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中共改革参与者与海外智库直接对话:全面沟通无禁忌

2014年09月04日08: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专家权威解读改革各个方面(记者景玥摄)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9月4日电 (记者景玥)首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昨天在京开幕,此次会议以中国新一轮改革这个热点话题为切入点,因此备受关注。

在昨天的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60多名专家学者和中方代表就改革的各个话题展开研讨。记者在察看参会嘉宾信息时发现,外方参会人员均为知名专家学者、智库成员,长期研究中共和中国问题,来自美国、西欧、西亚和北非等非社会主义国家。而中方则派出了官方改革决策参与者、改革方案起草者、中央和地方改革实践者等权威专家和基层党政官员为与会者答疑解惑。在会议日程中,除了主题发言、自由讨论等环节,外方专家还将与中央领导直接对话,走进中国共产党核心部门参观座谈并深入基层体验改革进展情况。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克里·布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中国共产党真的越来越开放,这种与中央高层领导、改革核心决策者直接对话的形式也不是前所未有,据我了解,3个多月前,部分国外学者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欧洲座谈,举办了“欧洲学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国际研讨会”,这种形式将会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减少误解,同时也给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改革带来启示。

坦诚交流无禁忌:了解中央政治局如何决策

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在开幕式的主旨发言一开始就表明态度,在此次会上,你将听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声音。首先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少峰,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高碑店村党支部书记支芬,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等嘉宾分别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背景、决策过程、统筹实施、地方实践、对外影响等话题进行权威解读。随后会议进入自由讨论阶段,会场气氛顿时活跃,来自美国、以色列、塞尔维亚、捷克、巴基斯坦等各个国家的与会嘉宾纷纷举手提问,诸如中国共产党如何与百姓沟通、中央政治局如何决策,如何软化改革负面感受,如何打破固有利益藩篱等一个个尖锐问题被频频抛出。

在谈到中国共产党如何与百姓沟通时,李君如表示,我们的沟通不是灌输式,而是让百姓成为参与者。他举例道,当决策制定时,我们不是单纯地对决策进行解释,而是去基层倾听百姓需求,通过媒体搜集社会舆论意见、联合智库深入研究问题,只有将这几方面意见汇集起来,才能真正让百姓满意,实现良性互动。之后在决策解释上,除了理性的解读外,还应凝聚能唤起民族内在情感的力量,让人民形成行动自觉,真正对中共决策认同,中国梦就是很好的实践。

关于中央政治局如何决策,李君如笑称,我曾经参加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这个我能解释。随后他就决策过程进行清晰阐释并表示,在政治局内部,总书记只是“班长”,重大问题由政治局常委集体决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绝非某个人能个人决定。

李君如说,事实上,中央政治局“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模式仅仅是党内民主的一个缩影。纵观共产党的治国历程,改“主席制”为“总书记制”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一决策方式保障了政策的连续性,也消除由领导人个人风格对政策施行造成的影响。

建言献策显真诚:中国应加强软实力

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同时,与会嘉宾没有客套谈成就,而是积极建言,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出谋划策。

沈大伟,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教授,做为美国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专家,他每年都要到中国访问或居住一段时间,在得知记者来自人民网时,他笑言:“我每天阅读《人民日报》,也经常上人民网。”

沈大伟认为,在改革进程中,中国需加强软实力,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他一方面体现在政治制度上,中国提出的有些政治概念外国人不太理解,比如说和谐社会等。其次对外宣传、民间外交也是软实力的一部分,这些方面中国都需加强。

克里·布朗建议中国应积极创新,不管是制度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应步子再大点,这样才能跨越改革进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中等收入陷阱”。他说,“国际经验显示,‘中等收入陷阱’并非不可避免,部分国家已成功跨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日本、韩国。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则成为未能跨越的典型,这些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由于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弱,因此中国想要跨越,必须增强创新意识。”

讨论仍在继续,疑惑被不断解开,这次会议成果,值得期待。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景玥、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