基础不是那么扎实!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第一个想到给自己的教员打电话。”

“如果把母校比作一棵大树,学员就是这棵树上一串串果实,果实成熟后就成为一粒粒种子,在部队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实习带队领导刘永明动情地说,“当您看到如今这些种子已经在万里海疆成长为一片片茂密树林,并向您挥手致意的时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常雪梅、程宏毅)
相关专题
· 热点·视点·观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